本报讯 (许江涛)清洁取暖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环境工程。青州市始终把热源建设作为清洁取暖的重中之重,坚持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的原则,积极探索绿色供暖模式,以新能源供热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创新打造青州样板。
大力实施工业余热供暖。积极统筹整合石化、化工等高耗能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对外供暖,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前期,投资4000多万元将博奥炭黑、金牛化工、天安化工等企业的生产余热整合后为开发区居民小区供暖,同时为亿青糖业、恒发化工等企业供汽,供暖能力100万平米,年减少煤炭消费2万吨。今年又投资3亿元新建中化弘润余热暖民工程,将中化弘润生产余热引入城区集中供暖,同时为青州卷烟厂等企业供应生产用蒸汽,建成后可满足670万平方米的采暖需求,年减少煤炭消费13.4万吨。
积极发展污水源供暖。2015年,万信新能源投资5000万元建设潍坊市首家新能源供热站项目,利用污水源热泵将蕴藏于污水中丰富的低品位热能提取出来,为周边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服务,既开发了一种清洁能源,又降低了城市废热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显著。该项目形成供热能力70.16万平方米、供冷能力9.6万平方米,年减少煤炭消费1.4万吨。今年,又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南部科教园区和东南部艺术小镇的新能源供热中心,每年减少煤炭消费6万吨。
稳步推进生物质能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布局灵活,适应性强,可就近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转换、就近消费、分布式开发利用。青州市生物质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物质能供热的先天优势。2017年,青州市投资2.9亿元新上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130t/h高温高压生物质循环流床锅炉和1×3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年可处理农林生物质废弃物26.1万吨,年发电量1.84亿千瓦时,满足周边120万平方米的采暖需求。该项目列入了国家“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潍坊理工学院安装2台10吨/小时的生物质真空热水机组,以农作物秸秆成型燃料为燃料,采用独立引风式燃烧器、热管换热原理、回焰式结构,燃烧更充分,热效率高达95%,CO2排放为零,SO2排放趋近于零,燃烧产生的炉渣用于制作炭基缓释肥促进作物生长,抑制农作物吸收重金属,改良土壤,实现了“秸秆→燃料→供热→肥料→农作物(秸秆)”的高效闭链循环利用。目前,中晨艺术小镇、诺贝尔城小区、新三中、历山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护理职业学院等实现生物质供热,供暖面积共计160万平方米。
积极推广太阳能供暖。依托太阳能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融合,采取多能互补方式实现清洁供热。重点在条件适宜的公共建筑和热需求大且与太阳能特性匹配的工业企业中推广太阳能供热系统。潍坊理工学院、民族中专、益都中心医院、东方圣沣等单位和企业建设“太阳能+”多能互补清洁供热项目,采暖季为单位宿舍的供暖,可满足20万平方米的采暖需求;非供暖季提供生产生活用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