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1984年春天,青州卷烟厂第一届书画艺术展举行,严边先生被邀请来厂观展并担任评委,在我的一件作品前他看了一会儿,问是谁写的,我回答:“是我写的”。身材高大,慈祥谦和的严边先生把我叫到他面前,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跟我说:“你这样写不行,学习书法必须要临帖,你可以从隶书入手。”先生把隶书的风格,学习方法等娓娓道来。我恭敬地听着,他把一个崭新的书法艺术世界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懂得了临帖,继承传统学习古人是学习书法的正确途径。我和严边先生就这样相识了。在先生的晚年,我有幸跟随先生学习书法十年。
后来,我又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在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欧阳中石先生的教导下学习书法。数十年来,是两位先生的培养教育和社会、企业、家庭、各级领导以及许许多多人的帮助,使我从一个工人身份的书法爱好者,逐步成长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严边先生是学识渊博的老师和长者,但却没有一点架子,待人和蔼可亲,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我每次到先生家请教,他除了指出我书法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外,更多的是通过聊天来启发我对书法的理解,要求我多读书,并多旁及其它姊妹艺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悟性。先生并不要求我写他的书体,而是让我从古代的优秀碑帖中吸取营养,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他也不要求我一定写哪个碑哪个帖,或者每天必须完成多少作业,一切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老师对我又是十分严格的,我书法上的不足,他从不放过,总是毫无保留地提出来,促使我不断进步。
由于时代的原因,严边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总是以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他正直的人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艺德,无私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堪称德艺双馨的典范。“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练字练人,永无止境”,先生是这样要求我,自己更是这样去做的。先生晚年的书法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他仍在不懈地追求,书写一幅作品,经常是数易其稿,有时还指着自己的作品对我说:“心里的笔划和结构总是写不出来。”先生晚年经常书写的一个词是“变则通”,由此也可见先生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永不满足的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以自己的言行让我明白,应该怎样去追求艺术,怎样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老师并没有给我物质上什么东西,但他在做人、做学问上对我的教诲和影响,是使我终生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就在先生临去世的前几个月,他拖着病弱的身体,书写了两幅毛泽东诗词内容作品,准备参加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书画纪念活动,并跟我说:“这是文化部主办的,是正规也有意义的一次活动。”他还拿出报上登载的征稿通知让我看,鼓励我也参加。我当时正巧有工作需要去北京,先生便反复嘱托,让我直接把作品交到文化部的主办部门。后来,严边先生和我的作品都被文化部入选收藏并出版了作品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收到证书的时候,寄给先生的证书他已经不能亲眼看到了。
2000年,当时还在青州报社的钟耕增先生为完成严边先生的遗愿,为严边先生办了书法展,并广约严边先生的学生和生前友好撰写怀念文章,准备出本纪念文章和书法集。我非常荣幸地担任了该集的文字编辑,有机会见到了欧阳中石先生为严边先生写的序言和几件信札的手迹原件。为了使这些手迹编入书集便于阅读,我为序言和几件信札的文字加了标点并进行辨识。因为文字偏重文言,又是用毛笔行草书写成,辨识有相当难度,我费了一番周折才释出这些信札文字,编在了后来印出的《居高声自远——严边其人其艺》的集子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从一些侧面了解到欧阳中石先生对严边先生的师生情谊。现摘录其中数篇如下与大家共赏,文字有不当处,由我个人负责。
一
丞邨师:
奉读垂训,欣慰无似,多次欲奉函敬询起居者,以尊址不详故也,不然何敢劳师先掷珠玉,捧读之下,深觉罪甚。从师就学之时屈指已四十五、六年矣,当时生等顽皮粗劣又非皎皎,不敢妄想仍在师之记忆,只有一则可能焕(唤)起吾师回想,生之长兄欧阳昆曾奉与您同窗,不知犹在忆中否。
记得在济中读书时,当时冠军队为凯队,背心中间一个大凯字即是师的手书,同学们莫不交口称赞。唯惜当时生尚年幼,于书法一道尚不及门,日后常以未能得师亲炙为憾。然而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矣,闻悉吾师尚健,既觉庆幸又感亲切,则生受教又有门矣。
师命所属,敢不遵从,即随函奉上,深望能如昔日之严教为祈。耑次顺颂。
年釐
受业中石拜启
二
八月十四日至青州得拜师颜,神采仍如往昔,乍见之下一眼便能认出四十年前学生,既可见吾师之慧思不衰,亦可见师生之间缘份。临行时依依之情,又赐珍物,爱生之敦笃,令生欲辞恐不得先生之心,受之又戚戚不安于衷,一路行去心中既慰且愧,既愧又暖。
归来即与朱布同志联系,始悉以身体抱疾住于医院之中,是故未便急问,容稍缓,生必紧紧盯住,师放心可也。
上河图虽是临本,然极佳,谢谢。所赐近作极精,师能力克重疾而有如此精品,实是难能可贵,生当永葆时时揣摩。
籍孙(贵吉)同志返青之便,奉上药两种(七盒),印泥一盒,生近中所出小册一本,敬祈严责。另人民日报发一短帧一并附上。如青州有需生处,自当趋待左右耑奉。丞邨师赐览。
师母前吐名叩安
弟子中石拜草
三
序言
就教于丞邨师左右,已五十年有余,至今虽几经沧桑而师趣不移,及门亦未改斯道之志,足见师生相契之有以也。
严师于书之追求无时或已,可谓是乐以忘忧,勤而忘病,有日无间。为其如此,文理字句恬然安详,绝无俗媚,肃穆大度更无时尚之弊。盎盎然质朴淳古之气深蕴于毫端,翰采持重凝于尺素,令人望而生敬,生将永奉楷则穷力以求。
得悉老师手稿不日付梓,雀跃无似,庶几可彰。严师治学之勤,持身之正,求索之笃,愿付数语以为先引。
癸酉初春欧阳中石敬草
尺牍文短,师生情长。在欧阳中石先生信札中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对严边先生高尚人品的敬重,对严边先生高超书艺的赞美和推崇,师生相契,情深意重。欧阳中石先生不仅在学术和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尊重老师方面也堪称楷模。严边先生和欧阳中石先生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欧阳中石写给严边老师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