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家奇)今年以来,弥河镇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探索实施“3+4+N”四长制责任体系,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不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切实提升了乡村基层治理效能,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
大刀阔斧塑造治理体系
“一根钢针”直抵最基层末梢
全域统建深化覆盖。弥河镇创新实施“3+4+N”四长制责任体系,“3”即镇、管区、村三级核心,“4”即实施四长制,镇党委书记担任指挥长、管区总支书记担任网格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责任长、党员担任街巷长的四长制度,形成“指挥长—网格长—责任长—街巷长”四级责任模式。“N”即整合村民代表、志愿服务队、乡贤人才等力量,反应民情、沟通群众。
网格片区一建到底。在原有“镇-社区-村”三级网格的基础上,探索创新,依据村庄实际,将村庄内部划分为若干网格片区,明确区域范围及责任目标,不仅各司其职、各管其事,又相互配合,整体提升。全镇共设立680个片区,确保村中党员全部融入其中,将党的领导贯穿到最末端、扎根在群众中,让网格片区的旗帜在基层的每个角落牢固竖立、高高飘扬。
服务阵地直通党群。四长制责任体系坚持整体方向镇党委、政府把握,具体工作管区指挥,发挥各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镇共打造77个党群直通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一支部一阵地”下沉式红色服务圈,针对基层实际开展多元化、精细化、便民化、个性化工作,破解基层治理推进难、巩固难、长效保持难的问题。
蓄力赋能锻造治理铁军
“一池活水”灌溉最前沿阵地
聚焦选优配强。全镇共设1个指挥长、6个网格长、77个责任长以及1600个街巷长,具体负责基层治理各项工作,遵循责任明确到个人,分工细化到个人,工作落实到个人的原则,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下“一支队伍抓治理”。
聚焦赋责赋能。赋予责任长、街巷长协调处理职权内全要素工作职能,梳理细化职责清单,推行“上网在线、下网跑腿、兜底包干”工作模式,做实“人、岗、责”三本账。定期对街巷长开展示范培训,组织优质案例评比、优秀经验分享、政策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把治理队伍塑造成“全域通才”。
聚焦监督评比。在评比打分上,四长制责任体系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组成以责任长为组长,街巷长为成员的监督管理队伍,按照星级评比办法,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布结果,加大对不文明、不和谐等行为的曝光力度。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全镇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连心惠民深化红色领航
“四长情深”鸣奏最和谐旋律
释放“领唱”效应,强化支部堡垒的引领力。弥河镇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赤涧村猕猴桃种植园区、大关营银瓜种植基地蓬勃发展,全力打响弥河银瓜品牌。其中,桐峪沟依托本地特色和地理环境,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了产业提质升级,铺筑了村民致富路,增加了村民收入,带领村民携手共圆小康梦。
突破“独唱”藩篱,形成多元共治的凝聚力。以“3+4+N”四长制责任体系为基础,打造了“镇村一体,上下联动”的矛盾处理机制,网格员分饰执勤员、宣传员、服务员等多重角色,各方合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的良好格局。
发挥“主唱”效应,增强党员先锋的战斗力。人居环境整治中,600多名镇村干部下沉到一线,工作率先垂范、奋勇当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村悬挂粉刷横幅、标语730余条。全镇6个管区77个村共出动大型机械300余台次,各类运输车辆560余辆次,发动镇村干部600余人、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8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