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丹丹 贾明健)今年以来,黄楼街道始终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发展理念,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文化力量。
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文化阵地。建成文化体育服务中心800平方米,文体广场1500平方米,配套书刊阅览室、少儿活动室、舞蹈室、音乐室、农民画创作室等13个功能室,全天免费对外开放。今年,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和实践长廊,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健全。强化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6处,文体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实现村村覆盖,农家书屋藏书达到18万余册。今年新补充图书4000册,配发棋牌桌、音响等文化活动器材20套,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阵地。
加强文化艺术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大力扶持农村文艺队伍,现有驼铃歌舞艺术团、鲁艺影视艺术团等4支文化艺术剧团,歌曲、舞蹈、相声、小品等专业人员近百人,每年演出100余场,其中“花儿哥”杨春山、“银瓜妹妹”孙美丹等在省级以上电视节目中表现优秀。各村广场舞、锣鼓队、秧歌、戏曲等文艺队伍200余支,常年开展活动并多次在市级演出中获奖。依托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定期邀请专业老师开展舞蹈、乐器、农民画等专业培训。同时,加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开展街道文艺骨干、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培训8场次。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把文化惠民作为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积极协调对接上级文化部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今年来,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活动4场,“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选拔性演出22场,“艺术进万家”基础艺术培训28场次。同时,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阅读推广、“小康年读书乐”分享活动、“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及“今天我最红·乡村新振兴”广场舞、锣鼓、戏曲大赛等文化活动,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
依托街道特色产业,打造文化品牌。充分挖掘花卉文化资源,在花卉交易中心二楼打造“花卉史馆”,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第7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成功举办。以花卉小镇建设为契机,精心设计集看花、学花、买花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提高花卉旅游的观赏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依托中晨文化艺术小镇,积极开展书画家联谊会文化下乡公益活动、书画笔会、培训交流笔会等书画创作、学习、宣传、推广活动,不断壮大当地书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