囗潍报全媒体记者 郭庆滨
通讯员 王 波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干部队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村级后备干部是村(社区)队伍发展壮大的“力量源”和“生力军”。近段时间以来,云门山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抓实抓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学习、调配任用、监督考评等关键环节,畅通“育、用、管”渠道,全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增强村级组织生机活力提供了人才保证,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前,该街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8名,其中大学毕业生7名、村级致富能手6名、复员退役军人3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2名。“村里年轻干部多了,提升了村级班子的活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有了生力军”,街道党工委书记徐九华深有感触地说。
轮岗分训 学习教育多元化
“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20年12月30日,云门山街道会议室内一场传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专题学习班正在举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文臣介绍说,这是街道专门为村级后备干部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旨在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硬核”村级后备干部。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全面提升村级干部的综合素质,街道党工委围绕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基础党务知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等主题,精心设计“党的建设”、“美丽乡村”、“群众工作”等5大专题理论课程,通过“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场点评”等方法,实施引导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元化学习教育模式,每月组织村级后备干部不少于3天的集中培训学习,引导他们学理论、精业务、强素质,同时通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微信理论学习群、QQ专业技能交流群、远程教育平台等培训载体,让村级后备干部有针对性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以日学习、周总结、月讲评检验学习成效。他们还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实用技能学习双管齐下,让每位后备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拓宽致富奔路子,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同时,街道党工委还结合村干部履职的能力素质要求,分期分批次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到街道或社区进行轮岗跟班学习,在便民服务、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轮岗锻炼实践中,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不断提高处理复杂矛盾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实岗定责 调配任用规范化
“基层社区工作烦琐,任务重,压力大,但对我却是一种难得的锻炼。”刚刚被安排到三里社区主任助理岗位的村级后备干部段忠为谈到自己的新岗位,深有感触。为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综合能力,街道将公开遴选的18名村级后备干部全部安排到基层一线进行实岗锻炼,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征地拆迁、法治调解等工作,明确具体职责,细化分工任务,做到了人人有岗位、人人明责任。
扶上马再送一程。街道在村级后备干部的调配任用过程中创新模式,在安排村级后备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等岗位的同时,建立一名街道领导和一名村干部带一名村级后备干部的“双导师”结对培养机制,并从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群体中确定一批干部与村后备干部结对子,确保培养“不断档”,通过言传身教、实践指导等方式,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引导后备干部参与重难点工作任务,使村后备干部全面熟悉掌握农村工作内容。实岗定责规范化调配任用,积极为村后备干部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提前进入角色真正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不仅自身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还激发了后备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跟岗联管 监督考评常态化
近日,《云门山街道村级后备干部监督考评办法(试行)》正式下发各村、社区。据街道副主郭红介绍,这是街道为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常态化监督考评机制而专门研究制订出台的。
在实践锻炼中培养“接班人”。他们在《村级后备干部监督考评办法(试行)》中明确了村级后备干部绩效考核标准,并规定采取群众民主评议、党支部综合评价、街道党工委审定等次的方式,每季度开展1次分析研判,对后备干部实行流程化、常态化监督考评,根据村级后备干部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培养使用等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进行评定。年底对考核等次为优秀的后备干部进行表彰,同时将不称职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据悉,在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遴选工作完成后,街道还及时建立含有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特长、培养方向、帮带责任人等信息的“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将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等14个方面登记造册,通过一人一档,建立后备干部成长档案,街建立含有培养目标、考察材料、年度考核等信息的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档案,村级党组织建立了含有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信息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台账,实现村级后备干部有目标、有方向的“街道、村”两级联管模式,有效保证村级后备干部的队伍质量,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