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人文

第3版
副刊

第4版
专版
 
标题导航
学雷锋重行动 送帮扶显真情
鲜花送巾帼 祝福庆“三八”
学雷锋 志愿服务
“三八”妇女节情系老人健康 弘扬志愿精神
四美惊艳,摇曳七彩流光(上)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美惊艳,摇曳七彩流光(上)

  

   从东夷文化到齐文化,再到青州文化,世代相继,形成了古代青州崇文尚武、包容开放、好客广纳、阔达坦诚的地域文化传统。宋代《舆地记》评说青州:

英雄豪杰之士甲于京东,文物彬彬而豪悍之习自若。
  英雄之气,包含有爱美之心;文物彬彬,体现着高雅情趣。因而,青州人喜爱壮丽山水,喜欢美好生活,喜欢观赏真善美的一切事物。
  花卉、盆景、奇石、书画,被称为青州“四美”,已成为青州观赏性文化商品的四大品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展示着青州的人文品格和风俗民情。
 
 
偶园的牡丹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青州花卉,“奇花更比雒城优”
 
  说起赏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可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却说青州“奇花更比雒城优”。事实也是如此,唐宋时期,青州的牡丹与洛阳牡丹、曹州牡丹齐名。
  青州人爱花,源于古代。青州博物馆藏有商周时期的大量青铜剑,在锋利的兵刃上,常刻有精巧的花卉图案。花的柔美温馨,与杀人毙命的刀剑相连系,体现了英雄爱美之心。古代青州人,爱好和平,鄙夷战争,崇尚花香。他们剑胆琴心,制造的虽是武器,但希望的还是家乡鲜花盛开。
  武将爱花,文人更是如此。郦道元描绘童年时期河边游玩的情景:“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看来,北魏时期的弥河、阳河荡漾河水的两岸,绿树成荫,鲜花烂漫,孩子们弹琴唱歌,尽情享受美好时光。
  唐宋朝的青州龙兴寺声名远播,寺内有老柏园,园内院外遍植牡丹。白衣名士曾写下一首盛传不衰的《题龙兴寺老柏院》:
  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去又回。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春天来了,家家户户牡丹盛开,芳心萌动的俊男少女,观赏鲜花百看不厌。看来,那时青州民间就有春天观赏牡丹的习俗。
  后来,有人将此诗刻于龙兴寺内,并注:“青州富庶地,宜牡丹。春时,游乐之盛不减洛阳。”
  宋代名臣张齐贤出知青州,发现青州牡丹种类繁多,竟有洛阳看不到的珍贵品种。于是就用骆驼,将青州牡丹驮至洛阳。从此以后,色彩更为鲜艳的青州牡丹便在洛阳广泛栽种,并命名为“青州红”。苏辙所谓“奇花更比城优”,大概即是指“青州红”。
  这就表明,青州自隋代开始的种植牡丹之风,历经唐朝与五代十国之后,至宋时非但未曾减弱,反而与日俱增。因此,在极力崇奉牡丹的社会时尚之中,青州也就应时适节地变成了一座牡丹园。
  明清之际,青州花卉文化走向成熟与繁荣。青州名人众多,大多建有花园,如偶园、偕园、软绿园、紫薇园、林泉园、四松园等等,都以种植名花异草著称。
  其中,衡王府的紫薇园尤负盛名。清朝中叶,衡王府已经破败百余年,而寿光人安致远前来观瞻时,园内依然飞花点翠,薇树葱茏。他写道:
西甬道旁,紫薇成行,垂露摇风,红紫映日。
  据冯蜂鸣先生考证,衡王府紫薇园内的景观,无不与花关联:拱北亭,由牡丹、芍药,夹道环绕;望春楼,有丁香、桂花,簇拥四周;浓翠轩,突起于浓翠如茵的芳草绿柳之间;柑橘园,满园柑橘,以蔷薇护围;绣球园,尽植绣球,有杨柳掩映;勾栏戏楼,左临藤萝架,右凭翠竹林;流觞曲池,上覆偃盖之松,旁接宽阔荷塘,并有丛竹怪石,成片的广玉兰,掩映周缘。勾栏戏楼,是衡王与文人墨客、宠姬美人,弹弄丝弦,赏鉴歌舞之处。……
  数千年来,青州花卉千娇百媚、争奇斗艳,已成独特景观,也成为青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珍贵资源。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青州花卉生产与交易蔚成规模,成为青州农业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青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搞好示范服务,使花卉规模迅速膨胀。目前,青州市花卉种植面积达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在15万人左右。是目前全国重要的蝴蝶兰、凤梨、仙客来、多肉等花卉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花卉交易额达110亿元左右。每年的产销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著名的盆花中心和花木物流中心。
  青州花开的主产地黄楼街道,位于青州城区东郊弥河两岸,有“江北花卉第一镇”的美誉。这里,已经形成“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发展格局,成为享有盛名的花卉种植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也成为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品牌。
 
青州盆景,“分明日月在壶天”
 
  青州花卉以盆栽为主,因而也催生了青州花木盆景的繁荣。
  盆景艺术,是一门含有盆栽技术、园林艺术、叠石艺术、绘画艺术的综合性艺术。它以植物、山石、水土为基本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加工,种植或者布置在盆钵之中,成为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观的艺术品。它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倾注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浓缩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将花木栽培技艺与造型艺术紧密结合,体现文学、美学的深厚意蕴,其姿韵、色香之美,型雅、格高之胜,历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所以,元代士人丁鹤年曾为友人题诗赞颂盆景云:
  尺树盆池曲栏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
  “分明日月在壶天”“毫发从来立大千”两句,高度概括了盆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审美特性。“尺树盆池”的盆景,是微型的园、立体的画、无言的诗、鲜活的艺术。
  中国盆景艺术,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日臻完美,它滥觞于史前文明,兴于春秋战国,成于两汉唐宋,盛于明清而臻于当代,并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青州盆景在齐鲁文化孕育下产生、发展,是盆景艺术流派的佼佼者。
  早在春秋时期,青州已经出现了专业化的园圃人员,并有专事管理的司官,在发展栽培技术的同时,开始盆景创作。
  青州的盆景艺术,经历数千年的发展,随着人们经济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到明清之时,盆景走出达官贵人的庭院,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安致远的《青社遗闻》曾记载了一件真实而有趣的事:
  青州崔太守方宴宾,而欲陈设盆景以娱客,不获佳者。左右曰:“某轿夫家颇有上品。”曰:“舆皂何知。”既而漫问之曰:“汝家盆景可有佳者否?”曰:“小人亦不辨其佳否,但修事有年矣。”命其一一舁至,品皆珍异。问:“有田产乎?”曰:“无有。”“有妻子乎?”曰:“无有。但有二佣以浇莳为事,每暇日则独酌其中,醉则狂歌俚调以自乐。”守欲以重价购之,叩头不肯,守亦不强。此与妻梅鹤子何异,惜其身居贱役耳。
  故事说:明朝时,青州有位崔知府,酷爱青州盆景。他设宴时,将收藏的盆景向宾友展示。结果,众人看后都说:“知府大人这些盆景虽然不错,但是没有佳品。”
  属僚们说府衙轿夫的家里藏有许多盆景。崔知府命令轿夫将他的盆景一一拿来观看,满座惊奇,拍手叫绝,千姿百态的盆景,件件造型奇特,情趣盎然。崔知府感慨万千,问及那人的家庭。那人回答:“我没有产,也没有妻女,只是雇佣了两个人按时浇灌修剪。有空喝酒相伴,醉后就与这些盆景歌唱娱乐。”
  崔知府爱不释手,就想出重金,购买几件。那人当即就跪下,坚决不肯。善解人意的崔知府也不勉强。笔者安致远感叹:这位轿夫真比得上宋代的名士林逋了!
  林逋,隐居孤山,终身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可谓高雅。
  轿夫虽为贱役,但以盆景为终身伴侣,可敬可叹!
  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青州盆景艺术的魅力和一般百姓对盆景的喜爱,已近于无以复加的程度。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州盆景的创作和欣赏也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青州盆景和花卉、赏石、书画、古玩同步闻名华夏大江南北,成为青州观赏性文化商品的知名品牌。目前,创作盆景的专业人员近千人,盆景艺术精品上万件,专门进行盆景展示和交易的园林数十家。在每年举办的花卉博览交易会上,盆景艺术展示与交易都占有着夺光抢眼的位置。
 
 
桂花盆景
 
 
梅花盆景
 
 
松柏盆景
 
 
迎春盆景
 
  过去,中国的盆景艺术曾归结了花木盆景的“四家、七贤、十八学士、花草四雅”。今天的青州,盆景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最为知名的是桂花、松柏、梅花、迎春四大品牌。
  青州盆景的四大品牌,还经常使人联想起中国的古代才女:李清照、朱淑真、谢道韫、卓文君。
  桂花是著名的香花,叶色终年翠绿,树姿挺秀明洁,盛花时缀金满枝,碧叶黄花,浓香四溢,历久不衰,令人心旷神怡。桂花多在秋季开放,故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誉。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也开始制作盆。历代文人墨客以桂入题,歌咏桂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写道: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诗人匠心独具,由咏桂花的风格而表现人的品格。桂花虽容貌平平,光泽暗淡,颜色轻黄,没有惹人注目之处,但她浓郁的芬芳常留人间。青州人民喜爱桂花的芳香,更热爱桂树的品格。
  青州自古便有栽培桂花的传统,明代的衡王府便以培植名贵桂花享誉一时。目前,青州偶园内仍存有十几株明朝的桂花盆景,树龄达到400多年。
  梅花,开花极早,形象清癯,颜色浅淡,香气清雅,更具耐寒品格,素有“雪中高士”的美誉,亦为“花之君子”,故而赢得古代众多诗人词人们的青睐。梅花盆景,浓缩梅花的神韵和品格,顺乎自然,巧夺天工,是难得的艺术佳品。
  屏居青州的李清照,更是对梅花有着特殊的眷恋和炽热的情感。据不完全的统计,李清照现存的60多首词作,完全吟咏或约略提到梅花的有10多首。她说归来堂的梅花:“玉瘦香浓”“红酥琼苞”“香脸半开娇旖旎”“玉人浴出新妆洗”“此花不与群花比”。
  松柏盆景,因其管理粗放,四季常青,同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苍古奇特而不失典雅的造型,因而广受人们的青睐。青州松柏资源非常丰富,遍布青州的西南山区,已形成了青州盆景的主导品牌。
  松柏具有挺拔、耐寒、坚韧、长寿的品格,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禹锡有“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白有“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宋代青州有“矮松园”,为当时著名书院,院内以栽植矮松知名。状元宰相、青州人王曾写有《矮松园赋》,对两株矮松极尽描绘。
  西晋谢道韫,被称为“咏絮才女”,但谢道韫却有著名的《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雕。愿望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谢道韫虽为女流,但胸有大志,极为欣赏松树的品格。
  迎春盆景,以其造型袅娜、花色艳丽,堪称其中的翘楚。宋代韩琦有诗《迎春花》: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名贵花卉品种。迎春还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青州迎春以盆景养殖为主,已有800年的历史。
  青州盆景充分体现了青州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既展现出北方的阳刚之气,又体现出自然天成的情趣;既有金戈铁马之雄奇,又有平淡简远之清丽;既似国画大写意之手法,又似工笔素描之纤细;既具有丰富的文人意蕴,饱含书卷之气,又具有雄奇奔放的特点,少有雕凿之痕。
  可以说,青州盆景在山东盆景乃至中国盆景艺术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