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摄影
 
标题导航
四美惊艳,摇曳七彩流光(下)
三觉庙
凯佳璟园殿堂级营销中心盛大开放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美惊艳,摇曳七彩流光(下)

  

 (上接2021年3月9日《文化青州》三版)

 

偶园名石“福寿康宁”

 

青州赏石,“百花丛中看红丝”
 
  赏石,作为一种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青州开始。《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划分天下九州,规定各地贡品,唯独青州有“铅、松、怪石”,这是赏石文化在典籍中最早的记载,开世界赏石之先河。可以毫不愧疚地说:青州,就是中国乃至世界赏石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赏石文化形成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则进入兴盛,达官贵人以赏玩石头为时尚。更为惊奇的是:此时的赏石作为赠品,已经开始进入西亚和欧洲。这在青州有着史料根据。
  青州博物馆珍藏着的北齐画像石,其中一幅《商贸洽谈图》:端坐的主人正在与西方来的罗马客商谈话,主人的随从,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放着一方青州奇石。从画面上分析,该石是主人回赠罗马商客的礼品,也应是主人最得意的礼品。根据图中人物比例,这方奇石一尺见方,与现在的青州小玲珑石的大小和造型大致相同。此石山峰兀起,群峰耸立,玲珑奇秀,具有瘦、皱、漏、透的特色。
  从这里我们足见青州奇石在当时的地位:青州奇石成了传播华夏文化的“使者”。
  唐宋以后,赏石文化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而青州奇石越来越得到文人的青睐。苏东坡珍爱的醉道士石,至今仍珍藏青州。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与金石为伴,也喜爱奇石。欧阳修知青州,醉心于青州山水,也爱青州的石头。离任之时,写下了著名文章《泷冈阡表》悼念父母,专用青州盛产的大青石,刻成石碑,运回老家,置于父母墓前。
  明清时期,乃是奇石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说。尤其是富丽堂皇之家,更是需求精美奇石来点缀,奇石身价也因此大增。
  在青州,还出现了“寸石寸金”的故事。
  青州城内的偶园,不仅有造型别致的三峰假山,韵味独特的楼台亭榭,更有琳琅满目的各种古老奇石。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异彩纷呈,被誉为“石头公园”。其中,“福、寿、康、宁”四大奇石,更是名噪一时。
  福石,体姿华贵,姿态丰盈,体宽端庄,玲珑剔透,四周多孔,左右通风,上下灌通。若在石下生烟,则紫气顺孔出入,缭绕升腾,勘为奇观。
  寿石,形态雍容,灵光四通,石身多孔,神韵兼之。跌宕起伏的石肤,悬石压顶的气势,下方夺目的透洞,给观赏者以历经沧桑而神气矍铄、风骨劲健的感受。
  康石,石肤丰满圆润,石体挺拔,其姿又如同鹤立,娥娜隽秀。石体丰满大度,纹理纵横交错,可谓天赐人间。
  宁石,亭亭玉立,英姿卓然,为园内存石之冠。此石经长年风化,神工鬼斧,上悬下收,玲珑奇巧。观石赏形,给人以宁静致远,心旷神怡之意境。
  这四方奇石为何取名“福、寿、康、宁”?选择正确的观赏角度,可以看出四方奇石与中国繁体汉字“福、壽、康、寜”极其形似。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石头天然造型的形式蕴含美好的寓意。
  民间传说:冯家败落后,后人经济拮据,欲卖掉这四方奇石,标价为“一两石头一两银”,外地一富户前来购买。就在成交之际,冯家又感后悔,便提出连底座也要称重,一并算账。这样算来算去,抵得上“一两石头一两金”了,买家只好作罢。
  青州厚实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璀璨的赏石文化。奇石世界,千奇百怪。赏石种类繁多,大致有三类:自然风景石,即分布于名山大川的怪石嶙峋;庭园景观石,即在园林布局中堆山叠石、散石点缀、孤石欣赏与造景;斋舍把玩石,即在室内摆设的赏石,独立观赏,以自然形成为要素,形体较小,可以移动,精美别致,并配有盘、盆、座、架、锦盒之类的附属物,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
  青州赏石资源非常丰富,上述三类都有独特表现。
  青州地处山区交接部位,呈现多姿多彩的地貌特征,融红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和玄武岩地貌于一体,使大量的自然景观奇石遍布市境。城区周边,云门拱璧、驼岭千寻、劈峰夕照、山体大佛……众多的自然景观石,翠拥着秀水环流的古城,宛如一个硕大的山水盆景,壮美无比。不仅如此,继续向山区纵深游览,山石自然美景接踵而至,目不暇接。玲珑山遍体玲珑,清风寨石寨峥嵘;逄山影像朦胧,神秘山谷幽深。蛤蟆顶的八仙过海,惟妙惟肖;檀溪山的仙人石桥,惊世骇俗。进入仰天山,怪石参差,峰林峭立,更是别有韵味。
  青州盛产名石,青州人也喜爱名石,尤其喜欢在园林、庭院布置赏石。多年来,青州人形成习俗:每逢构造园林或者私家庭院,都喜欢到西南山区寻找形态各异的自然石块,精心摆放。现在,走在青州的宽阔大街上,两边观望,不论是社区庭院,还是公共广场、绿地,均有叠石造型、怪石耸立,配之绿树浓荫,花团锦簇。如青州南路,两边绿化带内,每隔几米便有怪石兀立,有“观音掌”“金刚掌”,有“似象非象”“盘龙卧虎”,形态各异,气貌非凡,或坐或卧,如站如立。
  青州地产的斋舍把玩石,更是风光无限。主要有红丝石、玲珑石、纹石,还有竹叶石、黑丝石、黑金玉、马牙石、鸳鸯石、沙积石、龟石等等。当然,最负盛名的还属红丝石。
  历代文人对青州红丝石情有独钟。最早西晋张华所撰的《博物志》就记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论砚》中道:“蓄砚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宋代状元苏易简《砚谱》指出“无下名砚四十余品,以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山石为第二,敏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宋代唐彦猷《砚录》记载得更为详尽:红丝石华缛密致,皆极其妍,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闻见。以墨试之,其异于他石者有三:渍水有液出,手拭如膏一也;常有膏润浮泛,墨色相凝如漆二也;匣中有如雨露三也。自得此石,端歙诸砚皆置于衍中不复视矣。
  唐彦猷,宋代杭州钱塘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据宋人笔记《渑水燕谈录》记载:唐彦猷酷爱文房四宝,搜集到两块名砚,一叫“端溪”,一叫“龙尾”,爱如掌上明珠,公事闲暇,常常把它们摆置在案上,爱抚欣赏,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了。一位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唐大人,您有了这两块宝贝砚台,可别连后堂的夫人也给忘了啊!”
  后来,唐彦猷出知青州,得到一方红丝石,雕琢成砚,摆在案上,顿时满屋生辉,一试笔,不由拍案叫绝。自从得了这个宝贝,端溪、龙尾即被冷落一旁,不屑一顾了。
  红丝石出自青州邵庄的黑山。黑山,山不甚高,有石则名。丰富的植被、茂密的森林、险峻的蛸壁、神秘的洞穴,加上珍奇的红丝石资源,已经成为知名的旅游名胜。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曾写诗赞美红丝石:唐人早重青州石,田海推迁世罕知。今日曾台观鲁砚,百花丛中看红丝。
  百花丛中看红丝,花卉和赏石,让青州更美丽。
 
青州书画,“丹青翰墨写神奇”
 
  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她以特有的神韵,让人们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和审美陶冶。青州的山、水、城、花,雄古深邃,壮观秀美,从而吸引了古今众书画高手为她挥毫泼墨,书写丹青。
  国画博大精深,有“画分三科”之说,即山水、花鸟、人物。青州山清水秀,因而山水画占有重要地位。而北宋的青州人李成,就是北方山水画派的创始人。
  李成,唐朝宗室的后裔,父亲在青州做官,便随父定居青州。古代文人常把营丘作为青州的代称,所以,人们也称李成为“李营丘”。李成同大多数封建文人一样,初以“儒道自业”,“博涉经史”,志在修身齐家、经世济民。但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壮志难酬,找不到报效国家的机遇,便以诗酒自娱,寄情书画。他作画,经常是在酒醉以后,不拘是纸、绢,还是墙壁,随心所欲,任意挥洒,淋漓泼染,而这种画最为写意传神,体现他的风格。
  古人对李成的评价是:“成之命笔,惟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去描绘、临摹现成的物象,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进行“创作”,努力体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现藏日本大阪美术馆的《读碑窠石图》最能体现李成的风格。画中一个骑着毛驴的文士,正在仰首看碑,几株枯劲的老树,近处怪石,远处山峦,衬托出一片寂寞、萧索景象。这幅画结构造诣很深,勾勒不多而形极层叠,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画枯树,以淡墨拖抹,于作节处不用墨圈,只下一大墨点;用焦墨画枯木,枝干形似蟹爪,于平淡处显出雄奇。画面的主题在于表现老树顽强坚韧的内在品质,具有强烈的感情内容和感染力。
  青州花鸟画的兴盛是明清时期,冯起震善画竹,冀旭工芦雁,王曰叟描绘葡萄,被称为青州“三绝”。今青州博物馆珍藏的《晴竹图轴》和范公亭公园碑廊的“小冯竹”,均为当时的杰作。
  “小冯竹”有石刻,现存三贤祠碑廊。画面有冯起震画的两竿细竹,摇曳生姿,根旁新笋含露,很有气势;冯可宾作奇石和流水,趣味盎然,意境深邃。画面布局得当,笔法凝练生动。难能可贵的是,画面上还有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题诗和题记。题诗曰:
  一派湖州画里诗,娟娟疏筱两三枝。朝来邗水帆前两,正是龙孙长葬时。
  题记称赞冯氏父子的画作:“气韵萧闲,刚墨清润,绝类李蓟丘父子。文苏之后,竹石一派,数东海矣。”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青州书画界继古开今,琢玉织锦,大力描绘青州的山水风光、花石奇姿和各方面的建设成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古青)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