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溺水事故,保障未成年生命安全,谭坊镇在全镇范围内积极落实1530安全警示教育,创新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构建“一二三六”模式,提升防溺水安全教育效果,织密筑牢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一、成立互助监督小组。
所有学生以村为单位成立“防溺水互助监督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每组3—5名学生,由小组成员推举一名责任心强、威望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在小组内邀请一名爱心家长,作为“防溺水安全监督员”,参与指导监督小组活动。
学校协助防溺水互助监督小组,制定小组成员职责清单、所在辖区危险水域清单。使每一名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了解危险水域情况,杜绝溺水隐患。
二、制定小组职责清单和危险水域清单
(一)小组成员职责清单
1.防溺水互助监督小组长职责
(1)组长对本组同学起主要帮助监督教育作用。
(2)每天做好本组成员的居家及外出情况的记录,配合班主任和教师做好防溺水宣传,汇报本组成员安全学习情况。
(3)将本组同学表现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每周对本组成员的防溺水等表现进行评议,并向班主任汇报。
(4)发现本组同学私自游泳及时制止,并第一时间报告家长及班主任。
(5)协助老师做好通知的传达工作。
2.防溺水互助监督小组成员职责
(1)所有成员服从组长安排
(2)居家外出及返回及时向组长汇报。
(3)做到防溺水“六不一会”(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4)组内成员互相监督。每名成员写一份保证书,切实做到远离危险水域。
(二)危险水域清单
绘制水域分布示意图,标注危险水域,印制后发放给学生、家长,教育学生严禁到水域附近玩耍、嬉水,提高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
三、明确三个基本原则
(一)家长防范主体原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学校通过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告知家长防范监护职责,通过家校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
家长要配合互助监督小组做好孩子的日常防溺水教育,协助孩子做好日常的小组汇报,公布联系方式,确保通讯畅通。
教育孩子、告诫孩子:坚决不允许在节假日和上、下学路途中私自或和其他学生结伴去池塘、水库、江河等水域附近玩耍、洗澡、游泳等,对居住在可能发生溺水事故隐患地段的,家长更要教育和监管好子女。
(二)学校教育指导原则
以班队会的形式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收看《山东省防溺水安全教育警示片》强化安全意识。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横幅、黑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时刻提醒学生,让学生熟背防溺水“六不”将安全牢记心间。
通过绘制防溺水手抄报,少先队员们提高了预防溺水的意识
学习防溺水知识以后,书写观后感,这是对防溺水知识的进一步思考与总结,防溺水教育得到深化与延伸。
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横幅、黑板报、电子屏幕知识答题、问卷调查等形式,积极开展校园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时刻提醒学生。
为了更好的督促家长做好学生安全的监护工作,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安全教育家长会。向家长强调防溺水的安全。播放防溺水的教育短视频,重申防溺水的重要性,强调家长要注意做好监护管理。
(三)学生受教育主角色原则
学生是防溺水的主角色,是防溺水宣传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坚决服从小组职责清单,成员相互监督和提醒,居家外出要及时告知家长和组长或老师。
通过微信群,逐级把防溺水主题教育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确保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提高。学校公众号推出的防溺水小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广大少先队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提升了自护自救的能力。
四、“六项机制”
一是预警预报机制:学校把近期大风、降水、雷雨天气情况,受天气影响道路情况,有关对防溺水的要求等内容,编制成“一日两提醒”,及时发送家长微信群、钉钉群,家长收到后告诉互助监督组长,组长再次提醒所有成员,要求所有成员遵守“一日两提醒”,做到远离水域,防患于未然。
二是知识推送机制:互助监督组长组织成员,及时学习学校发送的防溺水宣传教育内容,并利用图书、网络、自媒体搜集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请教家长或社区、村居干部,结合社区、村居水域分布图,讨论居住地附近水域存在的危害性。互助监督小组主动创作防溺水图画,制作防溺水手抄报,撰写防溺水知识心得。还可以组织各种阅读、朗诵、文体活动、兴趣活动,做到学得愉快,玩的安全,获得知识,远离溺水。由教办制定专门的宣传稿件,村级广播,巡回播放由所属学校主动联系。
三是特别关爱机制:互助监督组长对小组内的特殊成员,如残疾学生、特困生、留守儿童、民工子女、单亲家庭、性格异常等成员,要详细了解,多加关爱;对组内好外出玩耍,有意靠近水域的成员,要严格管理,多加关注。对这些成员,加强沟通交流,共同陪伴,加以帮助,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让他们不觉得有自卑感,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觉得在家不寂寞,行动不孤单,从而避免独自出行,杜绝安全隐患。
四是报告机制:互助监督组长或成员,发现本组或他组成员有靠近水域、雷雨天气外出等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劝阻、警告。对不听从劝阻、警告者,通过已知联系方式告知家长、老师、义工组织等大人求助,阻止该成员的不安全行为。
五是评价机制:小组对成员、学校对小组每周进行一次星级评价,根据成员和小组表现,分别评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学生防溺水星级评价结果,纳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六是惩诫机制:对于不服从班级管理的学生,安全及防溺水工作存在隐患的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立约谈惩诫机制,学生不能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综合素质评价为差等。对存在隐患的班级的班主任,停发班团队奖励基金,相关班级的教师和包靠领导停发绩效工资增量部分,且师德考核都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对于存在隐患的学校取消一切评优。
对落实措施不到位或因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人员的责任。按照“宁可超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退后一步造成空挡”的要求,积极主动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保持社会平安和谐稳定。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能有丝毫松懈和半点马虎,要求教管办将学校的防溺水安全工作清单,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评价,奖优罚劣。学校将安全工作,尤其是防溺水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将其纳入班会、校会、班子会议程,定期调研,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班主任要与1530防溺水目标一致(零溺亡),与班团队奖励挂钩,将防溺水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创新化,多措并举,将一切隐患排除掉。教师要将安全教育,尤其是防溺水教育,纳入学科教学,堂堂讲、日日讲,把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师考评与绩效增量挂钩。要不断加大学校安全工作力度,特别是防溺水安全工作,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提高维护校园安全工作的能力,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为谭坊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