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聂宁)自开展“五清强基”百日攻坚行动以来,邵庄镇立足实际,对标施策,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迅速行动,勤干务实,迅速掀起自整自清热潮,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包村、人人参与、村村争先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一针“强心剂”。
强化考核,长抓不懈,人居环境“快提升”。邵庄镇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契机,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推进生活垃圾清理、排污治理等重点工作,镇村干部齐上阵,不达标准不收兵。每村建立垃圾集中存放点2处,对各种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做到“门类清”“污染清”“环境清”,有效减少垃圾6吨、门前屋后“三大堆”36处,消除黑臭水体1处、垃圾瀑布2处,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27处,“脏、乱、差”及需修缮的村级活动场所通过改造提升“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截至目前,累计清理建筑垃圾1000余吨、“三大堆”600吨,累计上工4万人次,动用挖掘机90台次,清污车150辆,更换新垃圾桶800个。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群众矛盾“快化解”。邵庄镇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接访、约访。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日常接访制度,对24名科级干部合理排班,保证每日至少一名科级干部坐班值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主动询问诉求,稳定民心民情,拉近党群关系。邵庄镇依法收回了强占长达二三十年的土地和欠缴的集体资金,消除了长期盘踞群众的“心头梗”;盘活了一批闲置流失的资金资产资源,为全镇村集体增加固定收入4.2亿元,村均增收6.3万元;完善了各类制度842项9500余条,将事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全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陈旧合同“快清理”。将五清强基工作作为打赢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集结力量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定期观摩、现场抽查和不定期暗访等多方渠道,综合评定各村治理成效,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长效治理机制。全面摸清底子、建立台账、规范条目、统一文本,村干部、党员带头签订合同、交纳承包费,村干部、街巷长逐户包靠、逐户分析,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及矛盾纠纷,全村一户不落,共签订合同100余份,实现每村集体年增收22万元。镇经管站统一制定土地、四荒、闲置场地专项承包合同,明确责任方、履约时间、条款、注意事项等信息,一式三份打印,规范存档,确保村级合同依法依规。“针对我们前期排查出的不合理的低价承包合同,及时中止,在重新签订的同时向合同签订双方反复强调后果,充分提高其法律意识,切实做到理清底子、不漏一个。”经管站站长介绍道。各村通过完善管理台账,理清合同脉络,为承包费收缴、合同续签等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健了村级“体格”,固牢了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