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探访“红色堡垒村”东朱鹿村 ——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暨八一建军94周年(上)
玺园
青州史上NO.1“地王”玺园项目奠基仪式暨城市展厅盛大启幕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红色堡垒村”东朱鹿村 ——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暨八一建军94周年(上)

  

  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暨八一建军94周年之际,我应邀与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有“小苏维埃”“红色堡垒村”之称的东朱鹿村进行探访,重温红色经典、感念党史初心,以此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早在大革命时期,东朱鹿村就燃起了革命之火,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先后来到该村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建立了益北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有“小苏维埃”之称。该村亦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参与地下革命活动,为青州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益都县委、中共益都中心县委、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委员会驻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十二、十七、十三中队,益北大队,四边县青年中队和工农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地方武装--六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独立营,益寿临广四边县特务大队等抗日主力部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就有35名烈士壮烈殉国。同时,也为我党造就了一大批高、中级干部和地方领导骨干。该村的陈毅斋(陈伯强)曾任解放军后勤部参谋长,陈景三曾任福州军区参谋长,陈凤九曾任山东省纪委书记,王云祥曾任水产部海洋企业局局长,彭飞曾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全军政治工作学科顾问。同时,这座有“红色堡垒村”之称的村庄,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血与火的劫难,涌现出英雄于素梅等一批杰出女性。村内有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东朱鹿村支部旧址、中共益北特支旧址等一大批红色资源,传承着坚韧不屈、艰苦拼搏、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近年来,在党史、文物部门的挖掘、整理下,这些旧址逐渐为人所知。
  下面,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片红色土地,寻找永不被遗忘的红色记忆,聆听80多年前那轰轰烈烈的革命风云……
 
 
 
益都东朱鹿村,二战时益北特支所在地
 
建立党组织 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在这里,红色的革命火种,以星火燎原之势照亮了这片曾经苦难的土地……
  1926年底,苏区形势非常险恶,敌人占领了整个苏区,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共产党员王宗东受党组织的委托,回到家乡东朱鹿村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组织。他以本村小学为基地,以教员身份作作掩护,为向周边村庄学生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进步学生成立了“秘密读书会”,培养了一批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王宗东先后从读书会的会员中发展了20余名党员、团员。1927年4月7日,东朱鹿村党、团支部同时秘密成立。这是东朱鹿村第一届党、团支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青州北部地区(俗称“益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团支部之一,从此揭开了该村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夭折,青州的党组织先后被破坏,党内个别不坚定分子开始在报刊上宣布脱党自首,国民党益都县党部把东朱鹿村及益北地区列为重点“赤匪区”,大肄搜捕杀害红军战士、地下党员、赤卫队员和革命群众,施行烧、杀、抢等无恶不作的政策,在大革命洪流中建立起来的工会、农民协会等群众团体被强行解散,一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遭到捕杀,整个东朱鹿村及益北地区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吓不倒任何一个共产主义者,益北人民表示,决不后退。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进行战斗。
  王宗东坚持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和赤卫队转战于益北苏区,像一把尖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王宗东率领赤卫队破铁路,炸桥梁,断电线,打军车,有效地扰乱了敌人的后方;经常采用游击战术,昼伏夜出,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打得敌人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还通过化妆、侦察、伏击、夜袭等多种特战方式,在历次除奸反特战斗中,先后镇压了一批特务、政府要员、叛徒等,令敌人晕头转向,闻风丧胆。敌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派出特务、收买叛徒、布置暗探,想方设法地严密搜查他的下落,但在群众的掩护下,他机智地避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还乘敌不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为此,敌人抓走了他的父亲王伯中和家属,用金钱收买和严刑逼供,企图能引诱王宗东上钩抓到他或逼其就范,但结果却令敌人大失所望。
  王宗东得知此事,始终放心不下家人,趁敌人戒备有所松懈的时候,悄悄回家看望父母。王宗东的父亲王伯中虽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不管敌人如何酷刑折磨,追问王宗东的下落,他总是咬紧牙关不说。这天,看到儿子回家了,高兴得热泪盈眶,但他知道目前的情况十分危险,他一边对儿子嘘寒问暖,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不一会儿就发现远处有几个可疑的人向这边走来,他警觉地对王宗东说:“东东(王宗东的乳名),前面来了几个人,你是不是避一避?”王宗东打量了一下来人,准备从后门离开。刚到后门口,就发现有几个人正慢慢靠过来。王宗东当机立断,迅速换个装扮,身穿蓑衣、头戴斗笠、肩背箩筐、赤着双脚,不慌不忙地走到门前扯猪草。王宗东顺着田埂从从容容地走去,不时弯下腰来扯一把猪草,就这样和前面走过来的特务擦肩而过。
  敌人的注意力全放在王宗东家,他们一股脑儿冲进家里追问王伯中:“王宗东在哪里?”面对敌人的追问,王伯中笑着回答道:“他啊,好久没有回家啦。”“混蛋!”特务们根本就不相信王宗东会不在家,他们在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搜了个遍,连王宗东的影子都没看见。这时,特务们方才如梦初醒,想起刚从身边走过的那个扯猪草的人,可是他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王宗东又顺利躲过了一劫……
  在血腥风雨中,益北地区仅存的东朱鹿村党支部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赤卫队转战于东朱鹿村及益北地区,开展打击国民党与地主土豪恶霸的游击战斗,组织开展的反年关逼债、抗亩捐斗争形成了革命高潮,鼓舞了苏区民众士气。大革命失败后的沉闷恐怖气氛渐渐被朝气蓬勃的氛围所替代。
 
兵刃见证 一场屠杀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曾经在东朱鹿村昙花一现。
  那是1928年1月,东朱鹿村建立起“益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政权”,这是益北地区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广泛推进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开展得轰轰烈烈,建设插标分田的分耕制,让“耕者有其田”。
  推开“益寿临广四边县历史展览馆”的大门,那些激昂的革命口号,犹言在耳。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展厅里放有土枪、大刀、长矛等物品。暖阳照射下,当年的兵刃已经锈迹斑斑。想象下,在放有风箱、水缸,建有土灶的小房间里,兵工厂的成员热火朝天地干活。削木制杆、火土锻造、淬火冷却……一件件武器从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制造出来。
  时间拨回到1928年春。东朱鹿村兵工厂组织了周边的农民、木匠等,大量生产大刀、长矛、鸟枪和土炮,保证了益北地区红军游击队的部分武器装备。同时,东朱鹿村兵工厂的10余座红炉,正在不分昼夜地燃烧,铁块被锻造为梭镖、鸟铳或大刀,输送给各乡的在乡农民、手工业工人,甚至青少年,人手一把,全民武装。
  可是好景不常,革命的发展不像大家心中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益北地区实行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造成市面萧条,粮食恐慌,益北地区党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及益北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发生财政危机,处在困境之中。不久,地方军阀纠合农村封建地主势力,进行疯狂反扑;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杜华梓此时开始在报刊上宣布脱党自首,不仅不支持农民协会摧毁封建地主的斗争,反而压制和打击农民的反霸运动,助长了国民党右派和地方军阀的嚣张气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随着国民党对苏区——益北地区“血洗火烧”的大“会剿”,敌人在东朱鹿村及益北地区发起的多面攻势,仿佛挟风雷而来,响彻八方,狼烟四起,直冲云霄,那场面要多血腥有多血腥。看到了倒在血泊中战友的遗骸,大家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憋得透不过气来。终因敌众我寡,“共产独立王国”不到3个月就化为泡影。

中共益北特支建立在白色恐怖中领导革命
 
  1928年2月,青州及益北地区党团组织由于受到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杜华梓叛变的影响,均遭严重破坏,党的活动一度中断。幸存下来的中共党员,转入隐蔽。不久,在中共山东省委派员指导下,在东朱鹿村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隶属中共山东省委的“中共益北特支”(书记陈德义),负责益北地区及寿光部分地区党的工作。益北特支带领劳苦大众展开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一是发展党员30多人,培养和造就党、政、军骨干,并在周边村庄建立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党支部,加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建设;二是根据军事斗争需要,发展壮大赤卫军、游击队等100余人,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粉碎国民党“围剿”;三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贯彻执行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重视经济文化建设;四是积极扩红支前,拥军优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众疾苦,极大地激发了益北军民的革命热情。这些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益北革命根据地日后开展抗战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兵工厂·地道口”记录革命历史
 
  据东朱鹿村原支部书记陈祥广介绍,经过2016年6月25日的瓢泼大雨冲刷,让掩埋在村里陈秀英老人家地下几十年的“兵工厂·地道口”重见天日,这段“地道”长约有1000余米,能通向村北、东两个方向,记录了东朱鹿村那段难以磨灭的战争岁月。
  “这个地道,在农历1940年腊月初八‘腊八惨案’那天,它救下了兵工厂30多名工人的命!也挽救了兵工厂的主要物资!”说起“兵工厂·地道口”的历史,该村原党支部书记陈祥广侃侃而谈:“在东朱鹿村还有不少地道,当时对保存革命力量和保护战略物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说,“东朱鹿村当时还有印刷厂、被服厂和地下金库、粮库,是重要的战略要地。鲜为人知的地下室和地道神秘而诡异,有人说,它四通八达,其宽度可以容纳两人并行,向西可连接北阳河,向东北可以连接通往寿光的的交通线;还有人说,地道的中心,就是混凝土加石料砌成的战时兵工厂‘地下室’,高达2米。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却无法再找到这些地下室和地道。‘兵工厂’建立后,由于战时需要,经常流动在高家庄、南星落、曲屯等村。1942年,由于战争形势需要,该‘兵工厂’与牛头镇清东地委‘兵工厂’合并。”陈书记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时期,枪支弹药大都是从鬼子汉奸手里夺来的,有些枪支经常需要修理。随着部队的不断壮大,需要修理的枪支越来越多,因为早在大革命时期,东朱鹿村就有过‘兵工厂’,懂技术的人员不少。1939年10月,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决定在东朱鹿村建立战时重地‘兵工厂’,由尹炳章、陈凤山同志负责筹建。经过短暂的准备,‘兵工厂’在一座五间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里诞生了。”
  “‘兵工厂’负责着前线士兵军火弹药的供应,一旦日军发现了兵工厂所在地,势必会将其炸毁。当时,掩护好‘兵工厂’成了村里的重要任务。”陈书记说,他们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几乎家家有烈士、有光荣牌,三英家庭、五英家庭也不在少数,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村就有48名烈士壮烈殉国;战争还夺走了村内70多名群众的生命。“那时候的日子真是苦。现在政策好、生活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陈书记寄语道,言语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80多年过去了,遗憾的是原先的兵工厂遗址上已经盖起了二层楼,除了路边那两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依旧耸立在那里,其他的已经难觅那段神秘的“兵工厂”往事。        (樊光湘)
 
 
抗日战争时期“兵工厂”旧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