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昌乐一中为我设立的文学室“孙瑞诗苑”揭牌仪式在该校图书信息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潍坊市、青州市、昌乐县的有关领导以及30多位诗人、作家、昌乐一中3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共同见证“孙瑞诗苑”的设立和揭牌。
我于1958年8月至1961年7月,在昌乐一中读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对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此谈一谈我的几点感受。
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教我们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的郝湘榛老师,已是名扬齐鲁的作家,经常在报刊发表文章,还出版了中篇小说《王家湾》单行本。因受他的影响,我从少年时代就喜爱文学,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订了《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一有空闲就读。还常常写点小诗歌、小散文投给报刊,但屡投不中,直到1957年读初中二年级时在《山东青年报》发表处女作山东快书《一把茶壶》。而我正式发表的第一首诗,则是1959年在本校读高中二年级时发表在《昌潍大众》报上的《万杆红旗舞东风》。从此,常有习作在《昌潍大众》《青岛日报》《大众日报农村版》发表。我的写作水平之所以不断地提高,其原因有三:
其一,多蒙优秀老师的热心培养。当时,先后教我们语文的是高默之、汪永海老师,他们在昌潍地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中是颇有名气的。在他们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文学创作小组,我是其中一员。在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文学小组经常开展创作研讨活动,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常有习作发表于地方报纸。
其二,受益于当代著名作家浩然的热心辅导。1960年3月,浩然以下放劳动锻炼干部的身份来到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担任东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东村离我们一中不过5里之遥。每到星期六或星期天,我和文学小组的其他几位同学,便带上自己的习作去求教。浩然对每个同学的习作都认真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他也把新写的作品念给我们听,让我们提意见。例如,后来发表在《中国妇女》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婆媳两代》,就曾经征求过我们的意见。他还把他的小说集《苹果,要熟了》《喜鹊登枝》赠给我们文学小组。浩然在东村住了8个月,回到北京后给我寄来两封信,鼓励我好好学习,坚持创作。浩然对我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
其三,昌乐一中是一块风水宝地,她有永不枯竭的甘泉,她有如诗如画的环境,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她能启迪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灵感,从这里走出了两位院士,16位将军,6位加入中国作协的知名作家。我的诗人梦、作家梦就是从这座具有灵气的校园起飞的!
我从1961年高中毕业到现在整整六十年了。其间,我每当出版了新书总要捐赠给母校。今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为我开设了文学室“孙瑞诗苑”,这既是对我的厚爱,也是对我创作的认可和褒奖。我为了感谢母校的培育,特将个人创作和主编的20余种图书及部分藏书、手稿、名人题词、书画家的祝贺作品等捐献给母校,陈列于“孙瑞诗苑”,以供师生阅读、交流,永久保存。今后我每当有新的著作出版,继续捐赠。
下面我将2008年写给母校70华诞的一首诗《母校,请接受我的祝福》附在这篇短文之后,以表对母校的挚爱之情。
母校,请接受我的祝福
——写在昌乐一中70华诞
五十年前
我还是一棵稚嫩的幼苗
当移进这块充满阳光的园地
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在春风里舒叶长高
五十年前
我还是一只嘤嘤待哺的小鸟
当投进您慈母般温暖的怀抱
是您给了我搏击长空的勇气
并且催生出丰满的羽毛
五十年来
每当我有诗文在报刊发表
我总是这样想:
如果当年没有您的辛勤培育
我将是一棵枯萎的小草
此刻,我置身于久违的校园
心潮澎湃,喜泪滔滔
您变得如此美丽而又年轻
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齐鲁大地上熠熠闪耀
今天是您七十岁生日
我作为您的一名学子
没有骄人的成绩向您回报
仅献上我的几本薄薄的诗集
也许会赢得您舒心的微笑
母校,请接受我美好的祝福--
祝您兴旺发达,科教先导
祝我的学弟学妹们
开拓进取,勇攀新高
为母校大书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