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有7000余年的发展史,5000余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国都辉煌,先后存在过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东关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是至今保存完好、山水城一体、国内外罕见的明清古城。为国家AAAAA级景区,区域内上百条古街巷、二十多处主题展馆,其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科举文化、建筑文化、街巷文化、藩王文化、饮食文化等丰富多彩,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睹青州古城的风采。
2IMG_3074(1).jpg)
一
在青州旅游,处处胜景,赏心悦目。青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诗词,书籍经常涉及。唐杜甫有首诗,题目是《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诗中的“海岱”,指的是渤海和泰山,现在青州有条“海岱路”,寓意相同。从青州火车站起,海岱北路,海岱中路,海岱南路,一直延伸到云门山街道的“将军山路”。八车道,连绵几十里,十分壮观,颇有气派。“青徐”,即指青州和徐州。表达的意思是,天空飘浮的白云把渤海和泰山连在一起,一望无际的原野一直延伸到青州和徐州这两个地方。宋代的寇准有诗《青州西楼雨中闲望》:“海上秋添寂寞情,万家烟树暝重城。萧萧细雨遥天暮,独向空楼闻笛声。”明代吴斌的《青州歌》写道:“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门天上飞琼楼。羽林兵卫若熊虎,剑戟耀日寒光浮。迢迢紫陌香尘起,车马争驰迅流水。飞甍万井碧鳞鳞,绿树连阴柳营里。嵯峨城阙帝子宫,天人遥镇沧海东。海波镜净寂不动,鲸鲵不敢扬天风。楼上银壶漏初歇,画角龙吟泣霜月。寒声萧飒落梅花,吹作征人鬓中雪”。
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描述了曹操、刘备、关云长,张飞在青州的行踪。中平元年甲子岁,巨鹿郡张角、张宝、张梁三人,自号“天公将军”“地公将军”“人公将军”,起义反汉,头裹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跟从张角反汉的百姓有四、五十万人。黄巾军人多势众,围城攻打青州。幽州太守刘焉得到青州太守龚景牒文告急,派出刘备、关云长、张飞率领兵马救援。刹时间烟尘滚滚,战马嘶叫,杀声震天。刘、关、张率领的官军斩杀了黄巾军先锋,黄巾军兵败如山倒,四处逃散,官军大获全胜。后来董卓被杀,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左右期政,政局更加动荡混乱。青州黄巾又聚集百姓百万之众,奋起反汉。太仆朱隽保举曹操平黄巾。朝廷命东郡太守曹操、济北相鲍信一同进剿。鲍信杀入重地,被黄巾斩杀,尸首也不知落到何处。曹操打了胜仗,赶杀黄巾军直到济北,降兵万余。不到百日,曹操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人。收到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的兵士,编为“青州兵”,其余百姓全部安排屯垦种地。罗贯中特意说明,此是初平三年冬十二月的事情,表示确有其事。曹操壮大了队伍,又保障了军粮供给。从此以后,兵强马壮,威权日重,四方之士,慕名归顺。剿灭黄巾军,为曹操“挟天子以号令诸侯”,打下了强大的军事,物质基础。罗贯中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青州是曹操的发祥地。
施耐庵在《水浒全传》中写到青州,有一回书,叫作“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故事曲折生动,读来饶有趣味。“镇三山”是青州府兵马都监黄信的名号。那时,青州府所辖地面,有三座大山,第一座“清风山”,第二座“二龙山”,第三座“桃花山”,山高林密,都是绿林好汉,强人草寇寄身出没之处。黄信号称“镇三山”,可见是个厉害的角色。唐朝时在州县之上设监察区,称为“道”,宋朝,州县之上设“路”,相当于唐时的“道”。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大宋徽宗天子慕容贵妃兄长。皇亲国戚主政的地方,可见青州地位之特殊。说明青州府可以和“道”相匹敌。再是罗贯中按唐时习惯称呼,口语入文,显得随时和。“霹雳火”是青州指挥史兵马总管秦明的名号。那时江湖人士喜欢在姓名前加个名号,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等。现在微信群流行姓名前面加昵称,如:一枝花(常秀玉)、见缝插针(蔡百进)等。有的干脆只写一个昵称,如:“天女散花”,大家看了都喜欢,运气好,兴许能抢到一朵。施耐庵的这回书,讲述及时雨宋江杀了阎婆惜,亡命天涯,投奔青州清风寨武知寨小李广花荣,寄寓府中。却被清风寨文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二人被黄信、刘高提拿,押解青州府。途经清风山,被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矢寿三头领带着喽罗解救上山。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接到文书报告后,急差统制秦明率兵进剿。最后,宋江、花荣、燕顺、王英、郑天寿、黄信、秦明七人带着数十辆车子,三二百匹好马,三五百人,烧了清风山山寨,一起投奔梁山泊。打开现行的“青州市地图”,我看到王坟镇有个“清风寨风景区”,庙子镇有个“唐赛儿寨”。我想,有空去这些寨子里旅游,看看,走走,住几天,兴许能横生出一些趣味。
二
历史演变到今天,青州早己不是旧模样。现在的青州是个县级市,属山东省潍坊市管辖。青州市下辖:王府街道、云门山街道、益都街道、黄楼街道、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邵庄镇、庙子镇、王坟镇、弥河镇、谭坊镇。青州市委市政府设在王府街道。市委市政府门前一条“范公亭西路”,往西到底就是“范公亭公园”“青州市博物馆”“李清照纪念祠堂”所在地。
“范公”即是宋朝范仲淹。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推行新政不到一年,被免去参知政事职务,贬为地方官。先后出任邓州、杭州、青州知府。范仲淹任青州知府时,民间流行一种传染性疾病“红眼病”。他遍求名医名方,在洋溪河南岸打井取水,调制药丸,救治病人,洗眼疗疾。恰在此时,南阳河畔有水涌出,且水质清净,甘甜可口,饮用、制药都相宜。百姓以为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之后,范仲淹亲自筹措,督工,在泉上建造了一座草亭。后来,人们就把井叫做“范公井”,亭子叫做“范公亭”。历经数次重修。元朝时改为砖木结构,下石上木,亭子为六角形,正中间开了一个圆孔。解放后,青州地方政府把这里修建成了“范公亭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现在发展旅游经济,青州的这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成了宝贵的资源。所以在青州旅游,给人的印象是名胜古迹特别多。我下榻在青州魏仕大酒店,魏仕集团董事长魏波女士说:“在青州旅游,一天一个景点,一个月时间,根本游玩不完。”此话一点不假。
青州的云门山景区,文物众多,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题刻遍布山崖。云门山主峰大云顶海拔421米,自古为鲁中名山,现为国家五A级风景区。始建于隋朝的“增怡亭”,是古人欣赏云门山秀丽风景的首选之地。明朝嘉靖年间,为给第二代衡王朱厚燆祝寿,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在山阴石壁上镌刻了个“寿”字,作为献礼。字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字下部的“寸”字就有2.3米高,故有“人无寸高”之说。根据《辞海》记载,“寿比南山”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青州的云门山。“增怡亭”是观寿字的最佳角度,于是改名“观寿亭”。从云门山山门到山顶大寿字的登山路称为长寿路,恰好999级石台阶,寓意久久长久。
站在云门山顶往西看,可以看到青州佛教胜地——驼山。驼山东南面峭壁上,并列着六座石窟,石佛造像638尊,被誉为“齐鲁石窟之最”。位于驼山东南面,有一座奇妙的山体巨佛,由九座山头组成,佛像从发髻到喉结全长2600米。据专家考证,这尊巨佛是南北朝时期,密教在此修凿的山体千寻巨佛。巨佛表现的是佛祖的法身像——毗卢遮那佛。密教认为他们的所有大法都是毗卢遮那佛传下来的,所以称他为密教“第一祖”,是密教的最高尊神,代表大法、大智、大慈、大悲。其实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广博身自来”,意思是说身体巨大,具备各法界一切事物。 (孙志超)
青州古城
云门山
驼山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