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赵文超)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常效建设中,我市聚焦群众关切,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打造民心工程,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便利。
和多数老旧小区一样,粮库宿舍曾备受雨污管网杂乱、排水不畅、屋内温度不高等问题困扰。2021年,小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后,我市重点对小区雨污分流、路面修补、外墙保温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小区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改造了污水管道,楼面粉刷一新又新加了保温层,还给我们都安上了防盗门,小区整个焕然一新。”居民张佃顺高兴地说。
硬件设施提升“颜值”的同时,我市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填补配套空白,让老旧小区更显“温暖”。在畜牧局宿舍小区记者看到,新安装的充电桩车棚已经投入使用。“有了充电桩,电动车充电很安心。小区其他方面也都进行了改造,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我们打心眼里感到满意。”居民陈德兰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坚持“尊重民意,一区一策”,实用优先的原则,精准定位居民生活的难点和堵点,聚焦老旧小区的“顽疾”,重点解决好老旧小区安防、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等突出问题,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王府街道、益都街道辖区内5个片区11个老旧小区620户的改造任务,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