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瑞 张克宏
编者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爱护和凝聚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是推动科技创新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骨干力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每两年选拔一次。
这项来自国务院认证的荣誉,含金量非同一般。截至2021年底,共有65名青州人获得这一荣誉。
青州市(14人)
叶家裕,1933年生,江苏六合区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青州铝箔纸厂原副厂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叶家裕奉命带领几名科研人员研制真空镀铝纸,忍受寂寞,冒着风险,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这项技术的空白。1980年,益都县将益都柴油机厂转产真空镀铝纸,并将益都卷烟厂镀铝车间并入,成立益都铝箔纸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销往全国80多个卷烟厂,成为全国最大真空镀铝纸厂。1983年,叶家裕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1991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吕成法,1944年生,青岛市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70年参加工作,历任青州水泵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副厂长、厂长等职。工作期间,带领职工研制开发的多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被授予潍坊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教兴鲁先进个人、机电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1992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高玉珂,1944年生,青州市谭坊镇东刘镇村人,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自1970年担任益都水泵厂技术员以来,潜心水泵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的产品有4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产品行销全国18家大油田。1992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孙明述,1937年生,山东潍坊市寒亭区人,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主任医师。1956年昌潍医校医疗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潍坊市人民医院工作。1959年调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内科,后组建传染科。先后担任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务科主任,业务副院长、院长兼院党委副书记等职,期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去世。
王荣武,1950年生,曾担任青州市起重机厂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已去世。
刘宝新,1951年生,弥河镇刘家庄村人,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山东工程机械厂副厂长、潍坊市工程机械研究所所长。多年致力于工程机械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产品多次填补国内空白,9项获国家专利,数次获山东科技进步奖。被国家机电部评为优秀科技青年。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国才,1943年生,弥河镇前营村人,益都县工业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1958年参加工作,带领村里22名能工巧匠在闫刘村头建茅舍8间,支起红炉生产小型农机兼农机维修,后改为弥河联合工厂。1978年改名益都工程机械厂。1992年定名山东工程机械厂,王国才任厂长。后企业改制,王国才出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1993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去世。
孙树成,1946年生,山东青州人,大专学历,主任医师。曾先后担任青州市防疫站站长、青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等职。作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孙树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骨质增生的研究。2011年11月25日,在斯里兰卡召开的第49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孙树成研制的“骨质平和剂”得到与会专家肯定,本人也因此荣获“世界传统医学终身成就奖”。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洪年,曾在青州市印染机械厂担任技术职务,1993年10月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已去世。
王志尚,1946年生,何官镇孙板村人,中学高级教师。先是在孙板小学任教,后担任青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多年潜心研究的小学语文“线型教学模式”在全省推广。本人曾获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6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潍坊市首位获此殊荣的教师。
董悦厚,1959年生,青州市黄楼街道人,高级农艺师。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益都县农业局土肥技术员、青州市土肥站站长、青州市农业局正科级干部等职。对配方施肥研究有独到之处,引起上级关注,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优化配方施肥试点县(市)。获山东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3篇论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199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马胜,回族,1963年生,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昭德社区人,中医主任医师。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青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院长,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1992年赴美国洛杉矶参加中医药国际交流大会并发言。2011年被授予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12年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秀管理者称号。201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甄月菊,女,1965年生,青州市何官镇赵陈村人,乡企高级工程师,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兼技术总监。1981年开始创业,2004年投资组建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阻燃剂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纳米技术的化工企业。此后,组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工业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等近10个技术创新平台,其生物基增塑剂绿色催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863计划立项支持,2016年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验收。本人先后获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等荣誉称号。2016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庄育田,1967年生,山东临朐人,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1992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儿科学专业,同年分配到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工作。2020年2月,武汉新冠肺炎肆虐,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庄育田撇下80多岁需要照顾的父母,主动请缨驰援武汉黄冈,作为援鄂医疗队副队长、专家组副组长,他既亲临一线指挥,又参与病人救治,先后会诊危重患者15人,充分彰显了“我将无我”的勇于牺牲精神和白衣天使的医德仁心风采,成为青州最美逆行者。2020年12月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青州籍在外人员(51人)
唐璞,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个人简介已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刘兆吉,(1913—2001),邵庄镇潘村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美育心理学创始人。1939年南开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重庆大学任教,讲授《心理学》。1962年当选重庆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文革期间受迫害,恢复工作后提出“美学心理”和“美育心理学”新概念,并出版《美育心理学》专著,1995年获国家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耿超,(1925—2003),东夏镇耿家村人,特级教师。1945年参加工作,曾任淄博一中校长、党总支书记。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更生,1927年生,弥河镇大章庄村人。195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同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西南区土产公司科员、工会副主席。1958年调四川省委党校,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生导师组组长,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素娟,女,1928年生,云门山街道卢家店村人。1953年山东大学毕业后到上海水产学院任教,长期从事海藻方面的研究。系中国藻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藻类学会组委会委员。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杨鲁第,1930年生,王府街道五里堡村人,编审。1948年入华东白求恩学院(后并入山东医科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调《山西医学院报》从事编辑工作。其中多篇著作纳入全国教材并译成多国文字。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编辑。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于吉云,1932年生,谭坊镇西于村人,高级工程师。1960年留学苏联,毕业后回国分配到中国机电部。1985年晋升高级工程师,并任食品机械所总工程师。1991年被评为机电部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秋华,1935年生,王府街道大庄村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始,先后参加大庆、大港、任丘、辽河四大油田会战。1984年任辽河油田总地质师。在页岩储油结构、稠油开采技术方面有独到研究成果。获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音璇,(1936—2013)益都街道小营村人,著名民族歌唱家、音乐教育家。1948年参加部队文工团。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到天津音乐学院、上海声乐研究所进修。1958年转业到山东省歌舞团工作。1965年后担任音乐学院院长。199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冯文林,1936年生,庙子镇孙家西坡村人。1960年天津大学毕业后参加海军,从事防护工程科技工作,历任科技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后任清华大学华迪公司副总工程师。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全国发明博览会铜奖,1984年研制的三向应力高强混凝土填补国内空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凤祥,1936年生,谭坊镇西郑村人,高级工程师。1963年大学毕业后入伍,就职海军工程设计研究局,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技术职称从技术员一直升到高级工程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潘霞,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个人简介已在《全国政协委员》中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王云会,1938年生,东夏镇北于村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历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筑设计院总工室主任、副院长、总建筑师等职。现任哈尔滨市名人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是中国建筑师协会高级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窦益湘,1939年生,王府街道中所社区人。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任省林业厅林业勘查设计院技术员、省农林厅土肥站高级工程师、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全国土地详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2010年,先后两届被山东省政府聘为政府参事。
潘习哲,1940年生,高柳镇北马兰村人。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工作后,曾担任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站长,是中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地面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参加了我国第一座遥感卫星地面站的筹备、建设、运行,见证了卫星地面站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先后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李洪训,1940年生,谭坊镇宫家村人。1964年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工作。1985年调入新成立的国家核安全局。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人员,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邱敬之,1941年生,何官镇北张楼村人,高级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南京钢铁学院,就职于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科长、研究室主任、研究部部长等职。1985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邢来君,1941年生,益都街道北城社区人。1966年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由讲师晋升到教授、博导。1997年任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兼微生物系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在国内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顾有礼,(1943—2008),益都街道夏家庄村人,高级工程师。山东化工学院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后,历任河南轮胎厂技术员,齐鲁石化橡胶厂车间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曾获齐鲁石化公司“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田洪远,1943年生,谭坊镇吕家楼村人,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系毕业,1968年参加工作,在兰州市国营781工厂一直从事机载雷达研制工作,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2年被电子机械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同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马传栋,1945年生,云门山街道坡子村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历任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院学术委员会经济学科片专家组组长。担任全国研究会、理事会多个头衔,系国内生态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太昌,1946年生,益都街道冯家村人。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理事长,省重点学科顾问,硕士生导师。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赵建成,出生于青岛,祖籍青州市王坟镇,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文联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兼书记、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多部画册,获法国鲁拉德骑士团勋章并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同年被聘为美国设计学院名誉院长。2007年至今受命为国家创作多幅重大历史题材历史画。
石俊英,女,1950年生,邵庄镇石石羊村人,博士生导师。1968年益都一中毕业后回乡任教。1970年推荐进入山东大学,毕业后在潍坊医药站工作,1977年调山东中医药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医药鉴定教研室副主、主任,天然药物研究室副主任,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室主任等职。1995年晋升教授,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贾兴华,1951年生,东夏镇桃园村人,博士生导师,遗传育种专家。历任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党委委员、遗传育种中心主任、农业部工程建设项目评估专家、《中国烟草科学》杂志编委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马秀兰,女,1951年生,云门山街道东关社区人。1976年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潍坊市良种繁育场工作。1981年调潍坊农科院,任研究员。主持的芦笋杂交项目,为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改变了我国芦笋种子全部依赖进口局面。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爱本,1951年生,黄楼街道卢李村人。郑母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后进山东农业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益都县农业局。1979年自学英语考取研究生。1982年到莱阳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于“生命之胶”研究,研究成果得到专家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他本人也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山东省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德平,1954年生,谭坊镇谭北村人。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获2004年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伯阳,1954年生,谭坊镇李家庄村人。MBA决策管理硕士,工程技术研究员。曾任青岛华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房地产十佳创新人物。200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付友德,1956年生,王母宫经济发展区东郎村人。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94年创办山东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2002年创办《犹太研究》并任主编。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宗教学系主任。兼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崔连群,1956年生,东夏镇崔家村人,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冠心病科主任,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李鹏程,1957年生,何官镇孙板村人,博士生导师。1983年厦门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多项成果获奖,是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明义,回族,1958年生,王府街道东升社区人。先后担任青岛理工大学岩土与基础工程研究所所长,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博士生导师,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带头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杨庆伟,1959年生,王府街道刘家社区人。1976年任刘家联中民办教师。1978年考入山东轻工学院,毕业留校。先后任科室主任、开发公司经理、院副总工程师、院党委委员,后晋升为研究员,主持20多项课题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荣获全国轻工系统先进个人。
李桂梅,女,1960年4月生,青州市王母宫发展区东李村人。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内分泌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青州十一中学毕业后考入青岛医学院儿科系,1987年毕业后到济南儿童医院工作。1992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读研究生,1997年博士毕业后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工作。200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2009年晋升为山东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实用儿科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病》等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永胜,1961年生,弥河镇大关营村人。研究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山东工学院)。1983—2007年,在甘肃天水风动厂工作,历任技术员、技术组组长、理化室主任、技术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委员等职。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同来,1960年生,高柳镇后寨村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进北京理工大学任教,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批准为理化专业博导。2005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曲道奎,1961年生,东夏镇西夏村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长春科技大学毕业,1994—1999年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2000年创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自兼总裁。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兼任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联盟主席,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先后获中国十大创新人物、中国十大经济人物。2019年,被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授予“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董春秀,1962年生,庙子镇朱崖村人,海军某部高级工程师。参军入伍后,历任战士、主任、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等职,2017年退休,定居北京。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明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个人简介已在《全国政协委员》中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崔士起,1963年生,东夏镇崔家村人,研究员,教授。1986年在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等职。先后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建设部建筑工程技术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郝益军,1963年4月生,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昭德社区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清华大学笛子协会艺术顾问,山东省“双一流”专业负责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大赛”总决赛评委。
纪洪广,1963年生,黄楼街道纪家河村人。199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从事地下工程与安全防护等方面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先后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2005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吕建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个人简介已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介绍,在此不再详述。
张志元,1963年生,何官镇孙板村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山东金融学院院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山东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等职。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志光,1963年生,弥河镇大涧头村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考入兰州大学,1985年分配到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工作。1999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研究员。曾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固体中原子碰撞国际会议(ICACS)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副理事长、甘肃省核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核材料学会常务理事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孔华,1964年生,弥河镇后关营村人。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创作学院院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冀祥德,1964年生,黄楼街道东冀村人。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警察、教师、律师、检察、科研等职业。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辩护律师等荣誉称号。后从事地方志工作,先后担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中国地方志学会常务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郇庆治,1965年生,邵庄镇郇仁马村人。1987年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获博士学位。2009年起,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200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杨全新,1965年生,何官镇臧台村人。现任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主任,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3年考入上海财经大学。1988年考入中国新闻学院研究生部。毕业后,先后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新华社四川分社从事新闻工作。2009年调入四川省委宣传部,先后任四川省网络舆情中心副主任、主任。
杨亚政,1967年生,黄楼街道西夏落店村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获博士学位。曾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以上根据《青州市志》、《青州镇村志》、《天南地北青州人》(1—6辑)以及创刊以来的《青州日报》等信息材料整理,截至下限为2021年底,如有遗漏和差错,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