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庆滨 通讯员牛晓彬)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府街道作为既有中心城区又有山区农村的街道,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打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实现辖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街道坚持“抓规范、立规矩、抓基层、强基础”工作总基调,不断完善提升农村社区建设,聚力打造“政府主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优化组织设置,夯实服务基础。农村社区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延伸在农村的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为有效激活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被“边缘化”问题,王府街道将5个农村社区办公场所全部迁出机关,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服务中心位置,并配套社区小食堂、专项办公资金,助力农村社区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优化完善“农村+社区”空间布局,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的公共服务。
拓展实践载体,探索治理路径。构建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生力军作用。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街道制定出台《街道、管区、村三级例会制度》,以制度为载体统筹街道机关、管区、村三级管理,以例会为形式畅通上传下达高效路径,并通过上台述职、现场观摩、会议督查等配套动作,狠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与此同时,为实现农村地区的精准高效管理,街道党工委提出“起底排查,挂图作战”工作思路,绘制村庄“两张图”,详细标注15319处房屋,标注201处闲散院落、9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重点户、102户孤寡老人户。制作安全生产“两张表”,对生产经营单位起底式排查,建立实时信息库,1140家单位完成信息登记,统计从业人员4539人。街道通过“两图”“两表”信息组合。详细掌握村庄及周边生产经营单位、闲散院落、安全隐患点的分布及附近情况,为农村地区精准管理,合理布控工作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规范运行,构建服务机制。今年以来,街道办事处大力加强基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认真梳理了一批便民服务事项,下放到基层,不仅有效分流了街道机关人员,更为政府职能转变搭建了平台。按照有权利、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网络、有设备、能办好各种业务的“六有一能”标准,优化完善农村社区服务职能,有效整合了政府所属部门的服务职能,做到了政府服务职能向村户延伸,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出一批突出地域特色、乡土特色和社区特色的服务项目,营造了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