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摄影
 
标题导航
青州劳模工匠学院揭牌成立
花海绕天路 最美赏槐地 仰天山第十八届高山槐花节正在进行中……
祖孙两进士 为官皆清正 ──青州进士王基、王荃可记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孙两进士 为官皆清正 ──青州进士王基、王荃可记略

  

 ◎本报特约撰稿 郇志侠

祖孙俩都高中进士,去世后又同入祀青州府乡贤祠、益都县乡贤祠,成为后世景仰和学习的楷模的,在青州历史上比较罕见,而王基、王荃可却是这罕见中特例。
王基(约1530~1600),字启亨,号对沧,青州左卫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二甲第21名进士,先任户部主事,管理通州马房。他不屈服于有权势的太监,对太仓的收支立“抽验法”,完善审计制度,杜绝了各种营私舞弊、克扣贪赃的弊端。升任户部员外郎。当时的权相张居正看中王基的才干,想把他结为自己的亲信。而王基却不领情,坚持不去拜访巴结。此举得罪了张居正,被贬官为两浙盐运同知。但张居正还是赏识王基的才干,起用他为大同府知府。明朝的代王府驻藩大同,因事构成狱案,牵连了许多人,且迁延时日,久拖不决。王基一到任,首先处理这件棘手的要案。他不分昼夜,日夜审理,终于了结狱案。

图为乾隆《山东通志》中对王基的记载。


王基政绩突出,又历任山西副使、右参政、湖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职。后官至南京兵、工二部尚书。在山西任职期间,分守河东道,驻扎平阳(今山西临汾)。在这里,他训练兵马,整顿保甲,平反冤狱,振饬官吏,存恤孤穷,境内实现大治。平阳的蒲城(今山西蒲州)临近黄河,时有水患。他督修河堤,防止了黄河泛溢。王基为政清廉,深明大义。万历十六年(1588),他以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有一个被他荐举的镇将来谢他,他托辞不见,说:“我是为国家荐举人才,不是对他施加恩惠,为什么要谢我?”守藩大同的明皇室代王,派人深夜抱着一个坛子来,说是“敬献良酿”。但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坛子珍珠。王基拒不接受,斥退来人。
王基上书要求致仕时,万历皇帝让他推荐最有才能的儿子出来做官。他没有答应,说:“我的儿子如有才能,何必由我推荐。如果没有才能,我推荐了,恰好给我添累赘。我不能用我这把老骨头来为子孙换官做。”
王基回家三年后病逝,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基著有《云中奏议》若干卷、《王基生平纪略》一卷。死后葬于今金凤山(云门山植物园东南角),墓碑毁于“文革”。入祀青州府乡贤祠、益都县乡贤祠。其事迹在康熙《益都县志》、乾隆《山东通志》(卷二十八之三)、咸丰《青州府志》、光绪《益都县图志》中均有记载。
王荃可(?~1652),字遇符,王基之孙。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王荃可自幼天资横溢,十岁时就善于属文,风度仪表优美,擅长书法,真、行、草书都得晋唐之奥秘,诗学七子,人们都以能收藏其片纸只字为荣。王荃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心地纯洁,光明正大,与人交往和气可亲。清朝顺治三年(1646)中丙戌科二甲第56名进士,授行人。多次到湖北、浙江等地巡察,所到之处,简静自律,不去打扰当地官民。后升任监察御史,巡按广西。当时广西刚刚平定,百废待兴,民心不稳,地方官吏也不能奉法行事。王荃可认真履行朝廷法度,受到百姓欢迎,那些胡作非为的贪官赃吏也望风而去。云南抗清势力围困桂林,王荃可坚守城池,日夜拒敌,终因寡不敌众,城池被攻陷,被俘后惨遭杀害。顺治十年(1653),赠太仆寺少卿。入祀青州府乡贤祠、青州府忠义孝悌祠、益都县乡贤祠。其事迹在康熙《益都县志》、乾隆《山东通志》、光绪《益都县图志》中均有记载。
另外,王基的其他两个孙子虽然没有中得进士,但也都青史留名。在此,一并介绍如下。
王若之(1593~1646),原名廷召,字香叔,号湘客,王基之嫡长孙,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以荫授南京前府都事,升户部员外郎,后升至河南右参议,专理天津饷。户部尚书张慎言多次举荐他,称其有“真才真品、实心实政”。天启年间,因触犯魏忠贤,弃官隐居十几年,魏死后才重新被起用。甲申之变(1644)后,王若之拒绝剃发,殉国而终。他能诗善赋,精通琴棋书画,是明末一位既富才学又有气节的文人。清初王士禛非常推崇其人其作,称他“为人潇洒疏诞,有晋人风致”“孤情绝照,清谈如晋人”“工尺牍,好弹琴,善五言诗”“诗清真无启祯气习,最工尺牍,单辞片语,逼似晋宋间人”。著有《湘客文集》若干卷。王若之去世后入祀青州府乡贤祠、青州府忠义孝悌祠、益都县乡贤祠。其事迹在康熙《益都县志》、乾隆《山东通志》(卷二十八之三)、咸丰《青州府志》、光绪《益都县图志》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图为康熙《益都县志》中对王荃可的记载


王蒨孟(生卒年月不详),字青来,王基之孙,是明朝时期的生员,他小时候就聪慧过人,过目就能背诵。每次考试成绩都优良,同邑的人钟羽正很器重他。康熙初年,以恩贡的身份授宁德县丞。恋母情深不想赴任,最后在母亲的多次催促下,才前往宁德县任职。到任之后,正逢耿精忠叛乱,百姓大多逃走在外,流亡四方。等到叛乱彻底平息,百姓回到了家里,他们的田地和产业又大多被投降者所占有,官司拖了很久也没有结果。王蒨孟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上级官府,把荒田划归给士兵,百姓的田地归还百姓,使本业得以恢复,当地百姓为此十分感动喜悦。没过多久,就以母亲年老体弱为由请求归家养母。其请求被批准之后,当他牵着一匹跛足之马返乡的时候,一路上老百姓都追赶着要赠送给他财物,他什么也没有接受。其事迹在康熙《益都县志》、光绪《益都县图志》等典籍中均有记载。
相关记载
●王基,字启亨,青州左卫人。祖南玉,父士先,并赠兵部左侍郎。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督通州马房。不挠于中贵,先期报完溢岁额六千余金,太仓收支俱立抽验法,干没、克减之弊以绝,历迁员外郎中。时,相欲罗为私人,基不往,因左迁两浙盐运同知。寻擢大同府知府,会代藩有大狱,株连日众,久而不决。基鞫之,自晡逮,昏狱具,宪司叹为神明。升山西副使,分巡兼兵备河东道,治平阳。练兵马,稽保甲,理冤抑,振饬官吏,存恤孤穷,境内大治。升右参政,分守河东道。丁母忧,归。服阕,补原官。蒲州河忽南溢,声如殷雷,渐逼城。基设祭迎拜,水遽止。崩处见古石堤,因而修之,蒲自是无河患。郡人立碑纪其事。历湖广按察使、浙江布政使。万历十六年,以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塞下,吏民怀德畏威,边境帖服。尝举镇将一人,其人来谢,辞不见,曰:“吾为国,非德若也。”代藩遣中使深夜抱一罂至,曰:“敬献良酝。”基曰:“吾无病,何酝为?”其人曰:“酝美甚。”基叱曰:“速退,迟将付法司矣。”罂中盖珠也。入为兵部右侍郎,转左。引疾归,再起南京刑部侍郎,升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兼兵、工二部尚书。上疏乞骸,神宗慰留,且命自择其子之贤者官之。基曰:“臣子贤,何俟臣举;不贤,举之适足为累。且臣不能以衰骨为子孙易官也!”乃罢归。家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赐祭葬。有《云中奏议》若干卷。子世凤,荫生,赠户部郎中。孙若之、荃可、蒨孟,别有传。(节选自光绪《益都县图志》)

●王若之,初名廷召,字香叔,亦字香客,基孙。父世鸾,赠户部郎中。基长子世凤无子,以若之后焉。万历四十五年,以荫授南京前府都事。升户部员外郎,督天津饷,岁节省滥饷数万。尚书陈于廷三列荐章,升河南右参议,专理津饷。魏珰焰方炽,天津人议为建生祠,请于若之,若之引疾归。崇祯己卯,诏起用。以言事切直,谪南京户部郎中,督饷凤阳,以廉干著。侍郎毕懋康特疏请加卿衔。还朝,被旨察粮,杜请托,搜剔宿弊,不假手吏胥。户部尚书张慎言特荐之,有“真才真品,实心实政”之语。一时厂臣勋戚厕滥军籍者革除略尽,军民为立生祠。差满,监军凤阳,修城置戍,缘淮要害,增置屯堡。忤南厂臣,疏参逮问,南法司审勘得雪。会都御史李邦华以廉干荐,方召用,而京师已陷。若之麻衣号泣,呕血几殆。明年,南都不守,若之负母遁迹横山,其门人陶善我馆之湖中别墅。十二月,被执,三日不屈,被刑于南京之西华门笪桥市,年五十三。子樨恭收其尸归葬,时已七日,面色如生。所著有《湘客文集》若干卷。本朝康熙间入祀“乡贤”。(节选自光绪《益都县图志》)
●王若之,字湘客,益都人。明南京户部尚书基冢孙。为人潇洒疏诞,有晋人风致。工尺牍,好弹琴,善五言诗,尝刻《尺牍五言》四卷。以门荫入官,仕至长芦都转运使。南渡,官金陵。大兵渡江,若之转徙,寓姑孰佛寺,以书画鼎彝古金石文字自随,车尚兼两。洪文襄公(承畴)谕之降,不屈死。王所宝古琴名桐笙,今尚在其家。(节选自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九)
●王湘客若之,益都人。明季以荫官南京参议,管仓储事。空乏之余,极力撙节(节约),稍至充羡。忤太监,为所劾,督堂某媚监共攻之,遂致挐(拿)问。其女闻变,痛哭。湘客出狱,女已死。视之秀貌如生,衣则补缀。左手指爪纤长,右手指全秃。问故,则以针功佐槖饘(tuózhān,衣食)。因更悲感,自著《孝女传》。作诗不多,洒然出尘。渔洋尝载其六言于《池北偶谈》:“一滴水可知大海味也。”《书札》多者五六十字,少仅三五语,风味似晋人。平生爱金石、法书、名画。福王时,仍司粮饷。其后崎岖戎马之际,鼎彝书卷,载以兼两。卒,殉节以死。拟其品,似冰玉为心,芳兰竟体。(节选自王培荀《乡园忆旧录》)
●王蒨孟,字青来,基孙。明生员,少有异慧,试辄高等。邑人钟羽正大器之。康熙初,以恩贡授宁德县丞。恋母不欲往,母促之行,乃抵任。先是,耿逆为变,民多逃亡。及归,其田产多为投诚者所据,讼久不决。蒨孟白于上官,以荒田归兵,民田归民,皆得复业,民大感悦。未久,遽以母老请养归。策蹇而行,民追赆于路,皆不受。子海,字春涛,生员,诗古文磊落有奇气。疏旷不遇以老。(《新府志》)(节选自光绪《益都县图志》)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