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软环境
本报记者 张 平
2012年12月27日,到青州市人民办事中心国税局窗口办事的小郭很满意:来国税局窗口办事不仅快捷方便,还如同到家一样,让人感到格外温暖亲切!
“服务热情,不懂的他们讲的比较多、比较细,一些流程上的东西比较规范,原来转三四次的事情,现在一次就办结了,速度非常快,效率非常高。”当天,到人民办事中心办理相关手续的某企业负责人刘某也表示:在青州投资越来越顺心了!
这来自各个层面的声音传达了一个信息:青州市把软环境建设视为全市工作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重点工作开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以来,青州市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执法责任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建设,完善诉求平台,加大为项目、企业和群众的服务力度,严厉查处干扰和破坏软环境的案件,全市整体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三年在潍坊市经济发展软环境考核中位居第一等次,有力推动了重点工作开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壮士断腕 实现审批事项“大瘦身”
27日上午,市民刘正义仅花20分钟时间,就拿到了他开的第二家服装店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且分文未花。据刘正义介绍,他在2008年办理第一个服装店的营业执照时多花了不知道几倍的时间,还交了部分手续费。
这,只是青州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和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一个缩影。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给权力做“减法”;而积极构建完善的政务服务体系,则是给服务做“加法”。青州市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道路上步履坚实、足音铿锵,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便捷、贴心的服务。
为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一系列配套制度紧锣密鼓出台。青州市加强了对人民办事中心的建设,规范审批程序,精简审批环节,开辟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推行“并联审批”,实行“两次联审,一次办结”,项目投资建设环节实行“后置收费”,做到了全面提速提效。同时,对于新落户的项目,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从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到投产,每个环节都有专人全程服务,无论是市领导还是部门负责人都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
排忧解难 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企业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尽管向我反映,我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当好你们的‘保姆’。”全市各级领导多次纷纷表态。
为切实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青州专门召开了“一转变三服务”干部作风整顿和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大会,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见》、《对重大工作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事件责任人员问责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搭建软环境建设制度约束框架,狠抓干部作风建设。许多企业负责人形象地把这些文件比喻为经济发展环境动态的“晴雨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护身符”。“市里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维护我们,部门乱收费、乱作为现象明显减少,办事效率明显提高。”这是企业负责人的普遍反映。
“产业第一”的发展理念和“重商、尊商、亲商、暖商”的氛围,在如今的青州大地正日益浓厚。
治庸问责 清除影响经济发展“绊脚石”
软环境优化,干部是决定因素,作风是重要保障。去年以来,青州市采取多项措施“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
“我们坚持把暗访检查作为治理‘庸懒散软’行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切实做到敢于问责、严于问责、善于问责。”市纪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是软环境建设的致命毒药。对于干扰和破坏软环境的行为,我们始终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
在具体工作中,青州市不断加强监督检查,特别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严厉查办“三乱”典型案件,决不姑息迁就。凡发生“三乱”案件经查证属实的,直接责任人一律就地免职、调离岗位,分管领导和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调离岗位、免职等组织处理。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通报曝光,重奖“三乱”案件举报人,始终保持对破坏软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青州市通过采取硬措施清除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绊脚石”,用辛劳和汗水栽下“梧桐树”,为推动实现转型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让青州大地这片热土散发出无穷魅力。

办事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办事群众 记者王青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