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子镇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平 通讯员 元文 李欣 清玲
“大爷,您先坐着喝点水,我这就给您查一查。”在庙子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小刘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办事的群众。近年来,庙子镇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从群众主动上门办事到为群众主动办事,态度热情,服务贴心,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钢铁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
每天早上,庙子镇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就将一天的工作以小黑板的形式放在大厅门口,提醒各个站所注意工作进度,切实推进工作效率。
该镇自去年以来狠抓作风建设,每次例会明确强调作风建设,抓纪律,抓落实,在去年12月份开展对照“是否存在工作不负责任现象、是否存在工作不深入现象、是否存在抓工作重布置轻落实现象、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是否存在违反工作纪律现象”等行为的自查自纠和互相评价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责任和纪律意识。同时,该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严格约束每位机关干部的日常行为,严格落实禁酒令制度,严格值班、请销假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镇纪委成立了督查小组,每周不定期督查,一旦发现违反纪律的,一律严肃处理。
三联贴心卡 浓浓深意情
2011年,青州市提出“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干群联动”的三联工程,庙子镇认真开展并实施,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老冯是庙子镇南后峪村的一名普通群众,去年,家里刚刚盖了新房子,他想办理土地证,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理,正在着急的时候,他一眼看到了自家墙上贴的“三联工程卡”,这卡是支部书记送到他家去的,村里每家都有一张,支部书记送卡的时候说,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找包村干部。老冯抱着试试的态度打了电话,电话接通后,包村干部小董非常热情,得知他的困惑后,主动提出帮忙。在小董的帮助下,老冯很快办好了土地证。有次老冯远在济南的亲戚来串门,老冯拿着卡片自豪地对着亲戚称赞庙子镇“三联工程”的落实和包村干部的服务态度。
“第一书记”变被动为主动
今年以来,庙子镇结合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继续深入推进“第一书记”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
薛老汉是庙子镇东张村的一名困难户,寡居多年,腿脚不方便,身边没什么亲人,也不太喜欢和村里其他老人来往,每逢下雨下雪的天气,吃饭都成问题。“第一书记”驻村后,将薛老汉这样的老人以及生活困难群众全部统计在册,汇报给庙子镇党委、政府,庙子镇根据实际,单独汇编成册,在镇民政部门备案,不仅为其申请了最低保障金,同时在每个周六组织志愿服务小队到家里帮忙干活,下雨、下雪的时候,还会有人送来吃的、用的,生活也舒心了。
“第一书记”工作开展以来,干部们主动问虚、主动服务,深入到基层一线,如今干部们下村时间明显增多了,与群众交流的多了,干群联动更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