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潘广珠
朱蓂阶,1933年11月,在省立第十中学任教务主任时留影。
蓂阶(1900—1942)名相尧,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东庄村人。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30年秋至1934年春曾在青州省立第十中学(今青州一中)任教务主任、英语教员;后投笔从戎,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七中队中队长、山东人民抗日独立第一师二团一营三连连长、二团参谋、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泰宁办事处主任兼县大队队长、鲁南行署秘书主任、山东公学校长。1942年11月8日英勇就义,著名抗日烈士。
他在青州工作前后三年半的时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与青州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谨以此文,敬献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120周年华诞、纪念著名抗日烈士朱蓂阶英勇牺牲80周年。
支持“土城社”学生创作
传播抗日思想
朱蓂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自幼聪慧好学,嗜读异常。先后在宁阳县立第一小学、济南正谊中学等学校读书。192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此时,北京大学已经受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强烈的爱国呼声充满校园,各种进步力量正在迅速成长。朱蓂阶在“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思想觉悟也在不断提高,他认为“哀莫大于心死”,救国必先振兴教育,启发民众的觉悟。他通历史、熟英语、专文学、善书法。又加他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正直无私,艰苦朴素,所以在学校成为师生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26年7月,朱蓂阶从北京大学毕业,准备投入他所热心的爱国教育事业。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学生毕业即是失业,他根本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不得不回家闲居。1928年,由同学好友的帮助,介绍他到烟台省立第八中学当教员,从而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教育生涯。任教以来,他认真教学,诲人不倦,教育学生认识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是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结果;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将来要成为国家的人材;教育学生要追求真理,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由于他知识渊博,讲课通俗易懂,说理透彻,所以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1930年秋,他应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时任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校长朱骏声(1929年秋至1937年冬任省立十中校长)的聘请,到益都(1986年3月改为青州)省立第十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兼任英语课。
1933年夏天,胡可(1921—2019,原名胡腾驹,满族,今青州市益都街道北城村人)、吕西凡(原名吕庆长,1921—1996,原莱芜县人)、王赣(原名王宗赣,1919—1997,今临淄区稷下街道耿王村人)、李守本(1919—1941,今临淄区齐陵镇杨家齐陵村人,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二团一营教导员,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著名抗日烈士。)还有张祖炳和鲁安基、鲁厚基兄弟等考入省立第十中学,被编入九级三班。那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两年以后,广大群众的抗日情绪受到蒋介石政府的压制,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学在学生中影响日渐扩大。胡可就和吕西凡、王赣、李守本等10个酷爱文学的同学于放学之后经常凑到一起高谈阔论,谈看过的小说,谈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哪些新书,传阅各自的习作,并成立了一个文学小团体,叫做“土城社”。因为那时的省立十中学校附近还是一片田野,野地里矗立着一个蘑菇状的土城堆,成为他们时常聚集的场所,所以便用“土城”命名。
“土城社”成立之后,活动十分活跃,得到了教务主任朱蓂阶、美术教员石泊夫、国文教员周劬存、国术教员周兴园的指导帮助。周劬存老师是东北人,年轻并富有抗日激情,他把胡可写的“小说”寄到北平在某报上刊登,把剪报用红笔圈起来,张贴在学校布告栏内,并附上一段热情夸赞的文字,最后两句是“谁说中国无人,谁敢说中国无人?”国术老师周兴园是行伍出身,说话不够文雅,专门教授王赣和吕西凡“单刀破花枪”,后被胡可编成戏曲节目,在联欢会上演出,诙谐热闹。美术老师石泊夫(1908—1983,河南尉氏县岗李乡小石村人,1927年于开封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上海美专毕业后到青州十中任美术教员,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思想进步,绘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暴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阶级压迫、阶级斗争的思想教育。王赣自幼喜爱美术,是他最得意的学生。那次演出,就是石老师亲自给勾画的脸谱。李守本在《战场》为题的作文中,热情讴歌了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将士,也抒发了自己不惜血染沙场的壮志。语文老师评语说:“此文有高山擂鼓之音……”
身为教务主任的朱蓂阶,毅然支持“土城社”的进步活动,帮助购读被查禁的读物,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抨击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常给该社作指导性的评点,并以别名给该社供稿。当局得知他参与该社活动,恨之入骨,以“地下共产党操纵学生闹事”为由,将其逮捕,投进了济南监狱。在狱中他坚持斗争,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反动派犯下的罪行。后经校方和亲朋多方营救,两个月后,才取保获释。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激起了他的更大不满,他怀着气愤的心情,又回到十中,继续任教。
结果,至1934年暑假前,胡可、李守本也被校方以“交友不良,前途危险”而勒令退学,王赣被以示警告,后又因家境困难,被迫辍学。
1930年省立十中教师合影
(前排左三为校长朱骏声、后排左三为教务主任朱蓂阶)
资助困难学生
显现师者仁心
1930年秋,朱蓂阶应校长朱骏声的邀请,到益都省立第十中学担任教务主任,兼任英语课。当时何思源主政山东教育厅,保障教育经费,落实教师待遇。据1931年益都县教育年报记载:“本县教师待遇殊属菲薄,待遇最低者月薪三十元,最高者月薪六十元。”初小教师一般月工资18元,高小教师22元左右。中学教师待遇好于小学教师,省立十中校长月薪200元,主任月薪80元,教师每课时1.25元,月均85元,职员30至40元。所以,朱蓂阶当时不仅有教务主任的月薪,还有任教英语课的课时补贴,收入还是相当客观的。
朱蓂阶不仅施教认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讲课深入浅出,讲练结合,而且经常资助困难学生,鼓励先进。
他的学生王晨,字晓生,号雪夫,原名王鸿策,1914年出生于临朐县上林镇雷家崖头村。1929年至1932年在青州省立第十中学上学,是初中五级学生,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兰花协会终身荣誉会长。据王晨回忆:
每逢回忆在省立十中读书时诸位老师对我的关爱,特别是朱蓂阶老师对我的恩情,总觉暖流涌遍身心,终生难忘。朱老师是泰安人,北大毕业。当时任十中教务主任兼教我们班的英语。我在三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时,因家务纠纷,学费无着,开学时不能及时到校,去信同学代为请假。朱老师上课发现我缺席,同学据实以告。下课后朱老师找两位熟悉我家住址的同学,叫他们雇一辆独轮小车找到我,让我不管有无学费,立即到校学习,并让他们转告我一切费用由他全力承担。
我到校后去见朱老师,并说学费已经筹足。他温和而严肃的对我说:“你的钱可以另作他用,我已经声明,不能更改。”并勉励我好好学习,努力上进。此后每月在他到自习室查勤时,用纸包好五元饭费,不声不响,塞在我的作业本下(当时饭费只需四元)。毕业时把我叫去,提出要我去考省立第四师范(校址在青州),因师范公费管饭,并说其他如纸笔零用仍由他提供。我因不愿再加重他的负担,未去考四师。随后见到升入济南高中的同学说,省立十中训育主任陈述民老师在我们毕业后,也离开了省立十中,去天津扶轮中学当了校长,曾给他们去信,打听我的下落,并说不管家庭情况如何,可去他那里继续读书,言外之意,也有帮我解决经济困难的意思。
据武效周(1912—2003,曾用名武衍文、周向荣,宁阳县北鄙村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离休。)《忆朱蓂阶同志》一文介绍,学生耿希伦和韩××等都因经济困难也得到过朱蓂阶的资助。他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要帮助别人。
省立十中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对王晨的影响至深,使他在教师生涯中严于律己,以老师为榜样,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对于一些勤谨好学的学生,遇到经济困难,他也像朱老师那样,不管自己囊中如何羞涩,也乐于相助。王晨说:“时过境迁,岁月绵远,母校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的脑海,不会磨减。”
写于青州的抗战家书
蕴含远见卓识
2015年5月29日,朱蓂阶烈士长子朱炳(1929年3月生,时年86岁)等家属向山东省档案馆捐赠了朱冥阶烈士的北京大学毕业证、革命烈士证明书、照片以及抗战时期的部分家书等十分珍贵的档案资料,山东省档案局副巡视员郭萍为朱炳颁发了收藏证书。特别是其中朱蓂阶烈士于1932年“二月廿一日”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写给“友唐姊丈”的家书,更是有着曲折的经历和特别的意义。
朱蓂阶抗战家书
友唐姊丈:
弟以学校之召,匆匆返校。未及畅叙,殊以为憾。弟于上月廿三动身,廿八号到校,刻已上课二周,一切如常,堪以告慰。惟近来精神仍无进步,嗣后拟加以运动,或可稍好也。吾兄家居养性,正处乱世之道,惟望心地放宽,遇事达观,则一切无不如意矣。至家姊急需、小奎升学,弟只要在外有事,均不成问题,但亦无过虑之必要。刻下沪事日亟,日已提最后通牒,大战即在目前,生死存亡,胥系于此。惟我方只要能沉着应战,作持久战,最后胜利尚有望也。专此手达,即请
阖府均安!若愚安好!
幹臣府上,均此问安!
弟尧
二月廿一日
家书信封是当时学校的公用信封,左下角印有“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缄”字样,空白处写一“朱”字,右上角略偏下有收信人地址“津浦南馹转东庄收转北陈村”,中间为收信人“陈友唐先生”,字体端庄俊秀,飘逸大气,是朱蓂阶烈士生前亲笔手书。左上角贴有两枚邮票,上面“肆分”的邮票中间是孙中山头像,上面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下面有“中华民国邮政”字样,四角分别是“肆、分”和两个阿拉伯数字“4”的价格标识;上面“壹分”的邮票中间是“帆船”,上有“中华民国邮政”字样,下面是外文字母,模糊不清,四角也有“壹、分”和1个阿拉伯数字“1”和“Gt.”价格标识。两枚邮票中间倒盖有骑缝邮戳,发信邮局为“山东益都”(其中“东”为繁体),“山东”两字在上,“益都”两字在下,清晰可见;只是中间的日期(似为“六月四日”)年份模糊不清,无法判断信封和信的内容是否为一个整体,因为朱蓂阶和姐夫陈友唐之间多有书信往来。
家书共2页,每页竖排8行,共计207字,标点符号36处,信纸每页题头印有“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用笺”,右侧有“发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权思想”,左侧有“增进民生幸福,促成世界大同”字样,家书用毛笔书写,字体为行楷,行云流水,俊秀端庄,除一处改动一字、一处添加一字外,整封家书一气呵成,表达既有叙事,又有议论,内容既有对家事、亲友的挂念,又有对国事、前景的忧虑。特别是“惟我方只要能沉着应战,作持久战,最后胜利尚有望也。”的观点,正与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主张不谋而合,并被抗战的胜利所证实。这种远见卓识,早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不久,就能提出,确实难能可贵。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朱蓂阶把自己的书籍、信件、毕业证书等交由姐夫陈友唐保管,陈友唐遂将这些物品装入坛中,深埋于自家厨房地下,从而得以保存完好。
被押解途径青州
血洒泺源公馆
1934年春,朱蓂阶从省立十中离职去北平,在北平《民声报》做些临时性的协助工作。1935年春,到济南黄河水利局工作,因不愿与当局同流合污,辞职回到家乡。
1937年,时任济宁省立第七中学英语教员的朱蓂阶拒绝南迁,回到宁阳老家组织农民、工人、学生一起商讨救国事业。朱蓂阶从国民党军队不战南逃中领悟到,抗日救国国民党是靠不住的。当时,泗水县中共党员周兰田等人到宁阳县东庄一带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这使朱蓂阶更深深感到抗日救国必须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于是他下定决心拉起队伍投奔共产党。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徂徕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组建抗战队伍。1月24日晚,朱蓂阶带领23人趁黑夜直奔徂徕山起义地点法华寺,被中共山东省委编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二中队。
同年5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派朱蓂阶回宁阳东庄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同年6月,朱蓂阶便在泰安七区石崮一带和宁阳东庄九区一带,建立了“泰宁边区人民自治委员会”。自治会为负伤人员提供疗养、供给给养,前后动员三千人参加部队。
自治会成立后,朱蓂阶在当地先后建立了自卫团、村政权,配合八路军的反扫荡,破袭日伪交通线。1938年12月31日,朱蓂阶带队一举铲除宁阳县八区区公所,并改造成我方的情报站。
1942年,朱蓂阶调任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即省政府前身)教育处工作。9月被中共山东分局任命为山东公学校长。
1942年秋季,日寇对我山东解放区实行了残酷疯狂的“拉网扫荡”。这时朱蓂阶同志刚刚调到山东公学,任校长只有两个星期。根据山东分局反扫荡动员会议的精神,他抓紧布置学校的反扫荡工作,动员凡适合回地方的同志,都回地方和群众一齐进行反扫荡,其余人员分成小组,由干部带领作疏散隐蔽活动。工作布置完后,他就率领一部分学生、干部离开学校,撤到沂南县马牧池以北上岩峪一带的山区中,分散隐蔽起来。
10月26日拂晓,就听到东北方向炮声隆隆,并逐渐传来了枪声,朱蓂阶同志再一次检查了同志们的疏散情况,并约定了敌人扫荡以后的集合地点。
10月27日,敌人把上岩峪疏散的群众严严地包围起来,朱蓂阶同志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带领群众突围,正当突围时,被敌人发现,并尾追过来。他马上对群众说:“你们快往四下里跑,隐蔽起来!”这时,朱蓂阶同志的鞋子已经甩掉,脚被庄稼茬子和石子扎破,鲜血直流,一步一个血印地向前艰难地跑着,终因体力不及被敌人捕获。
当晚,他被押至一座叫“望仙院”的庙宇中。日寇见他与众不同,认定他是共产党八路军的干部,就严加看守。第二天,天没亮就把他押到沂水城。又从沂水城押到益都,从益都押到济南。在济南被押时,敌人把他交“泺源公馆”审讯。“泺源公馆”是日寇侵略者设在济南的特务机关,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惨死在这里。朱蓂阶在1942年11月8日,敌人第三次审讯时,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倒在敌人酷刑之下,年仅42岁的朱蓂阶壮烈牺牲。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笔签署命令,授予朱蓂阶“革命烈士”称号,197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著名革命烈士。为此,中共宁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朱蓂阶牺牲50周年的时候,在家乡为他建立了纪念碑。
2022年,恰逢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120周年华诞,同时也是朱蓂阶烈士壮烈牺牲80周年。革命胜利不忘本,饮水当思掘泉人。谨以此文,敬献给从这座百年名校走出的成百上千的革命烈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