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冯蜂鸣
序言
2022年,是冯溥退居偶园340周年。也是偶园“挂牌”340周年。因为,偶园前身是衡王府奇松园(俗称东花园),入清后被青州府同知(副知府)朱麟祥买下。康熙八年(1669),朱麟祥转售于冯溥。冯溥修缮后命名“乡冶园”,即向冶园,面向冶源老龙湾的园子。当时老龙湾亦为冯家园林。13年后,康熙二十一年(1682),冯溥从宰相位上退休,归来乡冶园安度晚年。园内收集到一组玲珑奇石,冯溥取名“青州十三贤”,并特意开辟鞓红牡丹园。鞓红属青州特产,是为牡丹之冠。诗人冯溥以为,自己是与十三贤、国色天香共居于此,于是改名“偶园”。“偶”的意思就是与人共居。
值此340周年之际,特将上述研究成果奉献于兹,并以下述两则文学故事,谨为纪念。
冯溥扶孤
那年,冯国老冯溥还是吏部侍郎,来青州老家过的春节。他准备明天启程,回京过元宵去。这日早上一开房门,忽然闻道一股奇香。他感到怪异,略一寻找就发现了,有棵大桂花开了。而且花穗极大,颜色鲜亮,神韵十足。
冯溥正要高兴,忽然想到:不对呀,这是大正月,怎有桂树开花呢?
他绕着大桂端看了许久,猛然转身对家人说:“明日不走了。”
难道这冬桂开花是个预示?预示有大事即将发生?
却说去年,公元1659年,满清入关的15年,江浙一带反满抗清,依然此伏彼起。有个名叫王明强的江苏秀才弃笔从戎,加入了郑成功的北伐大军,受以重任。然而,王明强兵败被俘,旋即被杀。他家也遭户灭九族。京城的哥哥王明试,正任刑部主事,相当于最高法院法官,亦遭斩首。王家所有的江苏女眷,发配黑龙江充军。
这时,王明试的母亲、妻子、女儿均在江苏。母亲惊恐而逝,女儿受辱自尽。妻子李夫人怀有身孕,几次试图自杀,都被老仆杨忠义与一位女仆劝下了。
当时押送充军的清兵,要求犯人自雇车马,李夫人因此瞒过他人,进入车内,由南京押送北上。自腊月初起步,走过一个多月,来到临朐的赤涧。
这日天上飘着雪花。偏偏李夫人将要分娩。杨忠义就请清兵到赤涧酒馆喝酒,同时让女仆快去寻找接生的稳婆。
这是青州与临朐之间最大的酒馆。迎门厅挂着一副醒目的对联,“浅茶迎旧客,日月照前途”。因为菜肴丰盛,清军喝得十分尽兴。杨忠义脱身出来,打听到酒馆老板马赤涧正在上房看书。他直奔上房,噗通跪下,先是自报家门,随即求马老板收养王家孤儿。
马赤涧一听,起身看看门外,拉起马忠义道:“杨兄,这是满门抄斩之事啊。难道,你就不怕我告发?”
杨忠义眼里含着泪花说:“马老板,我走过千里多路了,有志于反清复明者见过许多,但像马老板这般忠勇之士,却是难得一遇。”
“何出此言?”马赤涧盯着他的眼睛,“我们并不相识啊。”
“十分相识。”杨忠义说,“迎门大联,是老板亲撰亲书,对吧?‘浅茶’就是茶不满,即无满,去除满清之意。‘日月’合一‘明’字,正是大明。‘浅茶’与“日月”并不相对,这是满清对不起大明啊。如此领会,不会有误吧?壮士公然迎门高悬,这不是反清复明,这是灭满复明!这不是窃窃私语,这是义薄星汉,剑决浮云啊!故此,扶助烈士遗孤,壮士必是……”说着就从怀里掏出两枚金锭,跪地捧上来。
马赤涧立即将他拉到椅上坐下:“杨兄既直言不讳,又不怕我奸商一般收下孤儿然后遗弃,只为贪昧黄金。可见,对我人品信任有加,马赤涧感激不尽哪!”说着,他已眼圈发红。
杨忠义急乎乎地说:“功夫紧急,难以多说。就请壮士……”
“杨兄!”马赤涧硬是将金锭塞回杨忠义的怀里,“我这里既是浅宅小院,又人多眼杂,一旦事情败露,我倒不怕抄家杀头,只怕遗孤凶险啊。”
这不就是拒绝吗?杨忠义浑身凉了半截。谁知,马赤涧向他凑近身子,更加机密地说:“这个英烈遗孤,我是救定了。只是另有一计。”接着就说北面三十里即是青州城,“城内有位仁义高士,有胆有识,德才过人。见此遗孤,必是大义扶助。即便走露风声,他也会以身家性命,罩得住,化得开。”
杨忠义急问这是何人。马赤涧声音饱满地说:“冯溥冯侍郎。现任吏部右侍郎。前日还在这里设宴,招待过临朐乡亲。”说完,他见杨忠义依然没有惊喜,便又一板一眼地说出了自己的详细筹划。
杨忠义听后,既有信心,又有担心地回到酒桌,见清军早已喝足,也便结账回营。
结果,李夫人已经生下一位男婴。杨忠义赶紧安慰几句,让女仆抱好婴儿,这就登上了马赤涧的马车。
马车上备有火盆,密封又好,竟无丝毫寒意。马赤涧陪着他们,顶着风雪向北行来。
天色才见发亮,马赤涧与杨忠义就坐在了冯溥的客厅里。
冯溥听过讲述,没有丝毫犹豫就说得斩钉切铁:“王明试是我的门生。他冤屈而死,我忧伤不止。而今,明试遗孤,就是冯溥亲子。二位尽请放心。”
没让二位说出“谢”字,冯溥就唤来管家,命夫人皮氏快去接下儿子。就连陪护的侍女、提供乳汁的奶牛,他都做出了安排。同时告诉杨忠义,今后无论何时,明试夫人均可前来认亲。
然后,冯溥一边陪着二位早餐,一边说:“请杨义士转告明试夫人,孩儿就唤作‘协一’吧。‘协’字表明,他是大家协力同心所救。‘一’字嘛,今日一帆风顺,来日桂林一枝。”接着,他就讲述了昨日的冬桂开花,然后说,“桂花正是桂子。这不就是贵子到家嘛。因此,这孩子必是才学出众,桂林一枝啊!”
二位兴奋不已。杨忠义几次把手伸到怀里,那金锭却未掏出来。因为他感到,一旦捧出金锭,就像是在亵渎冯侍郎的高风亮节。若不献上,又觉不安……冯溥却仿佛看出他的心事:“你二位,还有明试夫人以及那位女仆,都是冯溥恩人。是你们信赖不疑,方才予我这一良缘,好为门生做点事情,以了终生之憾。冯溥感恩不尽!”边说边向二位抱拳致礼。
此刻的杨忠义,早已捂着脸,泣不成声了。
事后,明试夫人虽为儿子的归宿感到满意,却想念婆母丈夫、女儿儿子,又经风寒颠簸,尚未到达黑龙江,就在路上去世了。
再说冯溥。他将协一带到京城,比亲生的三个儿子更加溺爱。后来,冯溥在宰相位上任职十年后,73岁了,康熙皇帝方才答应他退休。冯溥趁机将协一的身世,禀报上来,并说“下官私藏钦犯遗孤,请皇上治罪”。
康熙皇帝抬手指着冯溥说:“既然如此,朕就不会放过你!”
冯溥淡定地躬身施礼:“听凭发落。”
康熙皇帝忽地站起身,来到冯溥跟前,高高地拱手说道:“朕要好生感谢国老!”
冯溥似乎有点懵。只听皇帝说:“朕已查明,王明试并未参与叛乱。此属冤案。多亏爱卿救下遗孤,方使朝廷减少罪过。故而大礼谢过!”
接着,皇帝就要为协一封官。冯溥忙说不可,“待臣下致仕数年之后,皇上再施恩泽,亦不为迟。”
康熙皇帝一想也对,若是现在就让冯协一出任要职,人们必是以为,相国之子借势入官呢,于是便伸出拇指说:“到底是冯国老哇!”
冯溥回到家,唤过协一,当着皮夫人的面,把协一的身世以及皇帝旨意,一气讲了个彻底,然后说道:“自宋代,随养父成人者,一经获取功名,即刻恢复原姓。孩儿若有意,爹现在说话,户部还会给个面子。爹帮你改去。”
协一早已泪流满面。他22岁了,一直感到父母待他,比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要偏心许多。原来,这是养父养母哇!他跪在地上,声泪俱下:“爹,娘,养恩重于生恩啊。那些翅膀一硬就回姓者,真真是忘恩负义,畜牲不如哇!孩儿不屑!孩儿不屑呀!孩儿永远都是爹娘的亲儿子,亲儿子——”说话间,早已磕头磕得咚咚直响。
冯溥让他起来,皮夫人也来拉他,可他早已瘫成了一滩泥。
再说冯溥准备几日后,就带着家眷回青州来了。路上,他对协一说:“孩儿还有两三年的自由,等到出仕就要夙夜在公了。爹还为你想好了一个游山玩水的事项。”
过去,协一每次游览青州风光,均未尽兴,这时就急切地问是什么事项。
冯溥说:“咱家的园子,我最喜那两尊衡王府遗石,大‘福’大‘寿’。我想再寻上两尊,做成‘福寿康宁’,与‘春夏秋冬’四石相对。还有,那六七块座好石头,也想再凑上一些,最好十四座,就叫‘青州十三贤’嘛。”
“太好了!”协一兴奋地说,“这个‘十三贤’更具妙思。青州宋代有过十三贤,而今,爹又要请他们重返青州了。实实妙极!”他又忽然想到,“嗳?十三贤,为何要取十四石?”
“你说为何?”冯溥捻着反问。
“我知道了。其中之一,便是爹!见贤思齐嘛。”
冯溥笑道:“正是。爹要与十三贤和鞓红共居于此,这就好改名‘偶园’了。”
“太具诗情画意了!我即刻就去寻找玲珑石,遍访好鞓红,保证让爹满意。”协一信心十足地说。
“可是,爹又不想让你去。怕你见了青州山水,乐而忘归呢。”
“不会的。不会的!”
协一摇晃着冯溥的胳膊,父子一起大笑起来。
回家没几天,冯协一就让一位老家人领路,出了门。当年春天,鞓红牡丹园就建好了。至今依然盛开,成为举世唯一鞓红园。
没出一年,福寿康宁和十三贤,也一遭配齐了。再合上原有的春夏秋冬,三组玲珑奇石,很快便名传四海。现在,更是历史文化名石中独占鳌头、举世无双的。
当时,冯溥因为高兴,就让协一再建一座“友石亭”。协一答应着,却又吞吞吐吐地说:“爹,儿子还想建个亭子。行吗?”
冯溥认真地问:“建何亭?”
“一草亭。”
冯溥微笑着:“‘一’是协一的一。‘草’呢?”
协一的声音不大,却十分扎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个草。”
七十多岁的冯溥,鼻子一酸,差点滚出泪来:“好,你建,你建。建好了,把那棵冬季会开花的大桂花,也挪过去。”
“谢谢爹!”协一赶紧跪下,叩了一个响头。
冯溥退休两年时,冯协一就奉旨出仕了。他担任过广州、台湾等知府。今天,那些官声政绩早就没影儿了,唯有鞓红牡丹、玲珑奇石,与那一草亭一起,依然站立在偶园里。
偶园字猪
这是个传说,不一定是真事儿。蒲松龄的《聊斋》上也说过,我说的跟他不一样。
话说康熙宰相冯溥,退休以后住在青州偶园。人们称呼他冯国老、冯阁老,冯相国、冯中堂。蒲松龄就是称他冯中堂。我就直呼冯溥吧。
这年腊月,偶园里正杀猪宰羊准备年货呢,怪事来了。一头大肥猪,放了血、刮了毛,刚刚露出白猪皮,人们就惊叫起来:
“快看啊,猪皮上有字咧!”
老管家是识字的。他凑上来一看,清清楚楚一行大字:
秦桧七世身。
这可是大事儿。虽说秦桧当年也害过冯家人,可他投胎之后为什么偏偏死在偶园,是让冯家报仇解恨吗?还有,它的肉能吃吗?
这时,冯溥出去串门还没回家。老管家就说:“这肉先别动了。等国老回来再说吧。”
按惯例,屠夫给人杀猪不赚钱,就赚那一套猪下水(猪的内脏)。管家问他,这套下水还要吗?屠夫早就发现,这个猪肉有一股特别的气味,又鲜又香,于是就急乎乎地说:“要。要哇酿。”
将近中午,冯溥一进家就来看那字猪。他弯下腰仔细察看,可不是吗?就像蘸着浓墨刚写上的,湿漉漉的黑,还是《王羲之兰亭序》的字体呢。冯溥的手杖朝着那字又敲又戳,于是发现那字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也就在这时,冯溥从猪肉身上闻到了浓浓的鲜香之气。他的眉头即刻就皱起来:生猪肉怎会这么香?违背常理,违背常理。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事出反常必有妖!这肉不能吃!”接着便转身对管家道:“在那老槐树底下,挖个深坑,埋了吧。”
老管家答应一声就要走,冯溥又喊住他问:“嗳?猪下水呢?”
“给了屠夫了。”
“哦?”冯溥十分重视地,“你另拿一条猪后腿,去把那下水换回来。一堆埋了。一口也不能吃啊。”
管家当即领着两个家人,带着猪后腿来找屠夫。还没进门呢,就闻到肉香扑鼻。他跑进去一看,屠夫与一家老少七八个人,正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向外捞肉。一家人不住声地吆喝“真香真香啊”,还有一个年轻的喊了一声,“都及我香出屁来了!”
管家也笑了。他把屠夫拉到旁边,说清了来意。屠夫既兴奋,又惋惜。兴奋的是,他宰了一辈子猪,也没吃过这么好的猪后腿啊。惋惜的是,这么香的猪下水,捞不着吃了。可他已经答应,就提来一只木桶,把刚出锅的熟肉,扑通扑通倒进去,猪肉汤就泼到了院子里。然后刷锅,重新煮后腿给大家吃。
等到管家他们走了。围着屠夫的家人又吵嚷起来:“冯国老是见了落叶捂着头哇,小心过度咧。”
“这一根后腿,五付下水都不换呢。咱等着吃好的!”
“叫我看,冯国老不是老糊涂,就是有钱烧的!”
这时,忽然有人喊:“阔了不得了咧。快来看啊!”
大家涌到院里一看,我的个天啊,两只狗,六七只鸡,一群家鷐子,因为喝了地上的香猪肉汤,全死了。没死的,倒在肉汤里正无力地挣扎呢。
所有人都吓傻了:冯府的人要是晚来一步,现在倒在地上的,就是咱啦。
再说冯府,将那猪下水和整个猪肉深埋以后,春天那大槐树就没再发芽,让字猪的毒气害死了。还有更奇的,偶园里从那以后,苍蝇蚊子都没有了。
原来,秦桧那样的祸害国家、坑害百姓的坏种,就是转世为猪,也改不了本性——先用香气迷惑人,再用毒气残害人。但是,一旦遇到明眼人,坏种也能有益于人。你看,直到现在,偶园里依然没有苍蝇蚊子呢。
如果有人问到缘故,回答者一般不说什么字猪,而是说:
“这里埋着秦桧七世身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