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新

前些年,听李玉标老师讲过丁殿祥中状元的一段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丁殿祥原名叫丁殿宁,是嘉庆皇帝在甲戌武科殿试期间,见其武功、文笔出众,在钦点武状元之后,惜其才,一时高兴,便又将“殿宁”二字赐为“殿祥”。
丁殿祥(1788一1830),字靖远,号菘生,青州回族人。出身将帅世家,其先祖丁德兴是明朝开国将领,济国公。丁殿祥继承家风,自幼习武,练就一身超人武艺,身轻如燕,捷如猿猴,夜能箭射百步香头,力大惊人。年轻时练功,睡觉不在床上,亦不解衣,而是或卧木凳,或蜷曲于团箩之中。
嘉庆十六年(1811年),丁殿宁二十四岁进京赶考,与河南马殿甲同住一房,二人谈文论武,又都是将门之后,互相敬佩对方文采与武功实力,相处十分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二人便结拜为异姓兄弟。
马殿甲(1777一1849),回族,字捷三,号肃斋,河南邓州人。长丁殿宁11岁,自幼随父习武,功夫了得。
临近殿试,住在京师状元楼的数名举子一夜间多患痢疾,丁殿宁亦在其中,无缘殿试。然马殿甲荣获仁宗睿皇帝(嘉庆)钦点辛未进士会试第一甲第一名,武状元,授一等侍卫。
马殿甲得中状元后,丁殿宁让侍从提前赶回家中报信,言在京结拜义兄马殿甲中了武状元,让父母提前做好准备,待义兄路过青州时留住些时日。家人对这新科状元到访都十分高兴,将墙壁粉刷一新,提前订好上等果品蔬菜,期盼马状元到来。
京城事毕,马状元随同丁殿宁来到青州家中,拜见过义父母之后,即要辞行而去,殿宁苦留不住,言道:“父母诚心望候已久,义兄何不让父母相伴一餐,亦算慰其心也。”马殿甲曰:“为兄眼下思乡心切,今后愿与义弟在京师舍间相会!”言罢,扬鞭而去。丁殿宁气愤道:“谢状元兄今日光临寒舍,待三年后京师再会!”
丁殿宁一片热心遭其冷眼相待,时以励志。由此,日夜苦练,倍于艰辛,决心三年后赴京夺冠,洗此耻辱!
诗曰:项冠紫衣笑人生,冷眼古州一片情。
长空雁啼留不住,砺志一吼鸣燕京。
据《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嘉庆十九年谕〕本科武殿试,朕于十月十八日御紫光阁阅视马步箭。十九日在景运门外御箭亭阅视弓刀石,回宫后带领引见。二十日升殿传胪。”
由此得悉,当时清朝会试、殿试日期几经改动,至乾隆皇帝宣布,京师会试改在三月,四月二十一日为殿试,二十五日传胪,这成为清代殿试的固定日期,除因特殊情况调整外,殿试均在这一天举行。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武殿试在十月十八日举行确属例外,无需细究。
清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常科和特科两种(第三种为翻译科,次数很少),主持常科考试的机构是由礼部负责,每三年一考。
且说十月十八日天刚拂晓,丁殿宁便随同一众举子入场就位,都在准备拿出看家本领,博取这数年来的三甲梦!
开场为骑马射箭考试,在考场内设有三大靶,各离射点为三十五弓(清代一弓为五尺,量地尺每尺约为35公分,即每弓长约1、75米,三十五弓约61米),每人跑马两回,共射六箭;再射地球一箭,计七箭,以三箭中为合格。丁殿宁善骑射,唯独七箭全部中靶。
二场为步弓靶,步靶高五尺五寸,宽二尺五寸,距离为三十弓(三十弓约为52米)。每人连射六箭,须直中靶心位置,射中边沿者俱不算中靶。六箭内须二箭中靶为合格,缺一者即免试技勇比试。丁殿宁上场连发六箭皆中靶心,引来阵阵掌声不断,真个令参试举子们羡慕不已,在场君臣亦为之称奇。
十九日为御试弓刀石,亦称为技勇大赛。技勇规定:以八力弓(80斤)、八十斤重大刀、二百斤重掇石为三号;十力弓(100斤)、一百斤重大刀、二百五十斤掇石为二号;十二力弓(120斤)、一百二十斤重大刀、三百斤掇石为头号。规定要求:开满弓连续三次,大刀在胸前后要舞动刀花,上提掇石要过膝。若只能开三号弓,刀石并无头号者不能入选。
丁殿宁乃天生神力,直取头号铁弓,轻松前开满弓三次,又背后开弓三次,这一臂力展示引起全场掌声雷动。在掌声中直取头号大刀在手,一趟关圣刀法施展的呼呼生风,在收式前,展露了一个单臂垂钩钓鱼动作,顿时,引起全场哗然,掌声不断。
待走近头号掇石边时,见其两膀一?,随即右脚用力一挑,一声大喊“起”!这三百重的掇石便飞落在右臂之上,随之见此掇石任由翻动起落一通之后,又被轻轻放回原处。见状,一众文官武将随同嘉庆皇帝拍手叫好,顿时,全场掌声如雷,叫好声不绝于耳。
翌日殿试策论(文科),嘉庆皇帝命题择段默写《武经》,且不得少于百字。丁殿宁自幼习武好文,出身于武官世家,对《武经七书》自幼耳闻目睹,记忆惊人,且写得一手好字。一见命题内容,自然是胸有成竹,用半炷香功夫即告掩卷。
读卷官见丁殿宁用馆阁楷书撰写清晰,字迹工整俊秀、用笔精妙,心想:“这武生不光武功了得,且文有如此书写水平,真个罕见,看来这状元非其莫属了。”
嘉庆皇帝在“御箭亭”见识过丁殿宁的武功风采,因此对其倍加关注,见读卷官手捧试卷在痴迷般阅不摘目,心想:“莫非这个考生卷文出了差错不成?”遂对读卷官曰:“爱卿可将此卷承于孤家一阅!”
读卷官突闻万岁传言,大惊曰:“是臣子一时让这文卷恋目,迟承万岁,望乞恕罪。”嘉庆帝曰:“这卷文如何?”读卷官曰;“臣读卷多年,唯此卷丽让臣心动眼迷,还真有点儿让臣爱不释手。”嘉庆接卷在手,龙颜大悦道:“殿宁不但武功过人,然这文笔亦如此卷秀,实乃吾大清之祥也!”言罢,顺手提笔写下“第一甲第一名。”
丁殿宁于清嘉庆十九年十月参加甲戌科武进士殿试,考中第一甲第一名,嘉庆皇帝钦点武状元(时年27岁),赐宫廷一等侍卫,后出任陆安(湖北陆安)游击,从三品,继出任广西参将,正三品,又转寿张游击,晋升义宁协镇,协办阅兵大臣。
道光十年(1830年)病逝于广西,年仅43岁,诰封武功将军。他虽担任武将,但喜欢读书,研习韬略。其书法尤工。在广西署内,求其书法者,日出其门,络绎不绝。有书记载,“其笔法圆润,结体工整,不类武人”。
历史记载,其六弟丁殿甲,也于道光十二年(1831年)中武进士,授二等侍卫,任直隶玉田营都司,其余四兄弟,一武举,一武生,一官外倭。丁殿祥有两个儿子,均系武生,一任益都泛千总,一任候补把总。其后嗣中武举、武生者不断,堪称青州回族武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