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李继武
青州地处山东半岛腹部,位于胶济铁路中段,益羊铁路起点,是连接济南、青岛、鲁中、渤海的交通枢纽,是山东半岛历史上有名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之一。随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奴役,中国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具有特殊地位的青州亦成为山东地区较早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组织的红色革命中心之一。当然,青州的党、团组织能够较早在这里诞生,亦是青州及周边地区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青州党组织的建立,经历了一个先建团后建党、由学生到工农、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由于早期中共党员王翔千、王尽美、邓恩铭在青州积极宣传、开展活动,青州的党团组织发展迅速,省、区会议及干部培训班多次在青州召开,且形成了以益都为中心,辐射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等县区的党团革命活动中心。此时,李殿龙、刘俊才、赵文秀、王元昌等30余人先后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为青州及周边地区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青州师生,勇扛五四运动旗帜
五四运动的爆发点燃了青州革命火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以青州十中(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省立四师(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师生最为积极。1919年5月9日,青州十中、省立四师、甲种农校(山东省立甲种农业学校)、乙种蚕校等数千名学生集会、游行、抵制日货,声援北平学生运动。5月24日,以青州十中、省立四师为首的众多师生及各界群众涌上街头,“打倒倭寇”“打倒卖国贼”“收复青岛、胶济线”“还我山东、还我青岛”……又一次助燃了青州的五四之火。青州十中学生杨同煦更是咬破手指,血书“赤心救国,身死志存”;甲种农校学生亦血书“良心救国”,声援五四运动。同时还致电北洋政府及巴黎和会专使,“切保国土,力争主权”,呼吁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在王振千(青州十中)、王其惠(青州十中)等进步教师支持下,在法庆寺成立“青州学生救国联合会”。大会还委派代表赴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联络,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同时组织宣传队,分赴邹平、长山、桓台、临淄、博兴、广饶、潍县、临朐、昌乐、昌邑等13个县演说、进行爱国宣传。其中“拒绝鲁案直接交涉,废除二十一条件”大旗现被青州博物馆收藏,是当年师生各界直接参与声援五四运动的最好见证,是现今山东省仅存的一面五四运动旗帜。
在此期间,青州地区还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学生和积极分子,如李殿龙、刘俊才、刘序功、王元昌、王元盛、李春荣、赵文秀、段亦民等等,他们都成为五四运动以后青州及周边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青州党、团组织的创始人或骨干力量。
王翔千是诸城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1922年由中共济南基本小组登记入党,在中共济南支部工作。10月,来到青州,公开身份是青州十中国文教员,他通过创办读书会,指导创办“新剧社”,借机宣传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火种,开展革命活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州的传播和党的创建时期的光辉一页。王翔千是青州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青州党、团组织的奠基人。
1923年1月,在团济南地委和王翔千的指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小组。同年春,王翔千去济南工作,其弟王振千(青州十中教师)为青州党团组织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5月29日青州十中、省立四师等学校的27名学生在城里冯家花园(今偶园)成立青州平民学会,其骨干有赵文秀、石毓冥、祝树蕃、王元昌、刘序功等,又一次助推了青州反帝爱国运动宣传和马克思主义传播。6月省立四师“驱刘学潮”更是掀起了反帝爱国教育、宣传进步思想的热潮。7月,团小组领导开展抗议县署强令增加车税的罢工斗争。8月青州十中学生联合会创办《学生联合会会刊》并发表宣言“宣传新思想,改造旧制度”。10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发动青州十中学生停课集会。11月,在青州十中学生集会上,李殿龙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时赵文秀、王元昌等在城里掀起为“猪仔议员”铸“铁猪”的活动。
在此期间,王尽美多次来青州,1924年4月,指导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成立。9月,在青州十中作了“旅欧考察报告”,给广大学生指明了革命的前途。12月底,以孙中山特派员的身份来青州宣传国民会议的意义。1925年1月,在其具体指导下成立青州国民会议促进会。3月,王尽美再次来到青州,借悼念孙中山之际,扩大革命宣传,发展革命组织。
1923年,邓恩铭到青州,宣传革命道理。5月,邓恩铭经常利用舅父黄泽沛在益都任知事的方便,在青州学生中活动。1924年4月,他在省立四师进行秘密革命宣传,介绍王为铭入团。
青州第一个团组织,应运而生
青州团组织先期成立。1922年10月,王翔千发展青州十中学生李殿龙(字云生,后多用耘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益都第一个团员,随后刘俊才、赵文秀、王元昌、刘序功、卜荣华、刘德俊等入团。1923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团小组建立,负责人李殿龙,隶属济南地委领导。
1924年4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先后来到青州,指导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支部设在青州十中,隶属济南团地委,有团员10多人,主要是青州十中和甲农学生,刘俊才担任支部干事长,后王元昌任支部书记。还创办了刊物《平民课》。随即还建立了以王为铭为组长的省立四师团小组。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建立,王元昌任书记,归团中央直辖,支部设在青州十中,通讯代号“昌化”。组织全城学生罢课,抵制日货。还举办了平民学校。11月,创办团刊物《先声》。
1924年冬,团青州特别支部的部分团员转变为共产党员。1925年1月,建立中共青州支部。2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改名共产主义青年团特别支部。故青州成为山东建党最早的县市之一。这年春,经过改选,王懋坚任支部书记,支部仍设在青州十中。此后王为铭、魏玉聪(代理)、王元盛先后为书记。7月,建北阳河团支部。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益都城东七里东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邓恩铭、刘俊才等参加。同月,团青州特别支部改名团青州支部,隶属济南地委领导。
1926年2月,团青州支部改选,商勤学任支部书记,支部地点在青州十中,通讯代号改为“情芝”。4月,仓廒女校侯玉清入共青团,因多次组织学生运动,成为当时比较有影响的学生代表。10月,团益都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王元盛任书记,驻地青州十中,下辖青州十中、涝洼、东圣水等支部。
1927年4月,团山东执委派李玉鼎进驻青州,并领导益都等六县团的工作,青州地方团组织发展很快。6月下旬,团山东执委宋跃亭协助李玉鼎在城东坡子村召开青州地方各县团组织负责人会议,并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李玉鼎为书记,驻地在城东坡子村、东圣水村,下辖益都、寿光、广饶、昌乐、临朐、潍县、临淄等七县团组织。
青州第一批党员,揭开新篇章
1924年冬,依据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S·Y工作与C·P关系决案》,团青州特别支部部分团员转化为共产党员。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等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成为青州第一批党员。
1925年1月,在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了益都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青州支部,书记杜华梓,驻地在益都城南涝洼村,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随后改属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这也揭开了中共青州地方党组织发展的新篇章,青州的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26年3月,在青州党团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益都儿童团组织。8月,成立中共省立四师党小组。10月,中共益都地方执行委员会建立,宋伯行任书记。后撤销。
东圣水村,成为重要红色活动中心
1925年初,随着党的活动向农村扩展,东圣水村魏复中入党,东圣水村很快成为青州党组织乃至山东党组织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五卅惨案又一次激发了青州广大师生群众的爱国热情。
1925年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在东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邓恩铭、刘俊才等参加。1926年5月,东圣水村、涝洼村分别建立农民协会,7月儿童团发展到三处,东圣水、涝洼、心寺等。这都极大地推动了青州党组织的发展。
1926年10月,依据山东区执委指示,宋伯行到青州东圣水村领导益都等六县党团组织,代行区委职权。同时,中共益都地执行委员会也在城南涝洼村建立,隶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宋伯行任书记。同时建立了益都城关、涝洼、东圣水村三个党支部。
1927年3月,中共山东区执委书记吴芳来青州指导工作,驻东圣水村和涝洼村。4月,中共青州地方执委在益都城东圣水村建立。宋伯行任书记,隶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辖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六县。并在各县设10余处交通点。同月,中共益都地委决定成立中共东朱鹿村党支部。5月,中共山东区执委、团山东区执委及中共青州地方执委在东圣水村举办青州地方各县党团组织负责人训练班。同月,原属潍县县委领导的中共尧沟支部拨归益都地执委领导。此时,益都地执委下辖16个村党支部,党员发展到170多人。6月,在城东坡子村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
大革命失败后,青州的革命形势曾一度转入低潮。1928年1月,杜华梓叛变。2月,益都地执委遭破坏,宋伯行在济南被捕牺牲。
革命火种,历经百折千回
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青州的党团组织也受到了严重破坏。直到1928年,中共山东省委才派专人联系上青州仅存的东朱鹿村支部。
城北东朱鹿村建中共益北特别支部。1928年2月,益都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中共山东省委派人与中共东朱鹿村支部取得联系,在东朱鹿村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益北特别支部,陈德义任书记,辖益北及寿光部分地区党的工作,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8月,益北特支发动臧台武装暴动,虽然失败,但却是益都党组织发动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此后,青州党组织以农村为重点,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斗争。1930年春,特支书记陈德义被捕,特支遭破坏,6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任国桢来到东朱鹿村。7月,特支恢复,党组织再次活跃起来。1933年3月撤销。
省立四师成立中共青州省立四师支部。1930年12月马适安(马石庵)在益都城里省立四师成立中共青州省立四师支部,马适安任支部书记。马适安在青州党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929年秋,从家乡湖北逃亡到北京的共产党员马适安,应山东省立第四师范校长徐轶千的聘请,从北京到益都省立四师任国文教员。马适安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辅导学生阅读进步书籍,组织学生出版《蒲公英》《我们的》等油印刊物,在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引导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年底,马适安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反基督教的活动。此后,他还假借左联等党的外围组织,秘密开展党的活动。1931年5月,因国民党搜逋马适安等人,省立四师支部暂停活动。6月,牛玉昌(牛瑞庭)重建省立四师党支部。
1928年到1932年,中共益都县委连续被破坏四次,大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被残杀迫害。然而青州的共产党人并没有停止战斗、被吓倒,而是顽强不屈,继续战斗。1933年3月,特支再次遭破坏,陈德义等脱险。特支坚持秘密活动。青州党组织在历经磨难中坚持斗争,政治影响越来越大,经受住了腥风血雨的严峻考验。
东关北阁街建立中共益都特支。1931年夏,在与上级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冯毅之辗转到济南向中共山东省委汇报工作。此后,受中共山东省委委派,段亦民与冯毅之到益都,整理党、团组织。秋,在益都东关北阁街,建立中共益都特支,段亦民任书记,隶属中共山东省委。当年秋,青州十中党支部成立,彭瑞林任书记。
东关北阁街重建中共益都县委。1932年5月,根据省委指示,在益都东关北阁街重建中共益都县委,段亦民、王经奎先后任书记,隶属中共山东省委。同年8月,郑母暴动失败,郑云岫、段亦民被捕牺牲。中共益都县委和城南基层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
共青团县委代管党的工作。郑母暴动失败后,省委派马兰邨到益都与金明取得联系,1932年9月在益都城里重建共青团益都县委,金明任书记,隶属关系共青团山东省委。依据省委指示,共青团县委代管党的工作。此时,先是建立了大官营党支部,后又与石佛寺、东圣水党支部取得联系,还创办了《赤峰》刊物。青州地方的革命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1933年3月,团县委遭破坏,所有成员均被逮捕。同月,中共益北特支被破坏,7月,益都县党组织再次被破坏。同年秋,东阳河党小组成立。1934年2月,潍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牟铭勋到东朱鹿村,沟通了益北特支与省委联系。同年春,青州十中建立“学生抗日救国会”。1935年夏,陈锡德建立大陈党小组。1936年夏,省立四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建立。8月,省委组织员景晓村到大陈庄指导工作,推动抗日救亡工作开展。
此时期,青州党组织不断遭到严重破坏,并与上级党组织逐渐失去联系,党员们各自为战,他们继续运用各种方式,在残酷的环境中秘密为党工作,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凤凰涅槃,渐成燎原之势
七七事变之后,青州党组织高举统一战线的大旗,积极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创建抗日武装和救国组织,与日伪顽势力进
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期间,由于胶济铁路被日军封锁,青州党组织领导抗日斗争呈现以铁路南北两条线并行为特点,铁路南北分别建立政权,分别开展工作。自此,青州南北地区党组织设置进入频繁变动时期。
城南门里建中共益都工委。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在博山成立中共鲁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工委负责以益都为中心的寿光、临朐、潍县等十余县的工作,联系同志,恢复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杨涤生负责青州等地工作。12月,省委宣传部长林浩、鲁东工委宣传委员杨涤生到益都同胡维鲁、冯毅之、李云鹤等取得联系,主持在益都城南门里建立中共益都县整理委员会。胡维鲁任书记,隶属关系中共鲁东工委。此后冯毅之去西南山区组织武装,李云鹤、胡维鲁在弥河两岸发动群众。益都党的领导机构,在破坏中断之后,又得以恢复。
城东大陈村建益都县委。1938年1月,益都工委撤销,中共益都县委在益都城东大陈村建立。李云鹤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东工委。同月,县委驻地从大陈村迁往城北东朱鹿村,恢复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3月,在益寿临广四边县村庄广泛建立了抗日救亡团。同年春,在淄河流域成立抗日联军办事处。
城北东朱鹿村建中共益都中心县委。1938年5月,益都县委撤销,鲁东工委宣传部长杨涤生到益都城北东朱鹿村,主持建立中共益都中心县委,李云鹤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东工委,领导益都、寿光、临淄、广饶等县工作。
城北东朱鹿村改建中共益都县委。1938年6月,李云鹤、彭瑞林调离,益都中心县委撤销,在益都城北东朱鹿村改建中共益都县委。胡维鲁任书记,隶属中共清河特委。10月,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共苏鲁皖边区省委决定,将中共清河特委胶济铁路以南各县划出,成立中共淄博特委。从此,青州以铁路为界分属两个战略区。铁路以北地区始称益都县,后为益寿临广四边县、益寿县,隶属中共清河特委、中共清河地委、中共渤海区党委领导;铁路以南党组织时称中共益南工委、中共益都县委、中共益临工委、中共淄河县委等,其先后隶属中共淄博特委、中共鲁中区党委领导。两地区党组织分别在上级领导下,发动群众,同日伪顽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
(一)铁路北地区党组织设置:
城北东朱鹿村驻益都县委。根据形势的需要,1938年10月,在铁路北设益都县委,驻东朱鹿村。胡维鲁任书记,隶属中共清河特委。1939年1月,益都、临淄两县委领导成员对调,马巨涛任益都县委书记。
城北赵家营村建益寿临广四边县委。1939年6月,清河特委机关进驻益北,阳河、葛家口、北星落、赵家营一带。为建设抗日根据地,10月,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撤销益都县、广饶县,在青州城北赵家营村建立益寿临广四县边区委员会(四边县委)。马巨涛、韩洪甫先后任书记,隶属中共清河地委。驻地在许王、星落村一带。
城北曲家屯村建中共益寿县委。为了扩大发展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撤销四边县委,在益都城北曲家屯村建立中共益寿县委。韩洪甫、杨世宝、李玉轩、丁亦民先后任书记,辖益都县铁路以北和寿光县部分地区,隶属关系中共清河地委。驻地在阳河村、许王村一带。同月,改组为“益北行署”。10月,在城东境建立“益东行署”。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相继发生“东朱鹿惨案”“刘集事件”。形势异常严峻,为此清河区党委还专门充实了益寿县领导力量。
广饶县李家琚高村重建四边县委。1941年,抗日形势不断恶化,为了坚持斗争,清河区党委行署决定再次成立四边县,为此专门成立四边联合办事处筹委会,陈毅斋任主任。1942年2月,依据中共清河党委决定,撤销中共益寿县委、中共广饶县委、益北行署,在广饶县李家琚高村重建四边县委。丁亦民、李荆和先后任书记,隶属中共清河区清东地委。驻地在下庄、赵家营、彭家庄、刘集一带。7月,清东地委撤销后改属清河区党委领导。1943年清东地委恢复后复归清东地委。1944年2月,改属渤海五地委。1945年9月,四边县撤销。
城东肖家庄建立益东工委。为开展胶济铁路沿线工作,1942年8月在益都城东肖家庄建立益东工委,陈凤九任书记,隶属中共清河区党委,有力配合了四边县对敌斗争。驻地在谭家坊、霍陵村一带。1944年改属渤海区党委五地委。1945年5月并入胶济工委。
张店建胶济工委。1945年5月,为了统一管理胶济铁路沿线敌占城镇及农村工作,巩固同胶东和鲁中战区的联系,顺利接管铁路,中共渤海区党委决定将中共益东工委、中共张铁工委、中共胶济路西段城市工委合并为中共渤海区胶济工作委员会,简称胶济工委,隶属中共渤海区党委。陈凤九、何凤池先后任书记,领导铁路沿线党的工作。驻地在杨家庄至张店一线。1946年3月,改属中共鲁中区党委。
(二)铁路南地区党组织设置:
城东大陈村建中共益南工委。1938年12月,根据淄博特委指示,在益都城东大陈村建立中共益南工委,陈锡德任书记,隶属中共淄博特委。下辖四个区和一个敌工委员会,他们在益南工委的领导下,发展组织,进行抗日活动。
城西南长秋村建中共益都县委。为了更好的组织西南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39年10月,撤销中共益南工委,在益都城西南长秋村建立中共益都县委。陈锡德任书记,隶属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委员会二地委。11月,筹建益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冯毅之为县长。县委机关由敌占区转移到西南山区。1940年4月,县政府从朱崖镇转移到孙家岭一带。
城西南孙家岭村益临工委。为了坚持在淄河流域的对敌斗争,1941年7月,撤销益都县委,在益都城西南孙家岭村建立益临工委,张敬焘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中区党委,辖益都、临朐、淄川、博山、昌乐、安丘、潍县等县党组织。在此之前,还建立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冯毅之任主任,领导淄河流域广大群众斗争,1943年10月撤销。
城西南水峪村益临工委改组淄河县委。1943年10月,鲁中区党委决定,建立临朐县委,并把安丘、昌乐等县从益临工委划出,在益都城西南水峪村,将益临工委、益临淄博四县联合办事处改为淄河县委。张敬焘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中区五地委。
中共益都县委恢复。1944年7月,鲁山地区大部分解放,形势好转,依据鲁中区党委决定,撤销淄河县,重建益都县。至此,党的力量达到了空前壮大。
城西南孙旺庄建青州工委。1943年春以后,形势好转,为了重新开辟青州城区及其附近地区的斗争,7月,在益都城西南孙旺庄建立青州工委,陈锡德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东区一地委。驻地在陈家溜、镇头村一带。1945年8月建立青州市,工委撤销。
青张铁路工委建立。为开展青州到张店铁路沿线工作,1944年5月,依据鲁中区党委决定,建立青张铁路工委。张惠源、延春城先后任书记,隶属鲁中军区、淄河县委。常驻蓼坞村一带。随后设立行政机构益西办事处。
解放战争,百炼终成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依据新的斗争形势,鲁中区党委决定成立青州市委市政府,四边县奉渤海区党委之命改为益寿县委。益都、益寿、青州县(市)党组织仍维持以铁路为界分置格局。地方党组织积极领导各县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还乡团”和各种暗藏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铁路以南地区党政组织建设:
城西南孟埠村建中共益都县委。1944年7月,在益都城西南孟埠村建立中共益都县委,于超、张光、陈光、张振乙、董子宜先后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中区五地委。驻地在孟埠、没口村一带。1945年8月改属鲁中四地委(10月改称三地委)。驻地在陈家园、五里堡一带。1948年3月,迁入益都城,华东局驻益后,隶属华东局领导。
城南花林疃建中共青州市委。1945年8月,第一次解放益都县城。为了迫使日军投降,面对新的斗争形势,依据中共鲁中区党委决定,在益都城南花林疃建立中共青州市委。陈锡德任书记,冯毅之任市长,隶属中共鲁中区四地委。10月改称鲁中三地委领导。1946年5月,形势恶化,青州市撤销,益都县和益寿县保留。在漫长斗争历程中,青州各县党组织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
城南贾庙村建益临昌工委。1947年2月,青州城第二次被解放。4月,为了打击匪特,配合土改,成立了益临淄桓四县边区联合剿匪委员会。7月,国民党再次占领青州城,为开辟敌占区工作,鲁中区党委决定,将弥东、郑母两区从益都县划出,在益都城南贾庙村建立益临昌工委,娄家庭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中区三地委。驻地在董家沟、南营子村一带。其后形势恶化,8月撤销,后划归中共益都县委。
城东董家沟村再建益临昌工委。随着形势好转,为了加强弥东地区对敌斗争,1947年12月,在益都城东董家沟村重建益临昌工委,何子健任书记,隶属中共鲁中区三地委。驻地在董家沟、营子、仙庄一带。1948年4月撤销。
城东郑母村建中共益临县委。1948年3月,青州城最终解放,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山东省政府机关一起进驻青州。4月,随着潍县战役的胜利,益都、益寿两县获得解放。同月,中共益临昌工委撤销。7月,中共益临县委在益都城东郑母村建立。张光、朱寿安、何子健先后任书记,隶属中共中共昌潍地委。
(二)铁路以北地区党政组织建设:
城北东水渠村建益寿县委。为建立政区完整的解放区党组织,1945年8月,撤销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在益都城北东水渠村重建益寿县委。李荆和、陈洪波、马沂泉先后任书记,隶属关系中共渤海区三地委。1948年春,县委机关移住孙家庄,固定地点办公。
胶济工委坚持工作。解放战争以来,为了加强胶济铁路沿线敌占城镇及农村工作,1945年8月,渤海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胶济铁路工委,陈凤九、何凤池先后任书记。1946年3月改属鲁中区党委。其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开展各项工作,为后面的顺利地接管铁路创造条件。1947年10月撤销。
青州党组织,再启新华章
城里再建青州市委。1948年,青州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益都县形势好转,8月,青州市委在益都城里重建。陈光任青州市委书记兼任益都县县委书记,冯毅之任市长,辖城里、北关、东关等三个区,隶属关系中共中央华东局。1949年1月青州市撤销,合并于益都县。
1949年4月,山东军区在益都重建,后迁济南。6月,益都县改属昌潍特区。随后,中共昌潍特区委员会、昌潍特区军区司令部迁驻青州城,后迁往潍坊。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益都县由董子宜任书记,驻益都城;益寿县由马沂泉任书记,驻孙家庄;益临县由何子健任书记,驻郑母村。三县人民分别在城里、北马兰村、郑母村三地载歌载舞,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青州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青州各级党组织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青州地区的革命实际相结合、领导军队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的结果。青州各级党组织的建立发展,是青州历史的选择,是青州人民的选择。
1952年6月,益寿、益临县撤销,部分地区并入益都县。1958年11月,临淄县并入,1961年12月析出。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政府的请示报告,同意“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县级)。以原益都县行政区域为青州市的行政区域”。
此文得到了闫成武、樊光湘、闫玉新、潘广珠、房师新、郭泽芝、王岩、赵长顺等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