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翰墨青州
 
标题导航
佳乐家
青州跻入全国百强县
青州府学(府文庙)之初探
公告栏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府学(府文庙)之初探

  

 ◎本报特约撰稿 李继武

青州府学,又称府文庙,旧址在今青州古城偶园街西邻、文庙街东段路两边,原城里人民影院建筑及偶园集贸市场处。其建于明洪武年五年(1372),“移建府学于太虚宫”,规模逐渐宏大,殿宇异常壮丽,是一所集庙、学合一的建筑群。1951年开始,在其遗址上逐渐修建了益都城里人民影院及偶园集贸市场等。
府文庙地位很高。青州府,明初下辖三州十六县,还是山东行中书省的治所所在地,是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下辖一州十三县,则府文庙是当时整个青州府最高等级的儒家祭祀场所和教育机构。
每逢春秋仲月上丁日及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的孔子诞辰日,都要在府文庙举行隆重的祭孔仪式。届时,当地的主要官员,亲自率领各界代表及知名人士,参加隆重的祭孔大典仪式。府文庙设教授(明朝从九品,清朝为正七品)一人,训导2人,凡教事教授掌之,训导佐之。府学生员分为三等:一等名廪生40名,二等名增生40名,三等附生20名,均需经过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方可入学。其教学内容为四书五经。府儒学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田出租。据旧志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共有学田762亩,年收租银60两。至清代,学田已大减。
规模宏伟,五进院落。据有令衡老人回忆:府文庙庙门坐北面南,主体建筑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棂星门前有二石坊,左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右为“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坊。门前立“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大石碑,棂星门对面有大影壁。入棂星门是月牙形的泮池,上跨拱桥,伴池四周石雕栏板环绕。继而是大成门三楹,两旁是名宦祠和乡贤祠。入大成门有高大的露台,台阶七级,台下两旁分列四通高大石碑,院内古柏参天。露台宽敞展阔,正面有石雕镂空栏板,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石雕泄水龙头一个。露台之上是面阔七楹的庞殿式大成殿,殿内供奉孔子像及“四配”“十二哲”雕像。殿之东西两庑各九楹,东庑供72贤牌位,西庑供77先儒牌位。大成殿后是明伦堂,堂之东西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斋之东南角是文卷房,储藏书籍文卷;斋之西南角是储乐库,储藏祭器乐典之物。明伦堂之后是崇圣祠,内供孔子的五世祖,另有教授、训导宅等。另外,在文卷房之东,辟东便门一处,可通估衣市街。在储乐库后,辟西便门一处,可通察院巷。此规模是经过历朝历代增修而成,其建筑格局一直保存到1951年。
历史悠久,增修不断。嘉靖《青州府志》载,府儒学:旧在府治西北。国朝洪武五年,诏建齐藩,知府李仁徙建西南“元太虚宫故址”。中为先师庙,东西列两庑,前为庙门,门之东为神库,外为泮池,跨一石桥,东西为碑亭者二。又前为棂星门,建坊于左右,“左曰风化,右曰文教。”庙后为明伦堂,东西列四斋:“志道、据德、依仁、游义。”堂之东为会馔堂,西为储乐库,又西为仓堂,之后为教授宅,左右为训导宅“四所”。由东庑后稍南,达于学门。在昔,棂星门及学门俱东向。这应该是最初的模样。正统九年,佥事李安改南向;十四年,知府陈勋、通判周韶撤而新之“学士陈循《记》”;天顺四年,知府赵伟重修“学士刘定之《记》”;成化三年,知府李昂继葺“学士商辂《记》”;弘治十四年,知府杜源建号舍“提学副使邵宝《记》”;正德十年,知府朱鉴复加修葺“祭酒王瓒《记》”;嘉靖十年,遵诏建敬一亭,在庙正西,刻御制《敬一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又建启圣祠“在庙西稍北”;嘉靖四十三年,知府杜思修“郡人李用和《记》,见祀典。”
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府学,在县治西南。外为宫墙,前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二坊,中为棂星门,内为泮地,上跨拱桥三,石栏绕之。北为大成门,门之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入门为大成殿,翼以两庑,各九楹。殿前露台,台下古柏数十株,覆历代碑刻。殿之后为崇圣祠,为明伦堂。堂之左右,则教授、训导宅也。明初,拓地建齐藩,洪武五年,知府李仁就元之太虚宫改建,即今学也。草创之初,规制未备。正统十四年,知府陈勋始拓东西庑为二十四楹,又于明伦堂左右,置‘存礼’‘养正’‘日新’‘时习’四斋,斋各三楹。天顺三年,知府赵伟又于斋之隙地建号舍,为会食、退息之所。旧有文昌祠,在大成殿西北,伟移于载门之东。又于戟门西作先贤堂以配之。成化三年,知府李昂重修之。弘治十二年,知府杜源以四斋颓废,肄业诸生散处于外,重建斋舍四十楹,以居之.....国朝康熙七年地震,大半倾圮,惟大成殿独存。十年,海防道郑牧民重修,寻废。三十八年,知府张连登重建,修殿庑,扩泮池及名宦、乡贤二祠,至四十五年后而讫工。今之庙制,盖基于是。五十二年,督学陈恂重置乐舞。五十四年,知府陶锦重修棂星门,建二坊。五十八年,复修殿房及明伦堂.....乾隆十四年,知府王如玖;五十四年,署知府张玉树;嘉庆十九年,知府钱俊;道光二十年,知府方用仪、英桂,相继修。”
从以上文献可知,府文庙原在府治西北,后因建齐藩,徙建西南元太虚宫故址,后又多番修建、扩建,终成后来的规模,后又不断损坏,直到1951年遗址才改为他用。
府文庙元代已有。嘉靖《青州府志》载的“府治西北”是否是《齐乘》中提到的“益都宣圣庙”位置?
《齐乘》中提到的“益都宣圣庙”:府城西北隅有《摹峄山秦碑》,极精制,旁刻云:峄山秦刻磨灭久矣。宋初,惟江南徐铉有摹本,赞皇李建中传写得之,遗余曾祖金紫公。传子孙四世,踰百年。靖康、建炎,兵火相寻,旧藏文籍,散落殆尽,独此刻仅存,命善工勒于青社郡舍。阜昌甲寅,河南李仲坦志下刻云:盗发文箧,褫去“皇帝立国惟初”六字,不复敢补。上下刻志五节,不能备载。石虽舋,校邹峄摹本有间矣。有崇宁经史阁碑。用于钦的话说,“州县庙学不烦载有,古金石则书。”也就是说此益都宣圣庙即当时的州县庙学。
清段松苓《益都金石记》载,“元·府学铜钟”有录,大元至元三十年岁次癸巳夏四月囗日益都路府学置,作头张镇:右府学铜钟,高二尺四寸,径一尺九寸,字径八分。正书,阳文。铸威螭钮。钟分四面,一面纪岁月,余三面各铸飞龙一,下列八卦。此世祖至元也,顺帝至元仅六年。此处段氏依《齐乘》“宣圣庙在府城西北隅”得出,是旧庙,应在西门西。并且指出此庙原系老子宫,逮明改建庙学,钟亦并移之于此耳。
清段松苓《益都金石记》又载,“元·太虚宫螭首题字”,延祐元年五月囗日,太虚宫立,男卢德胜、卢德全,益都路石匠都提领卢铸造,张克和监工,延祐元年五月囗日,太虚宫立,瓦匠提领张振:右二螭首在府学文庙大成殿月台两角。高尺余,字径七八分,正书,笔法颇文秀。余久疑文庙不合有螭首。乾隆庚戌,重铺月台,反其下视之,刻“延祜元年”“太虚宫立”等字,而后知此庙旧为老子宫也。元自世祖崇尚道教,黄冠之徒毁三齐名刹殆尽。此亦相传由梵宫而改奉玄元皇帝者,故殿前有此二螭首也。又大成殿东北隅掘地湜石灰,得一交螭碑,额曰“重修仁智桥记”,正书,字径三寸,亦劲峭。想亦太虚宫旧物。岂泮桥即因仁智桥而成耶?当时工务甚剧,碑额惜未移之出土,故识之。从此处来看,府文庙即太虚宫,也就是老子宫,在元朝或者更早已经有了,有元代益都路府学“府学铜钟”为证。
青州好文学,由来远矣。青州自古就是教育繁荣之圣地,也绝非浪得虚名。据江玉坤《山东青州府历代进士录》考证,从隋朝至清末实施科举制1300年间,青州府历代科考共考中文武状元11人、进士796人、举人3000人左右。其中,益都县文武状元6人,姓名及事迹可考进士166人,明清两代举人319人。
回望青州历史,孔子三至齐,齐宣王立夫子庙于稷山。汉承秦制后,山东大师抱残守缺,各以遗经教授。公孙宏以鸿才佐武帝,有功于学校甚钜。及康成崛起高密,遂为儒宗。南燕据广固,犹置博士弟子二百余人,时学校未尽废也。唐宋以来,益崇文教。宋仁宗初立州学,而青、兖为最先。天圣九年,从知州事王曾之请,颁州学九经,濂洛关闽之渊源,有来矣。(光绪《益都县图志》卷二十一)
文庙是一个地方的文脉所在。有道是,尊往圣开来学者,诚见乎其大,诚忧乎其远也。青州府学是迄今为止,潍坊市乃至周边地区唯一处“府学(文庙)遗址”所在地,我们也期待着青州府文庙能以崭新的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
文脉相继,继往开来,传之久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