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翰墨青州
 
标题导航
龙兴寺佛像陈列展览入选 “好品山东”品牌建议名单
探踪云门山
益家园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踪云门山

  

 ◎孙志超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约2.5公里处,国家5A级风景区,主峰大云顶海拔421米。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泰山以东为青州,青州的云门山在隋唐时期就已成为佛教、道教名山。上下千余年,僧侣道友纷至沓来,游侠名士慕名而至,文人墨客挥书题刻于悬崖峭壁,云门山沉淀凝聚下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0年始,我每年夏天都到青州魏仕康养中心避暑、修身、养性,早就萌生了到云门山一游的念头,活动结束后,我们舟山有六名知青留下康养调理身体。于是在一个天朗天清的日子,第二次去云门山游览。五月下旬的阳光并不强烈,大家兴致勃勃,从魏仕康养中心乘出租车直到云门山山门前,同行四人都是70岁以上老人,大家凭身份证免费进山,山门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牌坊,上面镌刻着《云门山》三个红色大字,很有气派。这条登山道很有特色,为方便登山者,石阶路隔一段便会出现一个一米半左右的纵向石阶,让人缓缓而行。登山石阶两端,隔三差五地栽有柏树遮阴。修路的人匠心独具,为人着想,精神可嘉。


我们拾级而上。道两旁的山坡上,植有茂密的柏树林,阳光稀稀疏疏地从树叶中洒落下来,山风穿过树林,拂面而过,非常舒适。一会儿,我们看到右前方有座凉亭,六根红色柱子十分醒目,几个游客正在亭中休息。近前细看,亭子为传统六柱六角叠梁重檐结构。亭子描红绘彩,刻画着福禄寿禧、八仙过海等等吉祥图案。镶嵌有《观寿亭》描金大字牌匾。我们进入亭中,往前观望,满山苍翠的柏树遮住了目光,没有看到“寿”字。想必以前这山坡上植被不厚,所以观望时“寿”字一目了然,观寿亭上行不远处有一个“山神庙”庙不大,大约高二米,进深和宽大约一米六七,坐北朝南。门前有个三足圆顶大香炉。《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神”。虞舜时青州即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民俗民风延续至今。这座山神庙系在1995年金秋,青州市普通镇山头村李传义、李天恩、李天光、王新国出资制作,青州市园林处监制,供进山者虔诚躬祭神灵,以示敬畏,表达心意。


经过山神庙往前,山坡坡度略微增大,登山道也狭窄了一些。走着走着,前方呈现一段天然平坦的山坡路,左侧悬崖上有铁链石柱隔。无数长短粗细不同的裂纹,把路面分割成千百个不同的几何图案,看似无序无规,却又排列有序。路旁有个说明,这段路叫“千龟拜寿”。一段正文如下:“此处因地质构造形成不规则的岩石机理,形似无数只面向山顶的乌龟,故名。民间传说是东海神龟来到此山登峰拜寿。在古代,龟被看作是长寿的象征,此处岩面的龟背图案与云门山寿文化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我们读了以后觉得非常形象、生动、贴切。同时又觉得,既然千龟已在这里拜寿,那么离天下第一大“寿”字也不远了。我用脚丈量了这段千龟拜寿路,约莫70米左右长。
千龟拜寿路的尽头,连着一条二米左右宽的石阶路,我们往上直行了约70米后,山路往西转折了一下,同时听到了喇叭传来买卖吆喝声。左侧山崖上刻着“渐入佳境”四个大字。一会上行到一个小广场,广场两侧各有一个做买卖的小商铺,还有匹供游客骑行的白马。广场的西北面矗立着一座道观,上书“望寿阁”。大门两侧挂着两块招牌:“青州市云门山望寿阁道院”“青州市云门山道教事务管理委员会”。这座道院隋唐时为佛教寺院,宋代改为灵官庙,为古青州著名道观,后来毁于战火,20世纪80年代重修。因当时这里与山顶的“寿”字遥遥相望,更名为望寿阁。
我们跨过高高的台阶,进入望寿阁。这座道观由正殿、东西侧殿组成。道观屹立在悬崖之上,四周都有石砌护栏。院内陈设简洁明了,一根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座镇院宝塔,一个四足方鼎香炉,三个三足圆顶香炉,墙边角落栽有几棵绿树。正殿名为“三星殿”。正殿前四根红漆廊柱,两幅楹联:“南山万寿十千秋,北斗七星三四颗”“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殿内供奉着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南极仙翁,三位星宿眉开眼笑,春风满面。东侧“观音殿”殿前一副楹联:“抱来天上麒麟子,送给人间积善家”。观音菩萨端坐在殿正中,怀抱着一个孩童,金童玉女侍立在两旁,殿中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地增老母、无生老母、碧霞元君四位神仙。西侧财神殿供奉着关云长,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关云长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赵公明这个名字我在毛泽东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学到过,比干在《封神榜》一书中看到过,只知道他是一个忠臣,想不到被百姓封成了一位文财神。
离开望寿阁东行,左边石壁上刻有四个大字“海岱雄风”,苍劲有力,笔锋雄健。边上有个说明:海岱雄风,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海岱”出自《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句。青州地处渤海泰山之间,古有“东方第一州”美誉。接着我们来到“夫妻树”景观,只见一棵山榆树和柏树,植根于同一个石缝中。柏树挺拔伟岸,山榆树枝繁叶茂。两棵树枝干缠绕,相依相偎,如同一对恋人。中国人历来崇尚爱情坚贞,在天化作比翼鸟,在地结为连理枝,这两树取名“夫妻树”,的确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不少游客在树上系上了一条条红丝带,寄托情思。
过了“夫妻树”景点,我们来到“落水洞”遗址。一道陡壁上陷进去一个半圆柱形的空间,高约三米多,直径一米左右,底下是一个圆形水潭。据介绍,这是由地表水长期沿垂直裂隙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形成。云门山的景点的确不少,令人目不暇接。行走中,我们又遇到一个景点“雪蓑石床”,崖壁上有条“蓑老卧豆岩”的题刻。雪蓑,明代河南杞县人,姓苏名洲,号雪蓑子。才华横溢,个性狂放,游历青州多年,据说有一次他酒后登临云门山,在这块岩石上入睡。晚上下起了大雨,淋湿了他的半边身子,后来在崖壁上刻下“蓑老卧豆岩”的题刻,有次雪蓑和友人到此问其含义,雪蓑笑而不答,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大家恍然大悟。繁体字“頭”的半边淋湿了,去掉“页”字,就剩下“豆”字了。后来我们又在云门山看到他留下的“神在”“鬼斧神工”“超尘离梦”等题刻,的确感到有点不拘小节,恣意挥洒的感觉。行进路上,我们又看到一处石刻“敬神如神在”。我想,这意思大概是崇尚神灵,就要认识到神灵就在你周围,要自觉。和佛教所说的:“人在做,天在看”,是同一个境界。一边走一边想,不知不觉中登上了云门山的主景点“天下第一寿”面前,站在云门大云顶崖壁下平地上,抬头仰望那高7.5米,宽3.7米的大“寿”字,一个个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千里迢迢登云门,今生有幸拜大“寿”。七十多岁的人真的似儿童般天真,这心情绝对不亚于唐三藏师徒四人取经到达灵山时的状态。一个个走到悬崖下,站在大“寿”字旁拍照、摄像,留下历史的瞬间。
我在大寿字西侧看到一块指示牌:“马丹阳打坐像”,但西侧是一片杂树和野草,已没有路。出于好奇心,我拨开杂树野草前行,果然看到崖壁上刻有一个打坐老人的浮雕像。身穿一领道袍,上身前倾,面东端坐修炼。雕像的右上方有三行题刻:“甲意子,王西礽、冀阳书”。雕像左侧有一题刻:“马丹阳祖师打坐真相”。马丹阳。原名马钰,号称抱一无为真人。金代道学家、医学家。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曾与道人丘处机在青州一同传道。马丹阳出身富家,丢弃荣华富贵,一心修道,在云门山苦修苦练,体会以真气调动灵气,与天地共鸣,这种精神层面的体悟和追求,非到忘我的境界是办不到的。
我从马丹阳打坐处返回时,同伴们已在云门洞前留影。我看到崖壁上除了“寿”字外,还有“神在”“云之门”“云洞天开”“东齐秀色”等几个题刻,“寿”字左侧还有两行落款,一行是:“大明嘉靖叁拾玖年九月初九日”,另一行是:“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云门洞的东侧有两个水池,名叫“二龙池”。据介绍,此二井古称“石井”“龙潭”,俗称海眼,东池为宋乾德六年(968年)开凿,西池为宋天禧五年(1021年)开凿,以满足山顶庙宇、道观的日常用水。
云门洞原是一个南北方向的天然洞穴,据史料记载,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天禧五年(1021年)先后两次增扩。洞高4米,宽6米,深10余米。因时有云雾飘绕,穿洞而过,所以取名“云门洞”又有“云门拱璧”“云门悬镜”等名称,为古青州十景之一。我们迎着习习凉风,进入云门洞。云门洞内壁未经修整,保持着开凿时的风貌,石块凹进凸出,大小洞窍布满洞壁。有几个小孩钻进洞窟窿中戏耍,灰岩切面纹理裸露在洞壁,厚的厚,薄的薄,一层压着一层,条理分明。
穿过云门洞,南坡从东到西呈现一条不规则带状平坡,十五米开外都是悬崖,边上有栏杆护围,望下去令人胆战心惊。我们回身望去,这时的云门洞就像是一架巨大照相机的镜头,随着人物的走动,圆圆的镜头里,变幻着远处青州的一个个图景。

南麓的悬崖峭壁上布满了石窟和石刻。云门洞上方的一个题刻:“云门山大云寺”,昭告人们这里原是大云寺遗址。“大云寺”原名“云门寺”,武则天武周王朝(690到705年)更名大云寺,明景泰年间(1450到1457)年迁建云门山南麓。有大小石窟五个,造像272尊。石像雕刻流畅,线条优美,被誉为我国东部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赞誉为:“雕工至为成熟,可称隋代最精彩作品”。经历千余年的沧桑,风雨侵蚀,战火洗劫,“文革”破四旧立四新,小石窟中的佛像大多被清除,与山岩连体的佛像尽皆去头断臂,大窟中的大佛坐像被敲凿得面目全非,千余年的宝贵历史遗产被破坏得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石窟群西侧尽头危崖上有座亭子,名为“烂绳亭”。我在“烂绳亭”中往下张望,下面陡崖一陡到底。在这种地方待在筐里,蚊叮虫咬,风吹日晒,蛇缠鹰啄,饥饿干渴,不死也得亡。世人对李清的结局众说纷纭,各种版本都有。到了大才子冯梦龙笔下,《醒世恒言》里“李道人独步云门山”中李清遇仙得道复出,见故居无存,子孙凋敝,百丈麻绳也在山中烂掉。笔下江湖,圆满结局。但我想,既然如此,那么冯梦龙何不也弄条绳子,弄个筐子,到云门山中去吊一吊呢?


李清八卦故事中的“云窟”倒确有其事。“云窟”在云门洞西侧不远,是一个半米见方的洞穴。现在上面有铁丝网覆盖,四周筑有围栏,以防人员坠入。夏秋之间,由于云门山独特的地质构造,在烈日的强烈照射下,山体中的高温使水分化成气,沿着裂隙挤压上升,从洞窟中冒出,弥漫四散。尤其是在东南风的强劲吹拂下,从云门洞由南向北飞涌而出,蔚为奇观。“云窟”上方崖壁中有当代书法家武中奇的一个书法说明:益都县图志载,每逢夏秋之际,窟内云雾蒸腾,飘逸迂回,蔚为奇观,故名“云窟”。明冯梦龙著醒世恒言中李道人独步云门山篇,即以此为背景。几经兵逐,垢满窟平,现修整复原,以登临览胜。
云窟右上方崖壁上有个洞穴,称作“三丰”洞。我爬上去探视,见洞穴中有石床、石凳、石泉等遗迹。往前望去,里面黑漆漆一片,而且洞中有点儿冷飕飕的感觉,就没敢往里走。据《大明一统志》记载,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号玄玄子),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在这个洞穴中隐居修行,故称“三丰洞”。以前我在影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看到过张三丰的形象,仙风道骨,一袭长袍,临风鹤立,长须飘飘,神仙般的存在。想不到他在这小小的洞穴中蜗居了二十多年,其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真如古哲人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磨其心志。不过,我想金庸写武当,写太极,其中添些青州云门山的笔墨,拍一拍云门山仙境,则更精彩纷呈。


游览完云门山南坡的名胜古迹,我往东侧走去,正欲拾级登高,只见三位同游都在云门洞前阴影中休息,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上去吧,我们在这里等你”。我一想,都是七十多岁的人,走累了也属正常。让他们在这里傻傻地等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大家坐了一会儿就一起返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