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在青州城西,南阳河上横跨着一座单孔虹桥。远远望去,这座桥的跨度很大,凌空横卧在茂密的树丛之中,看样子不像古桥,但是也已经很陈旧了,风剥雨蚀的沧桑显而易见。在南阳河上众多的桥中,唯有它藏在树荫中,平时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兜兜转转地走到桥上,桥有四米宽,五十米左右长,这是一座水泥桥,桥面是水泥板铺成的,上面附着一层黄土,桥两边的栏杆处长满了杂草和野花,栏杆是钢筋水泥的,有的地方已经裸露出了钢筋。显然已经年久失修了。走过桥去,往东再走几十米,突然出现一个隧洞,抬头一看,隧洞是挖在一个十几米高的土山上的,土山上面是一片葱茏的树木。走到洞口,能看到洞那边的光亮。山洞那边是什么呢?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词句便浮现在脑海里,莫非这里也有一处世外桃源!
正在这时,有一位老大爷骑着摩托从桥那边开过来了,突突突地驶入洞中,穿过洞去了。怀着几分好奇和希冀我也钻进洞里,
这是一个人工挖掘的洞,洞壁上还清晰地留着当年挖掘时的镐头印子。土洞大约有三米高、三米宽、五十多米长,隧洞虽不长,但里面却十分静谧、十分凉爽,一个人走在里面,除了有点惬意,还有点神秘,不敢逗留,急匆匆地出来了,便觉得阳光耀眼,这边确实像桃花源一般,山坡上长着桃树、山楂树、和构树。颗颗红了腮帮的蜜桃缀满了枝头,青色的小山楂三五个簇在一起,隐在树叶丛中,构树的果实鲜红欲滴,像结在树上的草莓。前面是窄窄的水泥路,水泥路叫做生产路,是供村民种地用的专用道。随着生产路的上坡,梯田里种有高粱、谷子和玉米。刚才骑车过来的那位大爷,把摩托车停在路边,自己站在地头,正打量着我呢。我问大爷。前面那个桥叫什么名啊?他说,没有名,七几年才建的,是公社里组织人建的。当年建那座桥是为了村里人过河来种地,那时候,河这边一直到搂搂山这一大片,都是果树和山地。以前没有桥的时候,汛期发大水就过不来河,干等着庄稼熟过了头,也收不上来。绕路走,要走到城里的桥再转过来,功夫都搭在路上了。有了桥,却还要翻个大土山才能到这里种地,于是生产队里又组织起来挖隧洞。当年建好了桥,没出一个月就挖好了洞。有了桥,又有了洞,无论河里发多大的水,都耽误不了过河种地和管理果树。少走路、不误工,来回种地就方便多了。老大爷曾亲自经历了建桥挖洞的过程,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我想象着,每当秋收时节,大人孩子肩挑手提,满筐的山楂、核桃,满篓的玉米、高粱,穿梭在洞中,来往在桥上,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那是一种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老大爷接着说,后来,这一带派上了别的用场,再也没有多少果树和土地了,来这里种地的人也很少了。那个桥和隧洞都逐渐地弃用了。老大爷用手指了指前面说,从这里往上走就是大型滑雪场,左边是水果采摘园,右边是王府亲子游乐园,山坡那里有新建的野外露营地、农家乐餐饮酒店等等。老大爷说,你慢慢的转转吧,够转一阵儿的。
告别了老大爷,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发现路边有一间简易小屋,这大概是临时放置农具用的屋子,不过院子打理得倒是挺有情趣的。篱笆围成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收拾得很整齐,种了几种蔬菜,有韭菜、黄瓜、茄子和葱。还用树枝搭了一个架子,上面结着葡萄,也结有宝葫芦,紫色的喇叭花与黄色的丝瓜花在篱笆上争媚斗艳。靠近门口有一个水缸,有石桌石凳。心里盘算着在这里乘凉休息,聚友喝茶,听着鸟语蝉鸣,感受微风送爽,肯定十分惬意。只是院子的主人不在,篱笆门上锁了一把锁,没法进到院子里去感受一番。
现在南阳河上大大小小的桥多了,从哪里到这里来也都很方便。河的两岸处处都有好景色。虽然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就旅游而言,你从别处到这里来,道路可能会好走一些,但是你若想增加点惊喜,不妨从这座小桥上走过,从那个隧洞中钻出来,感受《桃花源记》里那种“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真实情景,确实十分美妙。因为心存着憧憬、有些期待和好奇,便觉得更加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