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潘广珠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3日第9版《读书周刊》登载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丁慈矿先生撰写的《在对子游戏中体味汉字之妙》一文,该文说:顾随“先生早年曾任中学国文教师,上世纪20年代在济南省立女中教书,课余常与同事卢伯屏、程仰秋、王翔千对‘神仙对子’的游戏”,读来既让我们领略到了这种“近乎失传的对子游戏”和“当年国文教师的生活情趣”,又想见“先生们对汉字、对中文的热爱,并从中自得其乐的精神值得当下语文教师深思,当然也可由此生发,创造性地引进我们的课堂和生活”,确实妙趣横生,大有裨益。
但是,丁慈矿先生大概是依据顾随先生的六女顾之京教授撰写的传记《女儿眼中的父亲——大师顾随》(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中第一章“求学之路”第四节“与挚友共度惬意的课余时光”的模糊记载,未能深入细致地了解顾随先生早期的从教、从业经历,无意把对“神仙对子”游戏的地点张冠李戴,谬误成了“济南省立女中”,正确地点应该是位于山东青州的“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简称“青州十中”,即今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的前身。
顾随北京大学毕业时的照片
顾随(1897—1960)原名顾宝随,字羡季,别号苦水,晚号驼庵,河北清河人。1920年夏天,24岁的顾随自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9月,顾随受聘成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因校址在青州,故简称“青州十中”)的一名教员,教国文和英语两门课程,开始了他讲坛生涯的第一站。1921年6月,顾随因不满学校内部的人事纠纷而辞职,并应朋友王少韩的邀请,于当月29日下午6点半乘火车到了省城济南,等待他的是《民治日报》一个暑期的记者、编辑职务。所以,1920年9月至1921年6月底,顾随先生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任教,期间于1921年春,结识刚到该校任教、长他9岁的涿州人士卢伯屏。这是一位真正的仁厚长者,忠诚正直而谦和,他们在青州十中虽只相处三个月,却从此开启了他们终其一生、情逾同胞的兄弟情谊,称之“君子”,视为知己,也为一年半后再次雪夜相聚对“神仙对子”做好了铺垫。
顾随先生在省城济南,先是在《民治日报》馆当编辑、做记者,月薪廿元,还可以顺便找点儿学校中的兼差;到了7月底,同事、好友刘次箫(安丘人,别号矢石先生,正充当省视学)推荐他到济南女子职业学校中学班里兼任国文教员,条件是每周上课8小时、月薪为25—30元;报馆的经理王洛(乐)平也受刘次箫之托,答应给他在第一中学找个位置。8月2日,顾随见到了济南女子职业学校的校长邹少白,并和他谈妥了到该校任兼职国文教员一事。其后不久,顾随即返回河北清河老家探亲,一直到阴历九月廿二日(公历10月22日)才返回济南。10月下旬,邹少白又请顾随兼任该校的英文教员,且词意坚决。顾随碍于情面,不好坚辞,只好应允。这样顾随在济南女子职业中学就同时教国文、英文两门课,钟点为16点,月薪为60元。就这样,顾随先生一面在《民治日报》馆登稿子、编讲义,一面辗转于女子职业学校和第一中学之间,一天上三四个小时的课,虽然多赚了几个钱,但也是精疲力竭,几至病倒。
1922年12月初,顾随应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新任校长周世明(顾随以前在该中学的同事)之请,到该校担任教务主任。但顾随此次至省立十中任教务主任纯系帮忙性质,因为新校长要借他的招牌招学生,而济南女子职业中学的百余名学生则仍要求顾随于阴历年后继续在女职中任教,且辞意诚恳、包围挽留。后经省立十中的新任校长周世明、济南女子职业中学的校长邹少白,以及刘次箫、王少韩诸人协商,顾随不得不每每于风天雪地间往返于青州、济南之间。
顾随做“神仙对子”的原始出处,是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一日深夜《给卢继(季)韶的信》(《顾随全集卷八书信一》,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第412—414页),大致经过如下:
1923年1月21日,是农历的腊月初五,正逢大寒,离春节还有20多天,青州十中放了寒假。“有四位伙计,于早晨乘胶济车晋了省,所以我们留校的人多少都觉得有点寂寞。”学生一走而空,大部分教师也离开学校,校园里一下子空寂起来。当晚,寒风吹着,下起“霰”来,顾随和好友卢伯屏(1月12日下午刚到校,此前顾随邀请他从厦门再回青州十中任国文教员兼指导主任,和新任校长周世明也是“旧同事”)都感到一种“岁云暮矣,风雪凄然”之想。“于是便再邀请了两位还没没回家的同事”——程仰秋和王翔千,“到我们屋里谈天,又买了些瓜子、糖、青果之类吃着。”
清谈原没有好些话,于是仰秋和翔千提议对“神仙对子”,这就是顾随对“神仙对子”的背景。所以,这段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师的寒假风雪夜的寂寞之举,倒不失为一段杏坛佳话。其发生地点,不是“济南省立女中”,而是“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简称“青州十中”,即今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的前身。
关于对“神仙对子”的四位主人公——顾随、卢伯屏、程仰秋、王翔千,我们不妨稍微介绍一下他们当时的基本情况:
顾随(1897—1960)原名顾宝随,字羡季,河北清河人。1920年夏天,24岁的顾随自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9月,顾随受聘成为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因校址在青州,故简称“青州十中”)的一名教员,教国文和英语两门课程,至1921年6月底,顾随因不满学校内部的人事纠纷而辞职,并应朋友王少韩的邀请,到济南《民治日报》做了一个暑期的记者、编辑,时任校长是李汝良(1921年春至1922年10月底在任,字致民,安丘县官庄村人);1922年12月初,顾随又应青州十中新任校长周世明(顾随以前在该中学的同事周正煌,字世明,安丘县人,他担任青州十中校长的时间是1922年10月底至1924年初,于任上病逝)之请,到该校担任教务主任,兼任国文和英语两门课程,至1923年3月又辞职去了济南。此时顾随26虚岁。
卢伯屏(1888—1939)名宗籓,河北涿州人,1917年毕业于京师高等师范学堂,1921年春到青州十中任教,6月26日离开青州十中到北京任教,和顾随在青州十中相处仅仅三个月,“却开启了他们终其一生、情逾同胞的兄弟情谊”。1923年1月12日下午,卢伯屏由福建经上海到青州十中,得顾随推荐拟任“国文教员兼指导主任”,9天之后的晚上,参与对“神仙对子”,他长顾随9岁,当时35虚岁。
山东省立第十中学校的大门
程仰秋(1898—1968)单名璟,江西南昌县人,当时青州十中的英文教员,顾随称他“程老夫子”,实际上比顾随还小一岁。1922年3月左右,曾短时在“曹(州)中学当国文教员”。周世明当校长后,又回青州十中任教,参与对“神仙对子”时25虚岁。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院史官庄·教职工名录》“1931年——1937年教职工名册”有“程仰秋”的名字;黄炎培第一次入川时,四川大学教授程仰秋曾设宴招待他。在《仰秋等招餐,即席赋赠》中有“乡思莼鲈不用牵”的记载;后曾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有台湾省立编译馆同人程仰秋“归途中被击数拳”的记录(据许寿裳1947年3月3日日记、汪毅夫《台湾省立编译馆二三事》及程其恒《纪念先兄仰秋教授》,《江西文献》第35期,1969年1月2日)。
王翔千(1888—1956)名鸣球,号劬园,诸城县相州镇人七村人。7岁入塾。19岁在齐鲁中学肄业,去北京考入清廷创办的译学馆,学德文。1911年毕业前夕,辛亥革命即将爆发,他接触了一些西洋文化和进步书刊,同情与向往革命。山东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被称为“山东红色教父”。1922年10月,受中共济南支部委派从济南育英中学,与其弟王振千(1890—1955)对调,到青州十中任国文教员,暗中开展革命活动,其间发展了青州最早的共青团员李殿龙、刘子久。三个多月之后,因“青州天齐庙事件”又与其弟王振千对调回济南。他参与对“神仙对子”时35虚岁,和卢伯屏同岁。
顾随对“神仙对子”的地点在当时的“山东省立第十中学”,简称“青州十中”,即今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的前身,再具体一点就是顾随的宿舍——“我们屋里”;时间是1923年1月21日“晚上”,农历腊月初五,正值大寒节气——“风雪凄然”;人物有四,提议者为程仰秋(25岁)和王翔千(35岁),参与者为顾随(26岁)和卢伯屏(35岁),四人均国文功底深厚,都曾任国文教师,且程仰秋和顾随又兼任过英文教师,王翔千精通德文,非现在一般语文教师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