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专题
 
标题导航
《李清照与青州》 首发式在李清照纪念祠举行
若过青州须吊古 范公祠下石泉深
丹青绘盛世 翰墨谱颂歌 翰墨青州·2023书画艺术节开幕
冬日的古城银装素裹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若过青州须吊古 范公祠下石泉深

  

 ◎本报特约撰稿 李森

提起一座城市,你最先想到什么?我认为是她的历史名人,确切说是最具人格魅力并能感动这座城市的伟人。青州位处齐鲁大地腹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乃著名的华夏古九州之一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放眼青州千古风流人物,当奉北宋第一名臣范文正公仲淹为巨擘。千百年来,知青州范仲淹光耀史乘,余烈遗芳,成为一方民众心中的骄傲与自豪。身为封建时代贤臣良吏的杰出代表,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实值深长思之和表而出之。
北宋时期,青州作为京东东路首州和安抚使司治所,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东方大都会。明道中(1032~1033年),知青州夏竦明确言称:“国家制天下,肇有十八路,京东首焉。西起甸服,东渐淮海,南略洙泗,北际河濮,关防之要,控制之重,城闉之大,室居之盛,青复首焉。”正因如此,朝廷十分重视知青州人选,所谓“海岱之区,地望攸重,岳牧之任,邦选甚隆。”于是涌现出一批结缘青州的令人仰视的历史级别人物——曹彬、寇准、王曾、夏竦、富弼、范仲淹、文彦博、庞籍、欧阳修、赵抃、曾布、刘挚、黄裳。时至当下,故老犹传“十三贤”之美誉。其中皇祐三年(1051年)曾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的到来,最使古州增辉,青城添色,极大地提振了青州影响力。
范仲淹一生以身许国,戍边西北抵御西夏,推行庆历新政变法,建树卓越无须多言,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他永久的丰碑。这是震撼中华民族的强音,迸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炽热爱国情怀。此乃范公人格魅力之所在,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原因。范仲淹主政青州,已是庆历六年(1046年)写出《岳阳楼记》五年后的六十三岁高龄,这里是他人生仕宦的终点站。其在青州,前后不过一年时间,风烛残年却多惠政。一是面对青州灾荒,奏请朝廷留足一年军粮,其余全部赈灾救民。二是青州百姓田赋需运博州(山东聊城)交纳,范仲淹将田赋折价,派遣官吏携款前往博州购粮代交,不仅免除青州百姓长途运输劳苦,而且发还了剩余钱款。“青民因立像祠焉。”青州人自发为他建造了祠堂!三是传说当时青州流行红眼病,范仲淹用醴泉水熬制草药,控制住疫情蔓延。知青州范仲淹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尽心尽力、不负苍生的父母官形象,赢得百姓深切爱戴,留下千古美名。
明正德间,大藏书家、左佥都御史邵宝赋诗《赠户侍王德华分赈东行》,语重心长地提醒即将出京赈灾的挚友——户部侍郎王琼(字德华):“燕山东去马骎骎,百姓应知使者心。野有赭衣人似兽,途多菜色米如金。天开岱岳增新观,春到甘棠复旧阴。若过青州须吊古,范公祠下石泉深!”在邵宝心目中,自京城赴山东遥遥数千里路途,唯有青州范公祠分量最重,是最该凭吊的名胜古迹。“若过青州须吊古,范公祠下石泉深!”邵宝这不独是在友情示意王琼,更像是在喊话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要向深得民心的知青州范仲淹看齐。今日读来,仍不失为青州应该对外广而告之的上佳宣传用语。我辈仰望范公,当不忘感念五百年前封建人臣邵宝对他的眷顾与推介之功。
清顺康时,大名鼎鼎的杰出思想家顾炎武游历齐鲁,来到青州,依然不忘拜谒声名远扬的范公祠。这位反清复明志士心怀对范仲淹的无限敬仰之情,痛惜大明亡国悲剧,咏出一首《范文正公祠》直抒胸臆:“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已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顾炎武不胜感慨明朝没有像范公这样的卓越贤臣抵抗外族侵略,保卫社稷,并表达了自己见贤思齐的忧乐心情。如所周知,梁启超归纳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即源出顾氏思想,意为国家的盛衰是全体人民的责任。这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样闪耀着震烁千古的爱国情怀,足以壮我华夏民族魂。
顾炎武离青半世纪后,远在京城励精图治的雍正帝也将目光投向了千秋楷模范仲淹,他郑重其事地向群臣高度评价这位知青州的历史功绩:“如范仲淹之治青州,广施惠政,溪泽忽涌醴泉,此皆载在典籍,信而有征者,并非朕褒扬。”这是范公辞世六七百年间,被封建帝王推崇为官员榜样的典型事例。青州幸运地因由范仲淹而博得了北京最高统治集团的垂注,提升了知名度。还应看到,雍正帝勤于政务,自诩“以勤先天下”,对于维系“康乾盛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无疑是一位深切服膺范公的有为帝王。
知青州范仲淹不仅在明清北京君臣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存在,迄至近世“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空前危机,范仲淹又进入了宣传发动群众、积极主张抗日的爱国名将冯玉祥的眼帘。1934年春,风尘仆仆的冯玉祥莅临青州范公亭,似如约而来,他盘桓留恋,手书对联一副并刻石纪念:“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儿。忧乐关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将军壮怀激烈,倡导学习范公,从者为之慨叹。今之游人,焉能无感于斯联?冯玉祥的专程凭吊,再次让古老的范公亭发出了耀眼光芒,这是青州人津津乐道的光荣自豪史。颇值一提的是六年后的1940年,冯玉祥又创作《我》诗,情动于衷地表白道:“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此志不移,誓死抗倭。”我们肃然起敬于冯大将军一生为国的凛然正气时,在他身上仿佛又看到了范公影子。
人都是环境中的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物。自北宋以降,范仲淹人格魅力长久地熏陶了青州这片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州人胸怀天下,自强不息。仅以明代中后期的青州人为例,便可得到充分说明。正德崇祯百余年间,青州籍官员中位至六部尚书的朝廷重臣即有陈清、陈经、石茂华、王基、邢玠、冯琦、钟羽正、赵秉忠、董可威、曹珖十人之多,他们无不为共同的道义追求而心仪膜拜青州范公祠。东方古州英贤辈出,极一时之盛,映照北宋“十三贤”,成为青史新奇观,可谓良有以也。
现青州著名的范公亭公园,实发轫于范仲淹知青州时。公园建筑主要包括范公亭、范公井和范公祠,其中井亭一体,又称“范公井亭”,范公祠则系当初青州百姓为感念范仲淹体恤民情而建的祠堂。三者于历史上屡经兴废,今主体建筑为清末民初风格。公园内唐楸宋槐,枝繁叶茂,亭祠错落,景色宜人。北宋王辟之在所撰《渑水燕谈录》书中记有范仲淹主持创建范公亭、范公井的过程,并深情隽永地述说了他对这方宝地的赞美之辞:“皇祐(1049~1054年)中,范文正公镇青,龙兴僧舍西南洋溪中有‘醴泉’涌出,公构一亭泉上,刻石记之。其后青人思公之德,目之曰‘范公泉’(后称范公井)。环泉古木蒙密,尘迹不到,去市廛才数百步而如在深山中。自是幽人逋客往往赋诗鸣琴,烹茶其上。日光玲珑,珍禽上下,真物外之游,似非人间世也。”当年美景,宛然眼前。
范公亭公园虽处青州河谷洼地,却是众望所归的一片精神高地。我们欣慰地看到,范公去后千载,精神家园内青州人至今一往情深,聚首赞范公,如对古人。一代伟人范仲淹已与范公亭、范公井、范公祠同归不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