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一对新人举办公共自行车婚礼
本报记者 郭庆滨 通讯员 崔广杰
3月21日是青州市王坟镇胡宅村农民张成家大喜的日子,这天,他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自行车婚礼,租了15辆公共自行车娶回了自己的新娘马兰霞,这对来自山区小夫妻在用实际行动,崇尚低碳环保,让迎亲车队用上公共自行车,在用那抹象征生命的苹果绿和象征热情的橙红来见证他们的爱情。
这是一对新人的迎亲现场,对张成家来说再也熟悉不过的仰天山路在今天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这段熟悉的道路上,张成家将开启他人生中特别的一段旅程--迎亲。
但他们却摒弃传统的汽车接亲方式,采用数辆绿色环保的公共自行车作为接亲的交通工具,独特的接亲方式不仅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帅气的张成家胸戴红花,漂亮的新娘马兰霞身披婚纱,在13位亲友的陪伴下,骑着15辆印有青州市公共自行车标志的环保自行车出发。
新郎张成家告诉记者,他主要是想提倡一下节能环保绿色出行,为保护当地环境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也节省一笔费用,节约一点,把租婚车的费用省下来花在别的地方。
一旁的新娘马兰霞说,她们选择自行车作为婚车,觉得也是一种创新,对一辈子一次的婚礼也比较有纪念意义,以后想起来感觉会很好。
当初,在婚礼之前,小张一下子说出自己的这个想法时,本以为家人会反对,可没想到,亲朋好友和家人都表示支持。
3月21日清晨,明媚的春光中,这支由统一模式的公共自行车组成的迎亲长队,在山区一路穿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围观的村民告诉记者,用自行车迎亲这件事非常好,非常节省,剩下了一笔不少的钱,这样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好处。
另一位村民则表达了这样的想法,这种做法打破了以往老观念老风俗习惯,用自行车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这项活动。同时他也希望这对新人白头偕老,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对于小张和小马婚礼追求绿色环保,迎亲车队采用公共自行车,交通运输部门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市交通运输局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广来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全体市民的认可,但是作为婚车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支持自行车项目,推动公共自行车事业持续发展。
记者从青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最近,青州公共自行车已被列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今年青州还将新建公共自行车站点80个,新增公共自行车2000辆,目前,青州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506个,投放自行车10000辆,实现了主城区、开发区、各旅游景区的公共自行车网络服务全覆盖。近年来,青州大力推广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区道路、公园、绿地、景区、小区和单位院内随处可见。自行车日使用量达到10000人次以上,骑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青州市民出行新时尚。
.jpg)
为“绿色”婚礼叫好
庆滨
3月21日,青州市王坟镇胡宅村小伙张成家用公共自行车迎娶新娘马兰霞,移风易俗,以实际行动提倡节能环保,反对铺张浪费,赢来乡亲们的一片赞誉。
用自行车迎娶新娘,倘若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算不上稀奇,那时候生活艰苦、汽车罕见,还有用小推车接送新娘的。但在如今,婚丧嫁娶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攀比风盛行,年轻人结婚都流行用宝马、奔驰等高级轿车接送新人,有些为了讲排场,婚车竟然排出二三里路远。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喜事新办等婚育新风,但家庭个人消费难以向制止公款消费那样出台明文规定,只有靠好的社会风尚来引导。
今年大年初三,台湾一男子在“忌嫁娶日”完婚,用殡葬车迎娶新娘,可谓标新立异、颠覆传统。王坟镇这对年轻人,新郎曾经出国打工,见过世面,新娘子美丽善良,善解人意,小两口能够冲破世俗观念和“无春之年不宜结婚”的封建迷信思想,举办一场既简朴而又时尚的绿色婚礼,实在难得。
不讲究排场的婚礼,低碳环保,简单而有意义,应该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