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翠花香润“青”州
——青州园林绿化建设走笔
本报记者 郭庆滨
4月,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漫步青州街头,到处是繁花嫩叶,冉冉花香,无数不见经传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无数寂寞单调的街巷植上了绿树,诸多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打造为街头绿地。目之所及,翠色欲滴,生机盎然,一座生态古城喷薄欲出!
青州,三山叠翠,四水环绕,障城如画,美不胜收。如何更好地集聚山水灵气,彰显生态优势?
近年来,青州市提出了“种树就是种文化”、“种树就是种历史”的工作理念,着力于打造以山地森林、城市森林、河道森林、道路森林为主体,镇村、庭院、小区、街头绿地为补充的森林城市体系,打造生态青州,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青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6.54%、42.19%和25.34平方米,青州之“青”名不虚传。
道路绿化添景观
青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绿化观,在绿化工程建设上注重文化品位和塑造人文景观,着力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因地制宜、随形就势的地形整理,科学搭配,合理密植,将青州的历史文化引入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中,使青州园林处处渗透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突出绿化效果,园林部门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积极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大力推广宿根地被和自播能力较强的草本花卉,营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郊野气息的自然景观。在种植设计方面,注重科学搭配、合理密植、适地适树等问题,合理调整基调树种和变调树种的比例,科学配植乡土树种,合理搭配草本花卉。着重突出“多花、多彩、多果”特色,通过合理的配植达到一路一品、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小区绿化别具匠心
改变传统绿化模式,创新性地增加庭院绿化和垂直绿化等绿化形式,成为青州园林今年的一大亮点。
针对部分庭院房前屋后存在闲置地、边角撂荒地的现象,专门成立了技术指导服务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产权谁负责”的原则,引导各单位见缝插绿、破墙建绿、破硬建绿、应绿尽绿,引导绿化向墙面发展、向屋顶发展、向空中发展、向停车位发展,引导推广应用乡土植物,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庭院的绿化覆盖率和叶面积系数。截止到目前,先后为153个单位和乡镇街办进行了技术指导,对城区100多家单位、企业的庭院进行了绿化改造。
公园绿地持续增加
从2011年开始,青州把新建改造街头公园列为当年政府为民办好的实事之一,此后,连续两年,都把新建增街头绿地面积列为政府为民办好实事之一。
仅去年,青州便投资近千万元,新增尧王桥、龙山遗址公园、海岱路等街头绿地10处,新增街头绿地面积5.11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城市风貌。在街头公园中开辟步行小道,设置体育器材,让人切身感受到园林观赏、消遣娱乐、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释放带来的好处。
随着青州绿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绿化面积大规模递增,城镇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街区绿化纵横交错,点线结合,各具特色,形成了“街街有树、处处见绿、一街一景”的街道绿化特色。
此外,去年青州市投资近3亿元,围绕西南山区主干道、风景名胜区及水库河道等可视范围内主干道完成成片造林6.9万亩,植树1442万株,新增绿地166万平方米、林地面积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6%。今年,青州市计划成片造林6万亩,植树1280万株,新绿化道路5条,新建绿地公园9处。春季绿化计划完成造林1万亩,林网道路绿化250公里,植树280万株,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潍坊标准。现在,春季造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古城无处不飞花,千娇百媚尽芳华。青州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重视生态平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了城市绿化美化与城市建设的同步发展。蓬勃发展中的新青州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行,谱写“绿”的新篇!
 吕长胜.jpg)
“青”州美景 吕长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