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要闻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民生社会

第4版
摄影·广告
 
标题导航
端午小长假青州待客17.8万人次门票收入216万元
近万名学生参加中考
青州荣获“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青州四项目入选省级非遗
国土执法监察实现“天上看、地上管、网上查”
青州获批全省工程机械出口基地
用一担担姜担起诚信的人
出租
青州在线
尧王红木家具
长岛金融海参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一担担姜担起诚信的人

  

——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郭庆刚
本报记者 郭庆滨

      有人说他是诚信的代表,把农村人最朴实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有人说他是良心的代言人,一句“欠债不能欠良心”感动了无数人。他就是青州市东夏镇双庙村普通农民郭庆刚。4年多时间,他还清了本不仅属于自己的120万巨债,这段诚信佳话传遍大江南北,被人们誉为“用一担担姜担起诚信的‘农民哥’”。
      自2006年起,郭庆刚与戴某一起做大姜生意,生意过程中,以戴某为主。为此,郭庆刚给予了戴某最大的信任,资金和销售帐目都由戴某负责。在当地,农民销售大姜,都采取先赊后销的模式。
      2008年,戴某与郭庆刚分别给302户姜农打下了120万元欠条,其中戴某打欠条72.55万元,郭庆刚打欠条48.2万元。而戴某要回的姜款却始终没给郭庆刚,年底,对方携带百万货款资金不见了踪影。
      消息不胫而走,上门送姜的农民变成了要账的“债主”。面对困境,郭庆刚没有逃避,“戴某走了,我还在!他留下的债,我来还!”,他一诺千金:“所有的欠款我一个人还!”
      瞬间,郭庆刚变成了百万“负翁”。最初,姜农还担心他还不起钱,不敢把姜赊给他。经过短暂的困难期,人们发现,郭庆刚是讲诚信的,他不仅没有跑,反而想方设法凑钱还债,有好心,够实诚。于是姜农再度把姜交到他手上,甚至主动提出卖姜的钱不用着急还。而一家大姜加工公司听说郭庆刚事情后,也主动帮助郭庆刚打开销路。
      为了尽快还清欠款,郭庆刚没日没夜地干。生意忙时,晚上打通宵装集装箱,白天走村串户收大姜,很难睡上一个囫囵觉,一天的饭都忘了吃。他的妻子、女儿都在洗姜厂里忙生意,赚钱还债。去年10月,郭庆刚的妻子被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后,一家人仍然偿还了15万多元的债务。
       郭庆刚做一年生意能有二三十万元的利润,但他们一家人却过得极其清贫。想到妻子跟着自己吃苦受累,孩子连肉都吃不起,这位总是挂着憨厚笑容的汉子,深夜里,一个人经常是泪流满面。
      几年来,他每天的饭菜总是煎饼、馒头和咸菜,没买过一件新衣服,郭庆刚用的手机还是六年前花100多元买的“老头机”,他最值钱的东西便是用了8年的旧款2轮摩托车。但是,洗姜厂每年2.6万元的租赁费,20多个工人的工资,他没欠过一分钱。
       4年半时间,1500个日日夜夜,郭庆刚无怨无悔地坚持,他把“欠帐”充清了,却将“诚信”累积的越来越厚,替人还款的郭庆刚,被许多人誉为“用一担担姜挑起诚信的‘农民哥’”。都在说中国梦,他的梦想是让周围更多人讲诚信,从诚信中获得财富。
      时代呼唤新风尚,传播道德正能量。他的感人事迹经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好人得到了好报,姜农送货上门络绎不绝,许多客户也找上门来做生意,郭庆刚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