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文化惠民工程得民心顺民意
【编者按】
文化建设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市推动转型科学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青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乘着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青州将文化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招商和转调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纷纷上马,有力提升了“文化青州”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了青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发展强市转变的进程。本报今日起开设专栏,系列报道全市文化建设情况,敬请垂注。
本报讯 (记者王青和)今年以来,青州市努力抓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买服务”方式,大力实施“公益大舞台 欢乐进万家”、“千场大戏送农村,公益舞台乐万家”、“每村每月一场电影”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既努力叫响了“东方花都 文化青州”品牌,又在城乡各地形成了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可喜文化氛围。
全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镇(街道)文化广场建设、镇街道文化站(中心)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目前,全市13个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建有符合标准的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31个,年均放映电影10000余场次,实现了每村每月一场电影的目标。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共享性和多元性的原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制定了推进镇、街道文化广场建设意见,截至目前,6处以上的镇、街道启动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到2013年底,全市各镇、街道将全部启动建设高标准的文化广场,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全市80%的行政村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基本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在已建成915家农家书屋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建设87家农家书屋,到年底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达标率达到100%。
1100场演出真正实现每村每年一场戏文化惠民目标。今年以来,青州市委、市政府继续以“政府买服务”方式,举办“公益大舞台 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制定演出实施方案,依托当地“十大文化艺术团体”,在全市城区和镇、街道、社区轮流进行演出。从2月中旬开始为十大文艺团体进行了演出时间、演出场地的安排,每月提前下发演出计划表。十大文化艺术团体中每个团体2013年平均演出110场,全年计划演出共计1100余场,真正达到每村每年一场戏的文化惠民目标,将有利于深入挖掘青州文化内涵,用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目标。
“千场大戏送农村,公益舞台乐万家”真正让人人享受文化。自今年4月份“千场大戏送农村,公益舞台乐万家”活动启动以来,十大文艺团体为当地居民群众奉献了精彩的演出,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好评。据悉,到今年上半年,十大文艺团体已在大明衡王城、东夷文化标志园广场、宋城大舞台、北城花园、驼山广场,以及弥河镇、何官镇、经济开发区、黄楼街道、王坟镇、王府街道、东夏镇等地的社区、村庄免费演出506余场,节目形式丰富多彩,有合唱、通俗歌曲、民歌、相声、小品、舞蹈、大型传统京剧、吕剧等表演,观众人数平均每场800余人次,总人数达80万余人次,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创造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艺术氛围。同时,青州市鼓乐团、青州市姊妹艺术团、华艺剧社等10多个文艺团体和组织也纷纷要求加入文化艺术团体行列,目前正在研究上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