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013年8月16日四版)
九月初,宗泽以朝奉郎、直秘阁、知磁州,带了十几名老弱士卒匆匆北上。南逃的人们见了都十分惊奇,有人劝说:“敌已犯真定矣,虽往何益?”宗泽一笑置之。宗泽在途中所作的《早发》一诗,形象地表明他对如何抗金早已胸有成竹:
个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宗泽的“胸中策”,就是依靠群众抗金。磁州经过上次金兵南侵的大肆破坏,已满目疮痍,几难再守。然而宗泽充满信心,大力发动群众修缮城墙,疏浚护城河,招募士卒,组织义兵,施行兵民合一、边耕边战的办法,“应者云集”。又尽府库所有,还拿出自己的俸银.高价购买粮食数万斤,备足军粮。在宗泽的感召下,百姓纷纷“争献金谷”,支持抗金斗争。不到一个月,磁州防务重新建立,并组织起一支上万人的武装队伍。宗泽清醒地看到,仅靠一州的力量,孤军作战,是难以与金兵抗衡的,于是上疏朝廷,建议“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养精兵二万,敌攻一郡,四郡应援,则一路常有十万兵”。钦宗对宗泽提出的联防抗金的正确主张,虽口头表示赞许,但他无心抗金,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时真定频频告急,朝廷却置之不理。宗泽极为愤慨和不安,上了《条画边防要策与勤工之议》,并要求朝廷立即派兵援救。朝廷却把责任推给宗泽,只授予宗泽一个“河北义兵都总管”的空头衔,命他率所部进援真定。宗泽立即率部奋勇进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未能打破金兵对真定的重重包围。真定陷落后,宗泽只得退回磁州。
真定是宋朝北部的重要门户。金兵攻破真定后,迅速向黄河推进。金帅斡离不事料宗泽驻守的磁州不易攻取,便绕道东行,欲从李固渡渡过黄河。当时,河南有宋将折彦质部12万人驻守,但他们一闻金兵的鼓声就不战而逃。金兵顺利渡过黄河,直扑开封。斡离不为了防范宗泽率部从背后袭击,分遣数千骑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登城,指挥战斗,命士兵以神臂音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势后,乘势打开城门纵兵追击,杀敌数百,“所得牛马金帛尽以赏军士”。这是宋军首次击败金兵,极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军民的抗金斗志。
这时,斡离不企图以议和为名将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诱骗到金营,命叛未投金的宋朝和议使王云返回开封,传言只要派遣赵构前往金营议和,和议一成,金兵即退。钦宗对此求之不得,便命赵构为和议使,和王云同赴金营议和。对此举宗泽上疏坚决反对。当赵构等途经磁州时,宗泽出城迎接并向赵构指出:“闻敌人由大名渡河矣,……以泽观敌情,岂有肯和之理哉?特设诡词欲挽致大王耳!”赵构犹豫不决,于是宗泽劝说赵构去嘉应侯祠占卜以决去留。群众闻讯纷纷前来。王云往返金营议和时,曾大肆吹嘘金兵的强大,并以坚壁清野为名,毁坏民房,收缴粮食,百姓恨之入骨。当赵构等从嘉应侯相出来时,人们看到王云,齐声怒斥道:“清野之人真奸贼也!”一拥而上,把王云乱刀砍死。后赵构命人检查王云的行囊,从行囊中所藏的信件和实物证明,王云果真是金国的奸细。赵构决定停止北上,但又不相信宗泽能固守磁州,第二天便逃往相州。
同年十一月,东西两路金兵先后抵达开封,并将开封城团团包围。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钦宗举棋不定,仍一味乞和。乞和无望之时,才慌忙派秦仔等持“蜡诏”潜出京师前往相州,封康王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命他们尽起河北兵马勤王。但钦宗不敢依靠和发动开封军民抗金,却荒唐的依恃市井无赖郭京的所谓“六甲神兵”保护京城。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六甲神兵”遇敌即逃,金兵乘机攻上开封城头。但由于开封人民自动奋起抵抗,金兵也不敢贸然入城。于是斡离不等又打起“议和”的旗号,利用宋朝统治集团镇压开封人民的反抗,搜缴开封的财富。宋朝廷完全被金帅玩弄于股掌之中。
十二月三日,赵构在相州建立兵马大元帅府,传檄各地勤工之师赴大名府集合。这时,宗泽率孤军正在进攻有金兵重兵把守的李固渡,欲图切断金兵北撤通道,迫使进攻开封的金兵撤退。在战斗中,宗泽不畏强敌,连破金兵30余寨,夺得资粮无数。宗泽接到了赵构的传檄,随即率部从李固渡返回磁州。部署了磁州的守卫后,率领2000士兵,顶风冒雪,率先赶到大名。宗泽一见赵构便提出:“京师受围日久,人援之策不可缓”,要求及早确定出师日期。赵构并无进兵之意,打着勤工旗号集合军队,只不过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夺取帝位。赵构谕令宗泽就副元帅之职,并代朝廷加授宗泽为集英殿修撰,加以笼络,对从速进援的建议,则以“从长计议”婉转拒绝。汪伯彦等窥透了赵构的内心秘密,进行投机钻营。不久,朝廷派人送来钦宗的手诏,令“大元帅康王将天下勤工兵,总领分屯近甸,以同济难,无得轻动,恐误国事”。于是,围绕要不要进援开封,在大元帅府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汪伯彦凭藉手诏,公然反对进援开封。宗泽一针见血地指出:京师已被金兵所控制,钦宗的手诏必是金兵胁迫下所写的,是敌人的缓兵之计,“岂可深信,以贻后悔”。主张从速进兵救援。为避免“有违诏旨”,可声称“军中久不闻天子诏令,愿见君父。既曰通和,请(金兵)亟退师,设有诡诈,则吾兵已在城下”,就可以击破敌人的阴谋了。开封陷落后,广大将士群情激愤,纷纷要求进援而宗泽又一再坚持,赵构只得拨出一部分军队交给宗泽,命他率领先往开德,并称自己将率主力部队随后进发。十二月底,宗泽率军离开大名,向开德进发,声称康王赵构在自己军中,接连与金兵打了13仗,连战连捷。斡离不信以为真,胁迫钦宗下诏令赵构进京,以除后患。当宋臣在金兵的监护下,将钦宗手诏送到开德时,宗泽令将士放箭,把他们赶跑。宗泽在开德一带奋勇战斗时,赵构不仅不率兵跟进,却辗转向后撤往东平、济州。
靖康二年(1127)二月,开封的政局发生了严重变化,金人把出城议和的徽宗、钦宗拘押,北宋王朝瓦解。赵构装腔作势发布檄文,下令勤王,但并无行动。宗泽连连致书各路勤王军首领赵野、范讷、曾懋等,约期向金兵发动进攻,也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宗泽毅然决定率孤军奋进,一举攻克南华。金兵绕过南华,进攻开德、濮州,企图造成南北夹击之势,逼迫宗泽后撤。宗泽早有部署,适时派兵增援开德、濮州,击败来犯之敌。接着,宗泽率军进至卫南。先头部队报告,前面就是金兵大营,有的将领有些犹豫,宗泽说:“以将孤兵寡,不深入重地,不能成意外之功”。宗泽率领将士向金营发起猛攻,并击溃前来增援的各路金兵,进占韦城。宗泽估计金兵会趁夜反扑,当机立断,率军连夜返回南华。是夜,金兵果然偷袭韦城,得空营,大惊,不得不佩服宗泽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从此,金兵“深沟自固”,不敢出战。躲在后方济州的赵构,一直按兵不动,坐视宗泽孤军苦战。宗泽在战斗中虽取得一连串胜利,但毕竟兵力有限,难以打破金兵对开封的重重包围。
金兵将开封洗劫一空后,又见宋朝的勤王军渐渐迫近,于是图谋脱身之计。册立原宋朝宰相、投降派头子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企图藉这个傀儡政权以维持其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四月初,金兵挟持徽、钦二帝及后妃、宗戚等3000多人和大量财物,分东西两路秘密北撤。沿途也横遭浩劫,10多万中原人民被驱掳北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祸”。消息传来,赵构痛哭流涕,呼号“救援君父”。其实他是猫哭老鼠,内心庆幸徽、钦二帝被掳,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提供了良机,转而谋划如何取得并巩固帝位。宗泽则怀着对宋王朝的一片忠心,立即率军渡过黄河,北上截救二帝。可是,这时金兵已北去多时,又得到张邦昌叛国称帝的消息,于是宗泽决定先回师讨伐张邦昌。一面派人从间道驰往开封,张贴《抚慰京城士庶檄文》,以安定民心;一面上书赵构,抨击张邦昌投敌窃国的罪行。赵构对张邦昌另有打算,极力为之辩解,说什么“或出权宜,未当轻动”,阻止宗泽讨伐张邦昌。张邦昌称帝后,就陷入一片唾骂声中,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张邦昌抬出了废后元祐太后垂帘听政,下诏令赵构继承帝位。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带位,改年号为建炎,他就是宋高宗。从此开始了南宋时期。
出任东京留守重建京师防务
高宗爬上皇帝宝座后,一心考虑如何确保帝位。他深恐徽、钦二帝返回,自己的帝位得而复失,决意向金朝统治者妥协退让,以求苟安于东南。他任用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操纵朝政,贯彻其意图。但为了对付混乱的局面,防备金兵再次南下,也不得不起用深军众望的主战派首领李纲为宰相,“以收人心”,稳定政局。
在高宗的支持下,黄潜善、汪怕彦加紧割地求和、避敌东南的妥协投降活动,不断派使者前往金国,以探望、迎请二帝为名,试探投降条件。甚至叫张邦昌致书金帅,表达“愿以黄河为界,割让两河之地”的意向。为了表示诚意,禁止把高宗即位的敕文下达两河各地。黄、汪深恐宗泽被任职朝廷,割地求和会毁于一旦,暗中唆使高宗将他调任襄阳知府。
建炎元年(1127)六月一日,宗泽进京晋见。此前,宗泽在《贺康王即位表》中就提出,希望高宗担负起“嘉靖中兴之事,戡除外侮之凶残”的重任。宗泽这次进京后,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意愿完全相反,割地求和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朝廷,自己竟被安置到后方的襄阳。于是,他接连给高宗上了《条画四事札子》、《乞毋割地与金人疏》。前者着重批评高宗用人不当,赏罚不公,这里显然是指责用黄潜善、汪伯彦主持朝政不当,也包括对自己的安排不妥;后者猛烈抨击割地求和的主张,指出“为是说者,不忠不孝之甚也”。高宗也感到将战功卓著的老将置于后方难以自圆其说,便改任宗泽为青州知府。李纲也是六月一日到达南京的,他主张坚决抗金,对汉奸卖国贼深恶痛绝。他一见高宗就表示:“陛下必欲用邦昌,第罢臣勿以为相”。迫使高宗将张邦昌降职,最后予以“赐死”。李纲、宗泽旗帜鲜明的反对妥协投降,有力地打击了主和派的嚣张气焰。接着,李纲积极部署两河的抗金工作。宗泽感到青州并非抗金的冲要之地,难以实现自己抗金卫国的抱负,便上书李纲,表达自己抗金的决心,反映了河东各界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要求。李纲非常敬重这位老帅,视为是自己最可信赖的战友。当时开封尹、东京留守相继出缺,就极力推荐由宗泽出任。高宗接受李纲的建议,先任命宗泽为开封尹,不久又加职延康殿学士、迁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李纲还派遣主战官员张所为河北西路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主持河北、河东的抗金事宜,加强了抗金第一线的领导。
宗泽受任开封尹后,对前景充满信心,立即走马上任,正如他在途中所作《雨晴度关》诗中所写的: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
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认为只要训练好军队,会集各方面力量,必能打败金兵,恢复昔日开封的和平繁荣景象。 (宗立成)
(山东尧王集团特约刊登)

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