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艳情
□刘继孔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此诗出自《诗经·南风》,意思是:南山雄伟高大,雄狐傲慢狡诈。鲁国大道平坦,文姜由此出嫁。既然妹已出嫁,为啥兄还想她?这是齐国人讽刺最高统治者——齐襄公与他妹妹文姜私通乱伦的诗句。
齐襄公兄妹乱伦一事,在《史记》中有所记载:“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僖公封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复通”二字,说明齐襄公与其妹不仅通奸,而且不止一次。
襄公的父亲齐僖公,名禄父,为齐国第十三代国君,在位33年。僖公的父亲齐庄公,名购,在位64年,父子二人治齐近一个世纪。这期间,齐国国势强盛,史称为“庄僖小霸”。僖公虽然治国有方,治家却不够严谨,竟生出几个败坏人伦的子女。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做诸儿、纠、小白。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纠死于与小白争夺君位的残杀中。诸儿是世子,即齐襄公。
齐僖公的几个女儿,俱是天香国色。二女儿尤俏,生就的风花雪月、聪明伶俐、博学多才、文赋超群,被父亲亲昵地称为“文姜”。世子诸儿面白唇红,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嗜好酒色,见妹妹美貌绝伦又举止轻薄,便存心戏淫。文姜妖冶轻佻、放荡不羁,与兄长一拍即合。二人经常淫言秽语,甚至在市井间嬉笑调闹,为寻常百姓所不齿。
没有不透风的墙,僖公闻讯后,决定把刚满16岁的文姜嫁出去。齐国公主出嫁,非他国世子不可。恰齐国与郑国结盟,郑国世子姬忽是理想的门婿。然而,当齐国向郑国求婚时,却被郑国拒绝了。郑国拒婚的理由在《左传》里有记载:“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看上去,郑国是借齐强郑弱而拒婚,实际上是文姜名声不好,郑大子姬忽不愿纳浪妇为妻。
文姜不仅美妙绝伦,而且颇具军事治国天才,素为列国王孙公子所倾慕。她秉性矜持,得知郑国拒婚,既羞又恨,郁闷成疾,卧床不起。诸儿暗中庆幸,难得这绝的妙机会,以探病为由溜进了妹妹的闺房。文姜病恹恹地歪在绣榻上,抬头望见兄长进来,满腔的幽怨化作泪水,粉脸儿哭得梨花带雨,反倒显得更加凄艳妩媚了。诸儿春心荡漾,激情难以把持,顾不得宫女们在旁,竟然坐到床沿上,摸着妹妹并不发热的额头,嘘寒问暖。随即又撩开衾被,捉住妹妹白嫩似藕的胳膊,上上下下地摸索,两眼竟然不错珠地盯着妹妹那欲遮还露的丰满乳房,馋得口水直往下滴。文姜芳心潮起,激动不已,伸出白嫩的双臂勾住兄长的脖子,樱桃小口咂咂张翕。诸儿心猿意马,早已按捺不住欲火,搂起妹妹就亲吻……
恰在这时,门帘掀动,齐僖公踱进闺房。诸儿慌忙推开妹妹,做贼心虚地表白:“我、我探视妹妹来了……”齐僖公目睹一切,大发雷霆:“这闺房是你男子随便出进的吗?滚!”
齐僖公的气不打一出来,大女儿宣姜与她舅舅偷奸,已经弄得满城风雨,叫他无地自容,眼下这双狗儿女再乱伦那还得了?他决定早早为诸儿完婚,可世子须得和他国的公主匹配才门当户对,一时间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大夫连称的堂妹连氏嫁与诸儿做偏妃。这一招倒也灵,诸儿迷恋新婚,暂时消停了许多。
鲁桓公名姬允,自忖齐强鲁弱,又闻文姜才貌双全,为巴结齐国,使人到齐国求婚。齐僖公巴不得女儿嫁出去,满口应允。
公元前709年,文姜行嫁鲁国。诸儿眼见妹妹远走他乡,心比刀子剜还难受。他想试探妹妹的心,令宫女送给妹妹一束玫瑰花。文姜见花如见兄长,料定花中藏有秘密,仔细翻弄,果然发现花中有帛,帛上写着:“桃之夭夭,心之姣姣。知之遁遁,泪之滔滔。”文姜自然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将自己绣的一对鸳鸯荷包令人送给了兄长。诸儿迫不及待地打开荷包,里面的缎子上写着:“桃之闺中,恋之春风。风之不折,悔之终生。”诸儿欣喜若狂,原来妹妹比自己还迫不及待!他打定主意,恳求父君准允他送妹妹出嫁,以便在途中寻找机会与妹妹媾和。孰料,齐僖公明察秋毫,坚决不准儿子送嫁,宁可冒犯周礼也由自己亲自送嫁。自此,诸儿与文姜关山相隔,两地心悬,泪眼相望,不得相见,一别就是十五年!
公元前698年,诸儿承袭父亲的君位,成为齐襄公。他因念念不忘妹妹,竟然没有册立正妃。四年后,他邀请鲁桓公访齐。齐强鲁弱,鲁桓公不敢不从。文姜思兄心切,以探亲为由要求夫君带她赴齐。大夫申繻(xu)洞悉文姜的心思,劝谏鲁桓公说:“女有室,男有家,古之制也。礼无相渎,渎则生乱。女子出嫁,父母若在,每岁一归宁。今夫人父母俱亡,无妹省兄之理。鲁以礼为国,岂可行此非礼之事?”鲁桓公犹豫不决。文姜大骂申繻,又百般哄劝夫君。齐桓公宠爱妻子,经不起娇妻的软泡硬磨,欣然带文姜访齐。
齐襄公见到久别的妹妹,心猿难控,设盛宴款待鲁桓公夫妇。席间,文姜与兄长眉来眼去,暗语传情,假说怀念宫中故人,要去拜望嫂子连氏。鲁桓公不好阻拦,宴后只好自己回邸舍歇息。
齐襄公迫不及待地溜进后宫,支走宫人,抱起妹妹进了寝室。兄妹多年未见,乍见如干柴逢烈火,全不顾天伦之礼,脱衣解带,行起了苟且之事,一夜不曾消停,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两人还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
鲁桓公见妻子一夜不归,心中纳闷,便到连氏住处寻找文姜。连氏向来失宠,对夫君素怀怨恨,趁机挑拨说:“寝室里只有国君和姜夫人,并无他人陪伴。”鲁桓公心如火焚,正想闯进寝室探个究竟,恰文姜衣履不整地从寝室里走出来。鲁桓公直言斥问:“夜里你和谁在一起了?”文姜故作镇静地说:“臣妾和连妃娘娘过的夜。”鲁桓公怒上心头,狠狠地骂道:“哼,只怕是和兄长同床共枕了吧?”骂罢,拂袖而去。文姜心中有愧,怕回到鲁国受到严罚,遂寻到侄子彭生,可怜兮兮地诉说冤屈。彭生与鲁桓公有一箭之仇,巴不得借机泄恨,急忙寻到父君齐襄公,添油加醋地搬弄口舌。
齐襄公既怕丑事张扬,又怕文姜离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将妹妹留在邸舍,盛情邀请鲁桓公到牛山观光,并许诺在牛山签订两国的友好盟约。鲁桓公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两国交好,便爽快地应允了。观光、签约之后,齐襄公设宴为鲁桓公饯行。彭生受了父亲齐襄公的唆使,一杯复一杯地为鲁桓公敬酒,直把鲁桓公灌得酩酊大醉。回邸舍的路上,彭生按着父君的暗示,以搀扶为名搂住鲁桓公。彭生力大无穷,暗暗用力,把鲁桓公的肋骨全折断了,断骨插入心肺,鲁桓公口吐鲜血,一会儿就死了。彭生趁机把鲁桓公推入车下,佯称姑夫饮酒过度身亡。
文姜闻讯夫君身亡,啼哭一番,虽觉丈夫死得蹊跷,也没有过于追究,反而觉得去了眼中钉肉中刺,竟无拘无束地与兄长又温存了几日,才护着丈夫的遗体回了鲁国。
国君不明不白地死了,鲁国上下震惊。但因齐强鲁弱,鲁国不敢硬碰硬,只得派申繻出使齐国交涉。申繻也不敢追究真相,只说:“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返,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意思是说,我君主来结盟而没有生还,应由彭生来负责。齐襄公觉得不杀彭生会引起诸侯列国的公愤,便狠心将自己的儿子杀了。
鲁桓公死后,由他的儿子姬同即位,是为鲁庄公。庄公懦弱,不但不思为父亲报仇,反而怂恿母亲文姜与舅舅齐襄公频频幽会。据《春秋》记载:庄公三年,文姜会襄公于糕(今长清);庄公四年,文姜飨襄公于祝丘(今临沂);庄公五年,襄公率师在纪地(今寿光),文姜如师会约;庄公七年,文姜会襄公于防(今费县),又会于谷(今东阿)。此外,文姜还多次回齐都临淄,与兄长同坐一车,派大批宫女陪同,招摇过市。兄妹乱伦的丑行,引起了齐、鲁两国百姓的强烈不满,民间流传的“敝笱bi gou”民谣(即破篮子的意思),被收入《诗经》中:“破笼撂在鱼梁上,鳊鱼鲲鱼心不慌。文姜回齐没人管,随从多得云一样。”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贝丘(今博兴)游猎,遇到一只野猪。抬头看时,哪里是野猪?分明是儿子彭生向他袭来。他奓(zha)着胆子朝野猪放箭,野猪非但不怕,反而立起身来,学着彭生的声音狂呼乱叫。齐襄公吓得魂不附体,摔于马下。
公孙无知是齐僖公的弟弟夷仲年的儿子,也就是齐襄公的堂弟,两人自幼不和。齐襄公执政后,往死里整治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时刻想报仇。大夫连称和管至对齐襄公的妄为素来不满,也想推翻齐襄公。偏妃连氏又一向失宠,素怀怨恨。三男一女不谋而合,组成了“四人帮”,伺机造反。齐襄公受伤回宫后,连氏将消息告诉了堂兄连称。连称伙同公孙无知和管至,连夜闯进宫中,杀死了齐襄公。齐襄公在位12年,穷兵黩武,乱伦荒政,终于死在了众叛亲离中。文姜闻讯,赴齐奔丧,被公孙无知拒之门外,只好颓丧地又回到了鲁国。
风流成性的文姜回到鲁国后仍不消停,没有丈夫陪伴,没有兄长通奸,便又与公子庆父、公子牙私通,继续淫荡。十三年后,鲁庄公死,按照遗嘱由子般接位。文姜与公子庆父密谋,派养马人暗中刺杀了子般,扶妹妹叔姜的儿子当了国君,是为鲁闵公。鲁闵公看不惯姨母文姜的乱淫行为,曾多次规劝她。文姜恼羞成怒,勾结庆父派卜齮(yi)在宫中公开杀害了鲁闵公,干脆立庆父为国君。文姜乱政,鲁国大乱,上下声讨文姜和庆父。庆父吓得逃到了莒国,文姜逃到了邾(zhu)国。这时,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他主持正义,派人把妹妹文姜从邾国抓回来,在夷地用鸩酒毒死了她,把尸首还给了鲁国,并立鲁僖公为国君。不久,又杀死了庆父,鲁国才安定下来。
参考书目:《史记》、《左转》、《齐国史话》(宣兆琦等著)、《齐国兴衰论》(张杰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