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打开青州北阳河五龙口位置定位的金钥匙。”
此断言可谓不谬。故而进一步强调,《水经注》对北阳河五龙口的定位明确,不可撼动。
第三、明人诗的描述,推论定位无疑
笔者近期曾写过一篇题为《广固城·五龙口·名人诗》的文章,文中结合实地勘察,全面分析了明代黄卿《广固城》诗中“虎形临堑伏,龙口入滩倾”的诗意,也分析了冯琦《题杨中丞思亲楼》诗中“五龙深锁桥边水,百雉斜连郭外山”诗句及其“楼近五龙口”的自注,从而形成了如下的结论:
北阳河五龙口的位置,就在广固城遗址北侧、岔河村南所形成的宽阔河滩以东河道的“瓶颈”处,即石家庄西“双拥路”上的石家庄桥附近。
此解读诗意及推断,当属合理。
第四、石幢记刻石,是定位力证
笔者近还写过一篇题为《五龙口定位的刻石力证——宋·石佛禅院大德行状石幢》的文章,宋代的这一禅院遗址在今邵庄镇最东部的牛家庄前,也就是在北阳河由东西流向在石家庄西南急转弯北流后的西岸。禅院至清代已成“废刹”,幸亏段松苓在《益都金石记》中记下了《石幢记》的全文,文中有广诚禅师葬地在“龙津之北,月殿之前”的记载。“龙津”者,就是北阳河边的五龙口也。
文章通过全面分析以后,得出如下结论:
今青州市邵庄镇牛家庄南,宋时有石佛禅院,禅院月殿南有广诚禅师葬地,葬地的石幢之南就是北阳河边的五龙口。“大德行状石幢”原物虽然不见,但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段松苓存录的《石幢记》文字却是客观实在。这一客观实在,就是北阳河五龙口定位的最有力的刻石佐证。证据凿凿,不可动摇!
第五、《宋书·索虏传》所记,亦为五龙口一证
笔者近来还写过一篇《从杨水口之战解说五龙口位置》的短文,对于“阳(杨)水口伏击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理智地认定:杨水口即阳水口,亦即五龙口;伏击战的时间是公元423年,去刘裕堵塞五龙口、破广固城仅13年,显然“旧基犹存”。这里是由北阳水北岸到南岸的唯一渡口,地形复杂,宋军便于隐蔽,而魏军必由此渡河,所以伏击战便发生在这里。
《宋书·索虏传》的资料是笔者向李森先生请教时,他提供的。并且,他进一步分析道:
五龙口在东阳城西北,卫星图像实测石家庄桥至镇青门西北1.5公里,与南北朝时期的四里正合。也就是说,“进营水南,去城西北四里”,则此水必是北阳水无疑。魏军系在此战败,才随即派军渡河安营。
笔者拙文最后说,北阳河五龙口的位置可以这样论定:
广固城遗址的北侧、北阳河两源汇流后东西流向的河段之内、拥军路石家庄桥附近的“瓶颈”之处。
总之,以上五端完全可以证明,青州北阳河五龙口的定位问题,已经确定无疑,只是有待钻探勘察的铁证了。虽然自信,但还是喜待智者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