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都街道过硬服务举措抓招商促转型
本报通讯员 潘静怡 崔璨 刘福庆
针对部分镇街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紧张,招商引资面临无地可落、进展受阻等问题,益都街道反其道而行之,创新工作拓思路,千方百计解难题,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种抓落实的信念取得较好招商成绩。
主动担当,敢于叫响口号。益都地跨城乡且有老城区,这在过去是资本,到现在成负担。现有骨干企业相继退城进园,迁移至开发区、峱山发展区,固有项目频频流失;受可建设用地紧张等因素影响,新项目迟迟引不来,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发展后劲不足、位次可能滑落的危机感让街道上下寝食不安。对此,益都街道一班人以舍我其谁、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情怀,叫响了“您投资您发展您受益,其余事情我来帮着办”的口号,毅然担起了抓招商促发展的重任。
主动作为,创新服务举措。招商引资说说简单,落实起来谈何容易。一是动能不强。益都长期居于镇街经济总量首把交椅,干群主动抓招商意识弱化。对此,主要领导带头立下军令状——每人全年引资500万元,其余干部纷纷效仿,承担30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金额。进而完善了招商重奖政策,引进过千万元工业项目奖引荐人1‰,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且当年到位资金过3000万美元的再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二是可用建设土地少。去年全年土地指标寥寥无几,对项目落地杯水车薪。通过盘活闲置院落、兴建多层厂房、整理塘湾池坑,充分挖掘土地使用效率,尽可能拓展项目落户空间。街道机关主动让出位置佳、设施全的办公场地,兴建了鸿润电子项目。三是主动服务意识弱。个别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干事创业激情。严格领导干部包靠项目制度,每周一次集体现场办公,全员推行限时办结、跟踪服务,全力为项目办手续、落政策、促维稳。先后落实创业补贴6万多元、人才扶持资金100万元、展位补贴50万元。踏石留印的服务迎来了项目开工的加速度,今年新开工项目达15个。其中,瀚高中联环境科技项目从立项到建成车间仅用3个月时间,益都干部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一览无余。
依法作为,确保项目质量。把项目建设作为增优量调质量的举措,建立项目前置审批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组成工作小组,一次次到现场察看情况,全方位考察项目发展前景,对项目创新潜力、科技含量慎重评估,着力引进研发型、规模型好项目,特别是围绕新型材料、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汽车配件三大主导产业引项目补链强链。严守土地、环境、能耗等红线,对影响环境、低档劣质项目无论效益多高、规模多大坚决“一票否决”,项目引进坚决不占用耕地,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新开工的晶晶星新材料锂电子电池材料、瀚高中联环境科技等项目均属环保产业,续建的东高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青州地主网等项目属研发型、电商项目,有力改善了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