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园街是一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商业街,也是青州城里最繁华的一条街。有人称它是青州的“王府井”、青州的“南京路”并不为过。此街自古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美称,以此来形容昔日此街的繁华景象。它是青州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曾经是县署、府衙、府文庙的所在地,这里曾经因一街上建了三座阁老府第(冯阁老、刘阁老、房阁老)而名动天下。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仍是县政府所在地,新建了可容万人的人民广场,电影院、戏院、博物馆、图书馆、人民公园、师范、附小、教育局、文化馆、广播站、工商联、医院等多家单位集于此街,自古至今,偶园街一直是青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历史上的偶园街,因其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影响力,每当遇有社会变革,都要波及到这条古街。因此,一百多年来,偶园街曾数次易名,每次易名过程,都有着明显的政治背景,印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烙印,下面对六次易名情况作以简述。
估衣市街:旧时,许多的府、州、县都有估衣市街。此街原指专卖当铺中形成死当的旧衣物,或加工粗糙的衣物减价卖给穷人的一条商业街。因单纯经营估衣买卖,市场不够繁荣。后来,各种买卖先后涌入,渐成杂品街。最早出现估衣市街名的是清咸丰《青州府志》,距今已有170年的历史。
中山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命名有中山街。当时,青州将北门大街、估衣市街、南门大街三街合一,命名为“中山街”。直至1938年春,日本占领青州城后停止使用。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重新启用中山街之名,至青州城解放。
新民大街:1938年至1945年的日伪统治时期,按照日本人的新民精神,此街被更名为“新民大街”。实则是打着“新民”的幌子,行奴化中国人之实。
民主北街:1948年3月,益都最后一次解放,彻底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为弘扬人民民主这一国策,以卫街口为界,将卫街口以北之一段,命名为“民主北街”,以南为“民主南街”。
东方红大街: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各级政府处于瘫痪状态。红卫兵造反派在当时的无政府主义状态下,一度将此街更名为“东方红大街”。经历了短暂的时间后,又恢复了原街名民主北街。
偶园街:1987年,将民主南北两街合并,因街南段路东,有清康熙文化殿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园“偶园”座于此,故更名为“偶园街”至今。
170多年来,偶园街曾六易其名,都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偶园古街,饱经历史沧桑,最终迎来了它的新生。从2010年起,根据青州古城的统一规划,对偶园街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修复。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条古色古香明清风格的商业古街,已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现今,偶园街已成为青州的一张魅力的名片,它充满了无限的活力,焕发着无限的青春。 (有令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