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为青州新旧动能转换注入绿色动力
本报讯 (记者郭庆滨 通讯员许江涛)近来,青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生物质能为重点,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绿色动力。
光伏发电行业蓬勃发展。我市光伏产业链完整,可利用厂房屋顶充裕,具有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基础和天然优势。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撬动下,我市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截止目前,我市登记备案光伏项目98个,总投资17.9亿元,装机总量250兆瓦,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发电29733万千瓦时。其中,尧王制药、银龙纺织、禄禧新能源等40个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装机总量91兆瓦,年可发电10823万千瓦时。户用光伏发展明显提速,已有1987个户用屋顶电站项目建成并网,装机总量26兆瓦,年可发电3092万千瓦时。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化了我市能源结构,增加了企业的发展活力,也使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生物质发电项目取得突破。为推进区域清洁能源供热,减少散煤消费,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和治理雾霾,我市探索建立了生物质热电联产清洁供热模式,新建青州市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亿元,装机容量为130T/H生物质高温高压循环流换床锅炉+3兆瓦抽凝式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可处理农林生物质废弃物26.1万吨,年发电量18000万千万时,年供热量98.6万吉焦。该项目被纳入国家“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为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改善环境质量,我市投资4.8亿元新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改建焚烧发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日最大处理生活垃圾800吨(采用2×400t/d炉排式焚烧炉+15兆瓦汽轮机+15兆瓦发电机),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新能源供暖行业多点开花。我市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供热新模式,在保证居民用热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热,通过多能互补减少燃煤消耗。大福地等10个小区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冷、暖模式,供暖面积121万平方米,年减少燃煤消耗3.2万吨。东城新区新能源供热站项目投资4950万元,该项目采用污水源和空气源联动技术提取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水)内的能量用于供暖。项目建成后供热面积可达71万平方米,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9万吨。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了太阳集热和供暖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428万元,太阳能集热面积3502平方米,安装低温特种空气源热泵36台套,供暖面积5.9万平方米,同时每年产生热水1.4万吨,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265吨,该项目获省节能专项资金100万元。秸秆禁烧综合利用试点县(市)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有3条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建成投产,具备了年产15万吨成型燃料的生产能力。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等6家单位(社区)实现了生物质供热,供暖面积95万平方米,年减少燃煤消耗2.5万吨。生物质燃料燃烧后产生灰渣进一步回收,加工成炭基缓释肥还田,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