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2版
人文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郭集村的“老胡同”
荷满塘
我市将17种谈判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面香往事
《海岱诗苑》一百期研讨会隆重举行
若能够从头来过
海岱公园茶飘香
青州瓜果吟
公告栏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香往事

  

  “民以食为天”,食便有其地理特点。我的老家原来叫南河公社,后改为营里镇。记得“二面”是一家面粉生产企业,也是一处换面点。周围好几个公社,如田柳,王高,杨庄等地的人们都是推着车子,走着来换面。每当碰到熟人,常自豪地说:“我上南河来啊”。
  儿时记忆里,公社驻地是个很大、很神圣的地方,总觉着跟大人们到公社去,无论干啥,都是件很荣幸的事,叫“上公路”呢。乡驻地有羊益(后改为羊临)公路南北穿过,公路以东有个朝西开门的大院就是寿光县第二面粉厂,简称“二面”。
  离家沿村出了西门,有一个很大的湾,当地人叫窑湾。沿着窑湾东南方的一个斜坡下去,绕过窑湾,便是营里社村,哪儿离面粉厂就不远了。此路可是东北方向的人们去换面的必经之路。赶路的换面的人们,每走到这里,是个停下歇息的好地方。
  一进厂大门,西侧便是办公室用房,东面和南面是许多仓库,厂中间有个大水池子,应是供循环水用,有很粗、很多的铁管子接到那里。北面有机房和宽敞。
  高大的小麦储藏间,再就是换面的地方了。只见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后来,“二面”经历了变迁,包含着许多老“二面”人的不懈奋斗。一个企业欲勇立潮头,就需科技创新,企业管理紧跟时代,只有靠自己过硬的品牌,才立于不败之地。
  记得面粉根据型号划分,至于要什么型号的面粉,家境好点的会选80的,一般人家就要85或90的了,后来又有了全面粉。余下的分量就换成麸子了。而换来的麸子大有用处呢,在我们割来的野菜里,娘再掺上点麸子,这已经是猪和鸡等的“美食”了。有一年快春节了,娘一年养了一头猪,临近买猪的时候了,娘那天很高兴,她早起床,给猪洗洗身上,梳梳猪毛,把猪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再就是多喂点麸子!娘盼望着有个好斤数,打个好等级,多卖点钱。
  只有过年时,娘要蒸上白面馒头,除了供奉祖先,还要留出几个“俊”的,待过完年走亲戚呢。那时的面粉好香啊,大年初一早上,美美的吃上一顿白面饺子,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娘用老面蒸的白面馒头,是我们一生最好、最香的食物。记得常有人说,什么时候能吃上白面馍馍,不就咸菜都行啊。于是成为我们儿时盼年的因素之一了。
  多数人家,在年三十晚上要吃点掺粗粮面的饺子。记得邻居大叔,为了年初一早上多吃点白面的饺子,年三十晚故意“留肚子”呢。那位大叔二十出头就去了远方,后来事业上也小有成就,每当他回家省亲,提及往事,他就一个字回答:“嗯”。一个“嗯”字,既是他对老家面粉的记忆和感恩,也是他对往事的认可和使命担当。
  一晃四十年过去,那份对老面粉的牵挂,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同时对新面业的期盼,已经涌上了心头。  (王振东)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