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骨折固定应注意哪些事项?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如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抢救。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做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推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与神经。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如上肢受伤,可将伤肢固定于躯干;如下肢受伤,可将伤肢固定于另一健肢。
(4)骨折固定所用的夹板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以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在固定时可将纱布、三角巾、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指(趾)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青紫等症状时,说明固定、捆绑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端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端处的下端。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再度错位。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7、如何正确搬运伤员?
在对伤员进行急救之后,就要把伤员迅速地送往医院。此时,正确地搬运伤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搬运不当,可使伤情加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瘫痪,难以治疗。因此,对伤员的搬运应十分小心。
(1)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扶、掮、背、抱的方法将伤员运走。
1)单人扶着行走。左手拉着伤员的手,右手扶住伤员的腰部,慢慢行走。此法适用干伤势不重、神志清醒的伤员。
2)肩膝手抱法。伤员不能行走,但上肢还有力量,可让伤员钩在搬运者颈上。此法禁用于脊柱骨折的伤员。
3)背驮法。先将伤员支起,然后背着走。
4)双人平抱着走。两个搬运者站在同侧,抱起伤员走。
(2)针对不同伤情,应采用不同的搬运法。
1)脊柱骨折伤员的搬运: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应由2—4人搬运,使伤员成一线起落,步调一致。切忌一人抬胸,一人抬腿。将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一个靠垫,然后用3—4根皮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无担架、木板,需众人用手搬运时,抢救者必须有一人双手托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否则易把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造成下肢永久佳瘫痪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