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赵凤霞)近年来,青州市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和谐、保稳定、促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企业和务工农民之间搭起桥梁,使一部分农民“进厂不进城”,直接转为产业工人,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助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不仅要帮助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还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劳动保障和自我发展。我市多渠道整合用工信息,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转移。
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农民工公共服务水平,结合青州农民工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好服务于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向农民工提供免费入场招聘、免费提供信息等“七免费”精细化就业服务,形成农民工转移就业,全程就业服务链。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根据市场岗位实际需求,开设了机械加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实行了灵活、定向、定单式培训方式,有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本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