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文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2版
人文

第4版
党建特刊
 
标题导航
青州赞歌
又到麦浪飘香时
军干所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老干部事迹采编活动
诗韵青州
公告栏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又到麦浪飘香时

  

   燥热的东南风一阵又一阵吹过广袤大地,田野里黄澄澄的麦穗随风摇曳,金色的麦浪一波连着一波荡漾远去,空气里弥漫着些许焦躁,充斥着丝丝麦香。“布谷,布谷,收麦,收麦……”,布谷声声,磨刀霍霍,乡亲们踌躇满志,期盼着开镰收麦。

  哦,又到麦浪飘香时!
  随着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普及发展,现在的麦收也许三五天就宣告结束了。可童年记忆里的麦收是漫长的,更是艰辛的。
  “小满”过后,乡亲们赶集进店,开始添置刀具、簸箕、扫把、木杈、木掀等家什(农具),整修翻建粮囤。
  有些性急的已着手准备晒场了。选一块比较平坦相对高些且离家较近的地块,先用农具浅耕松土,撒上些去年剩余的麦糠,若土壤干燥需要洒些水湿润,条件好些的还要掺点石灰粉,用耙整平,然后,用绿碡、石块或农机器械反复碾压、夯实。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这样的工序,直至坚硬似铁,平坦如砥,才算放心完成。
  晨曦微露,三三两两的乡亲们来到麦田开始割麦。看似简单的劳作,其实蕴含着不少技巧。割麦一般是从右往左割,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向后蹬地,右手拿镰刀,左手把麦子拢到怀里,镰刀离地面十几公分,弯腰挥臂,“哧——”的一声,手起麦倒,把割完后的麦子穗头朝一个方向放在一堆。再用力连根拔出两把麦秸,麦穗头叠成十字结交叉一拧,做成一条麦绳,把成堆的麦子放在上边,用脚或膝盖撑在麦堆上,把麦绳用力拉紧,并迅速把末端拧在一起往麦堆里一塞,一捆麦子就算完成了。
  刚开始还信心十足,卯足力气,手脚并用,一步步往前挪动,进展较快。等日上竿头,已大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口干舌燥。火辣辣的阳光烧烤着后背,尖硬的麦芒刺扎着身体,挥动的镰刀不知不觉慢下来,望着一眼看不到边的麦田!顿时失去了信心,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啊?擦一把苦涩的汗水,抚摸着磨出血泡的手指,小小年纪的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有了难言的体验。同时也深深刺疼了幼小的心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萌生了逃离农村远离农活的奢望。
  田里的麦子割完后,成捆的麦子要靠肩扛人抬或用独轮小车及时运到晒场上。来来回回几趟下来,肩膀上磨起了红红的血印、累累的伤痕,隐隐作疼。收麦如救火,即使再苦再累,乡亲们也从不敢耽误,稍事休息后,接着再干。
  晒场上成了女人们的天地,把成捆的麦子解开,搂在怀里,边旋转边缓慢闯向地面,大把的麦秸对齐后,用铁梳除去麦叶,梳理干净,再用铡刀切下麦穗,麦秸捆扎整齐,以备自用或卖给盖房的当做草苫。用麦秸覆盖的屋面,冬暖夏凉,既经济又实惠。梳麦也是一个苦活累活,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腿麻脚木,晕头转向。
  最难忘的还是沸腾的打麦脱粒场景。因白天农活繁重,各忙各的,人手不好凑,打场大都安排在晚上或夜间进行。人们匆匆吃过晚饭,自愿来到麦场上互相帮忙。夜幕降临,打麦场上灯火通明,脱粒机“突突突”的欢唱着,男人们大把大把地把麦穗添进脱粒机椭圆形的大嘴里,麦穗经过分离、脱皮,沉甸甸的麦粒哗哗地从仓口淌出来,麦穰、麦糠一片片似雪如霁呼呼地从出风口飞向空中,弧状落下,男人们源源不断地用木杈把麦穗挑过来,女人们来回穿梭乐颠颠地用簸箕接着麦粒,年龄稍大些的则在出风口扒拉着粉碎的麦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配合默契。虽然是义务帮工,乡亲们都各尽其能,量力而行,绝无挑肥拣瘦,偷懒耍滑的。一家帮完了,又去另一家帮,断断续续达十几天。印象中,乡亲们总有干不完的活,使不完的劲。后来才明白,这看似坚强的背后,饱蘸着多少酸楚的泪水!隐藏着多少难言的苦衷!
  这一个个忙碌的夜晚,也是孩子们欢乐的时刻。每当农忙季节,农村的学校都要放假,麦收放麦假,秋熟放秋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的主动送水送饭,有的看场守摊,有的通风报信,有的取送农具,偶尔也上阵实干凑个帮手。但更多的时间里是在麦场上疯跑、打闹、玩游戏。一会在麦垛里挖个洞,捉迷藏,一会分成敌我两方在高高的麦垛上相互攻防、争抢。有时也安静的躺在麦穰上,听大人们讲无所不能的神话传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绿碡、木杈、木掀、簸箕等农具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许几十年后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今我的老家已成为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乡亲们开始种草养花,不再种植小麦,甚至不再种植庄稼了。但每当“芒种”季节,听到布谷声声,看到麦浪滚滚,熟悉的麦香依旧清新。打麦场上那憨厚的笑容、真诚的互助、质朴的乡音、善良纯净的浓浓乡情愈久弥香,依然在记忆里流淌!  (范振波)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