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梦真)近年来,邵庄镇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美丽为形的发展理念,立足“尧王借地”“恒公纳贤”“齐王猎峱”等历史文化故事,着力做好乡愁体验、绿色生态、文化主题、商旅融合四篇文章,探索构建文旅带动乡村振兴新模式。
旅游产业赋新能,古村焕发新活力。邵庄镇北薛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孟尝君的故事以及千年疤嘛树、清末古宅、盐商古道、齐国跑马场等古迹留存至今,曾在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传统村落”,但曾经也是“省定贫困村”。该镇着眼于补齐短板,积极开发人文历史资源,着力挖掘打造以“保护历史遗迹为基础,产业赋能促增收”的景点内涵,在2015年修建旅游观光路1100米,栽植观赏花2万株,果树500多棵,为旅游发展首先铺出了“康庄路”,随后成立“三山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宣传打响“大山粮食”品牌,帮助村民种植的小米、地瓜、玉米扩宽销量,实现年收入过万元的增收。建设新景点8处,新建“金斗山旅游接待中心”1处,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接待处、停车场,配套设施也持续完善,村集体年均收入达10万元左右,通过产业分红,村内的省定贫困户年可分1000-20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旅游促增收,全村奔小康”的目标。
深挖历史古文脉,创新旅游新模式。“省级传统村落”王家辇村曾在春秋时代为齐国猎场,齐桓公、齐威王均在此留下足迹,更有蓼蓝溪和太白石的传说,齐文化底蕴深厚。邵庄镇围绕文化挖掘做文章,以齐文化资源优势为抓手,激活旅游新元素,探索出了“文旅+”的发展模式。聘请专业团队,结合闲置古院落,深入研究文化创意,加强对古树、古井、古屋的保护性开发,注重延续村落历史文脉,保留古村特色风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千村一面”。新建齐国古大门,“齐国古币”景点,铺设“成王之路”一条街,彩绘20余幅齐国传说故事、人物等,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王家辇乡村记忆馆”,馆内摆放纺车、车辇等老物件,深度还原历史,留住历史。该村旅游的发展激发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党建引领提质效,打造宜居新乡村。邵庄村是该镇的“乡村文明示范村”,该村有50名党员,“红色力量”强大,因此以党建引领为主要路线,增强基层组织力为突破口,实行村民积分制,投资300万元建成4000平米的综合性“党建主题公园”,建设200余米“党史长廊”,将党的精神传递到村民心里,架起党与群众的“连心桥”。修建“民心泉”公园,清理河道60余米,设立亲水平台,以便村民游览,形成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风景,达到了绿化亮化齐添彩的美丽宜居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