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人文

第3版
文学

第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香山寻幽
改革开放赋
祝兴利:在蛋壳上描绘“大千世界”
第八届海参直销节12日—20日在青州长岛金融海参店举办 八大一线品牌回馈新老用户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山寻幽

  

   青州有一座香山,这很让北京来的朋友感到意外。众所周知,北京的香山很有名,那么青州的香山是不是相形见绌呢?

  其实,青州香山还是蛮有来头的,它古名山其山,山其山之名源自《诗经》,相传商朝山其子东奔,曾流连于此山,故名。
  民间传说,香山是当年杨二郎担山赶太阳,走累了歇脚的时候从鞋里磕出来的一粒沙子,见风就长,长成了一座大山,几经沧桑,始名香山。
  根据香山玄武岩分析,香山的山体是由火山喷发形成,从临朐矽藻土矿出土的生物化石推测,这座火山遗址形成年代大约在1800万年前。在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上,它属于泰沂山脉余脉。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青州香山是一座海拔只有189米、方圆2.5平方千米的小山,它的魅力何在呢?
  首先是香山的美。火山爆发造就了它圆锥形的山体,使它具有独特的优美曲线,有人甚至把它比作日本的富士山。
  其次是香山的帅。香山坐落于一马平川、美丽富饶的青齐平原,拔笏于万顷旷野之中,大有独享万民朝宗之势。
  第三是香山的富。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形容山岭的时候,往往用“穷山恶水”“山穷水尽”“山路崎岖”等词语,而香山脚下却是交通便捷、四通八达,胶济铁路、309国道、102省道横贯东西,长深高速、东红公路等国省道纵贯南北,县乡级公路如蛛网密布,民风淳朴,经济发达,其所在的谭坊镇被誉为“中国瓜菜第一镇”。
  最能证明香山美、富、帅的莫过于“香山观海”了。
  登山观“海”,是香山的一道风景。香山脚下地势平坦,是青齐平原的腹地,沃野千里。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农业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白色革命”——保护地栽培技术覆盖了万亩农田,十几万亩土地全部建成了塑料大棚,种植瓜菜,创造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奇迹,使这里变成了一片浩瀚的“大海”。
  观赏大棚瀚海的最佳景点在香山主峰。须晴日,当晨蔼渐渐散去,阳光初照,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登上香山主峰,观海亭下,极目远眺,周围万亩瓜菜大棚,便尽收眼底。但只见眼底下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清辉荡漾,浩瀚无垠。山下边一个个村庄,如同大海里的岛屿,青翠点点,绿荫簇簇,恍若仙境。公路上来往奔驰的汽车,犹如大海中的小舟,劈波斩浪,缓缓而行;而火车则像长长的货轮,在海面上游弋。更有远山如黛,弥河似练,微风习习,白云漫卷,无论您是何方游客,定会陶醉其间,叹为观止。
  香山景点,每年都接待来自全国数十万计的参观者,人们在领略香山观“海”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无不为香山脚下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一人间美景而折服。
  古人云“曲径通幽”,看罢“香山观海”,下主峰,往后山而行,不远处就是位于山阴的汉墓。
  2006年在香山之阴发现汉墓,由山东省考古所,潍坊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发掘了陪葬坑。出土2000多件陶器、陶俑和大量剑、弩、镞、戟等铜铁兵器。主墓室呈甲字型大墓,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陪葬坑位于墓道西侧,主墓室的下方,南北长7.3米,东西宽5.1米,面积35平方米。陪葬坑分两层放置着彩绘陶俑,既有牛、马、羊俑,也有人俑及器物,数量巨大,种类齐全,色彩绚丽,绘工精湛,令人惊叹。
  经有关专家从墓葬规模和陪葬坑出土的文物来判断,该墓为王侯级墓葬,墓主人可能为西汉菑(zai)川国王刘贤。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李森通过考证认为,该墓主人应是西汉第一代菑川国王刘贤。其证据是:第一,从香山的地理、历史背景分析,此墓属西汉菑川国境内墓葬。第二,从文献记载看,墓主人系诸侯国王侯级别身份。第三,菑川国第一位王刘贤不仅死在自己封国内,且无子而葬,这与香山孤墓情形吻合。第四,1987年,在昌乐县朱刘镇发现菑川国王墓群。据《史记》和《汉书》记载,菑川国自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建,至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9年)废,历时170余年,共传九王。第一代王刘贤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在位11年。景帝三年(前154年),刘贤参加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兵败后自杀。景帝以刘贤弟刘志为菑川国王。刘志与刘贤虽是兄弟关系,但经反叛变故,刘志另辟陵地,来到西距香山20公里的朱刘镇一带。这样,菑川王陵便一分为二了。
  由于香山汉墓主墓室尚未发掘,印玺、封泥和金属器皿铭文等直接证据尚未见到,墓主人是否就是刘贤,还有待于将来考古发掘作出判断。
  香山在春秋时期属纪国,纪国第一代国君纪季墓,青州府志等多有志书注在山其山之阴,但未有志书记述此处有汉墓,此发现,轰动国内,被评为“2006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香山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厚,山上原有天齐、炉姑、麦姑等庙宇,规模宏大。民国初年,土匪盘踞,祸害村民,后被附近农民焚毁。铜铸元始天尊像迁于郑母,后收藏于青州博物馆。董思恭所书“海岱中峙”匾流落大十亩田村。
  史载,远古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曾避居于山其山,并在此著书立说,繁衍子孙,建设城池,始有益都。山脚下的郑母村,一村出过两名状元、四大历史名人。
  清代寿光名士安致远留有一首《山其山晚归》,诗曰:山其峰南北有柴荆,醉向歧途分手行。驴背残阳敲句稳,陌头归牧唱歌清。青山妩媚人将老,白发蹉跎隐未成。一带村庄来暝色,栖鸦定处月初升。安志远等文人雅士的吟咏无疑更加增添了香山的魅力,吸引人们无不一睹它的风采为快。安致远曾多次游历香山,在《青社遗闻》中曰:“予家南去山其山十五里。故老相传,山其山鸣,出状元。一见于宋王文正公,再见于明赵琪阳尚书。予尝见其地势盘礴,盖西南万山逶迤而来,相聚于此。笃生伟人,理或然耳。”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孝子篇》中,写了香山南侧一个孝子的故事。原文开头说:“青州东香山之前,有周顺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不可忍,昼夜嚬呻。周抚肌进药,至忘寝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香山地区自古就是孝德之乡、礼仪之邦。
  许多古籍对香山都有记载:晋代左思《齐都赋》称之为山其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之山其山。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城东四十五里为香山,《齐乘》所谓山其山是也。郡境诸山,多在西南,东郊平原百余里有香山者,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尧水迳其东,古之山其山也。”《元和志》作箕山。元代因香火旺盛,始名香山。《孟子》曰:“益(伯益)避居箕山之阴。”
  金银洞、貔仙洞、玉皇庙、桃花源、香山庄园、四大御葬……林林总总的古迹和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一直是香山游客们心中的一份挂念,其中金银洞的故事最为人们所喜爱。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传说香山有个金银洞,洞里有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有金马驹拉着金碾轧金豆子,就是没有人知道洞口在哪里,怎么打开。只有一句“谁若有福生十个儿子可以打开洞门得宝”的话流传下来,故而有“待要石门开,单等十儿来”的说法。周围村庄那些喜欢探险寻宝的人们虽然垂涎三尺,但谁也没有十个儿子。
  经过无数年月,却说在香山附近的一个村里,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九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年,女儿出嫁了。俗话说:一个女婿顶半个儿。这户人家的主人就想叫他女婿顶个儿子,到香山去碰碰运气。老人越想越高兴,打定主意,招集儿子女婿商量,“儿子们”个个满心欢喜。
  父子们贪财心切,鸡叫等不到天明。第二天天不亮,老汉便叫起儿子女婿吃了早饭,带着口袋褡裢等物,急匆匆来到香山。老人先焚香祷告,口中念念有词:“待要石门开,单等十儿来”,连念了七七四十九遍。功夫不负有心人,待念完最后一句,果然灵验,石门吱呀一声洞开。老头儿高兴异常,连忙率众人进入洞中,但见珠宝满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十个“儿子”见财眼红,不管黄白,装了又装,谁也不甘落后,老人更是贪心不已,装满了口袋,这还不算,看到柜子里有满满的一箱黄金珠宝,便招呼十个“儿子”往外抬,但是只能抬得离开地面就抬不动了。老头喊了声:“他姐夫使劲呀——”这下倒好,露馅了!石柜“啪嗒”一声落在了地上,再也抬不动了。
  ……      (下转二版)  (房永江)
 
 
香山远眺
 
 
香山玉皇殿
 
 
香山火山石壁
 
 
香山汉墓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