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3版: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

第4版
红色记忆·翰墨青州
 
标题导航
党啊,母亲
关爱一线特巡警送清凉
沧桑岁月一壶酒
黄龙山记忆
诗韵青州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龙山记忆

  

 

 
 
  黄龙山为东西峪所依之山,又名大寨山。
  周末与闫老师驱车探访黄龙山。车开过红岭,黄龙山即映入眼帘:奇特、峻秀、郁郁葱葱。不经半个小时,即至。
  这里最大的看点,是明末清初东峪村傅祥云,因登黄龙山而悟道。此处景观众多、不一而足。
  景观之一:文王阁。保存完好的两层阁楼,真是“楼高阁大”。整个建筑全都是石头砌成,正面是石板影壁墙,有两块巨型石板横列两边,四根石柱伫立其间。下面是桥洞式的门洞,原来应该是有门的,还有放门栓的地方,地面清一色的大块青石板铺路,洞拱由五块曲弓形大青石砌成,厚重古朴之外还很讲究,用青石薄片镶边。最上面是阁楼,红墙、石窗全都是大块石板砌成,青瓦、飞檐,东西两个龙吻异常威武。阁楼右下方墙壁上镶嵌着一方碑刻《修墙垣记》,共136字。
  景观之二:古村落。青石板路,虽然说不上平坦,但也算规整,一块块青石板,油光发亮,由于村落已经闲置多年,到处都是荒草、落叶,但依然掩盖不了,村落往日的繁华。一个个套院,虽然已经没有屋顶(“屋帽子”),但垣墙都整齐地竖立在那里,各个房间、院落都格局分明,大北屋、东屋、西屋、南屋,有的院内还有磨盘。每个院落的大北屋,用石特别讲究,前墙用的都是很大的整块整块的石板,正房门的过门石更是巨大无比,不管哪块放到古城古街,都可以堪称经典。虽然院落大小不一,但房墙都是用石头砌成,这应该是明清砌墙法的最好保留。井塘古村我也去过,依然感觉不如这里壮观,荒而不乱。地势越来越高,走到最南头,已经到了黄龙山山脚下。村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近两米高的石头垣墙,沿村而建,来时的阁子楼应该是围墙的北大门。这里完全可以打造一个非常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遗址。拾级而上,在长满杂草的山路上,我们一人弄了一根棍子,权作登山杖。此山一个人是万不能爬的,树高林密,到处都是黑压压的树木,整个山坡几乎看不到缝隙,有点像原始森林,再加上道路崎岖,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景观之三:西山华顶。山的最高峰,是数十平方米的平台。这里海拔530米。这时,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由大块大块的石头“铺设”而成,站在上面,呼呼生风。还得小心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吹下峭壁。放眼望去,四周层峦叠嶂,山下景致一览无余。古村新村相映成趣,黄龙青龙遥相呼应。向西坡看去,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甚是壮观。先民们把房屋巧妙的建立在石崖、石壁上,可谓巧夺天工。
  景观之四:黄石屋。据说此处是贤相张良的老师黄石公修道之所。我们一边避开悬崖密林,一边探查下山之路。还好,这里的老乡已经给我们踩好了路,下到半山腰处,果然是一好去处,刚刚开发,初具规模,三星洞、老子雕像、观音洞、黄石屋、黄石公像,还有一口黄龙山寺大钟。我们恭恭敬敬给黄石公行拜师礼,并撞响了那口能传遍宇宙的大钟。所谓黄石屋,不过是开口式的悬崖下面,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景观之五:玲珑洞。拜完黄石公后,顺路便遇到玲珑洞。是当地乡民有意整理出来的山洞,看外面的土还是新的。只是没有名字,“玲珑洞”是我们给起的名字。这是纯天然石洞,虽不大,但上下两层,可容纳五六个人。洞里还有一点点钟乳石。应是一处不错的原生态景点。
  景观之六:黄龙庙。庙宇门前有一副醒目的对联“七宝林中朝上帝,太素天宫礼娲皇”。由于铁将军把门,故无从得知庙中所供是哪位神仙。有意思的是,庙宇右前方,正好有个很神似的“龟背石”。乌龟头活灵活现,好像是在那里参拜神仙,亦或是在那里传经布道。
  探访结束,已是下午三点多。村民言,虽几平方公里地盘,有数十处景点。看来,来这一次远不够。爬了这么多山,今天真奇怪,不仅不饿不累,而且意犹未尽。正是:
鬼斧神工谓自然,层峦叠嶂好河山,
大千世界无不妙。道人境界即是仙。 
                (李继武)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