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海楼,又名表海亭,始建于唐代,为纪念姜太公治齐之功而修建。宋代的表海楼声名远播,许多名人为之留下了不少诗篇。现重建后的表海楼位于衡王府路以东、南阳河北岸、偕园东临,是宋代仿古阁楼式建筑。登楼可春来聆风,夏来听雨,秋来观云,冬来望雪,触目皆是繁华。
南阳河在范公亭公园处转弯东向,在东阳城和南阳城之间穿过,两岸堞城耸峙,亭台罗列,河水悠悠,气象万千。于钦《齐乘》云“抱城如偃月”,即指此段河水。偃月,即新月,半弦月,弯月。南阳河如偃月,怀抱古城。如在清幽的月光下观赏,多美的图景。
这一段河畔,古迹遗踪星罗棋布,如七级寺、南楼、雪宫、偕园、万年桥、软绿园等等,而表海亭最负盛名。
表海楼,又名表海亭,故址在万年桥北,不知创自何代。据地方志记载,宋代最为兴盛,为当时全国四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颧雀楼齐名,登楼游览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经宋金战乱,一度圮废,惟存古台。明朝的地方官又多次重修,知府李昂别建于北关西侧,但明末清初又毁于战火。进入新世纪,时逢盛世,人民政府正在筹划重新建设。
表海楼,名字来源于《左传》“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商周之际,姜太公辅佐周王灭掉商纣王,功勋盖世,被封为齐候,建都营丘,坐镇海岱。周王对姜太公十分信任,授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五伯,实得征之。”而且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祭祀姜太公,表彰他的功德。
游客常常发问:齐国都城是临淄,为何表海楼建在青州?道理很简单:西晋末年,全国战乱,带兵将领曹嶷攻陷临淄城,占领青州;他看到临淄城池四周平旷,无险可守,就另筑广固城,把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都迁进城里;从此,今天的青州城便取代了临淄的政治地位,对齐国先贤的纪念建筑也在青州延续下来。自隋唐以降,青州古城不仅建有表彰姜太公功勋的表海楼,还有祭祀姜尚的太公庙,有齐宣王接见孟子的雪宫,有孟尝君豢养食客的淘米涧等等。
宋代的表海楼声名远播,许多名人总要留下诗篇。范仲淹诗曰:
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舒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范仲淹忧乐关天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因此,青州的山水如此美好,每次登临观览,总是喜上眉梢;好山好水与诗人灵犀相通,夕阳也不忍匆匆离去。
但是,欧阳修登上表海楼,心情却大不一样。看他的诗作:
望海高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苦寒冰合双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髀肉已消嗟病骨,村醪犹可慰愁颜。颖田二顷嗟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苍凉的高亭古碟,寂寞的独凭危栏,冰合流水,雪云垂山;暮年的诗人叹息髀肉已消,形销骨立,万念俱灰,借酒消愁;不忍登高望远,望故乡渺渺,归意难收;家乡二顷田园是否荒芜,何时才能自驾柴车回到故里?
羁旅乡愁,似乎是欧阳修知守青州的情感主旋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幼年丧父,在母亲的督促教诲下刻苦读书。24岁时考中进士,此后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官拜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史等。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新政”失败,参与者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在滁州,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曾写有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文中,他自号“醉翁”,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时,他只有40岁,却已流露出了倦于官场,钟情山水的思想倾向。

公元1068年,欧阳修已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以兵部尚书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欧阳修在青州为官不到三年时间,却留下了千年美名,在青州他为政宽简,一年后,政治清明,两年之后“年时丰稔,盗讼稀少”。在青州古城南门阜财门附近,建有一座欧阳修纪念馆,是古城里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欧阳修纪念馆主要介绍欧阳修的生平成就,以及其在青州为官的历史。
此后,欧阳修虽又多次担任要职,但主要志向已转向新文风。他力摈当时流行的“四六骈文”的弊端,继承韩愈、柳宗元开创的古文传统,领导了著名的“诗文革新”运动,成了公认的文坛领袖。他发现、选拔了苏轼、王安石、曾巩等一大批文学人才,为繁荣中国古代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欧阳修60岁时,因在皇帝丧期内穿紫衣而被革职,被贬亳州。第二年,转兵部尚书知青州。这时,屡遭贬谪的欧阳修心灰意懒,决计退居山林,洁身自好,接连三次上书,坚辞不就。皇帝六次下诏,催促赴任。王安石在替皇帝拟草的诏书中劝说道:“青州是海岱名都,曾是姜太公的封地,又是安抚京东路的军事重镇,只有你这样的国家元勋才能担当此任。”不知欧阳修是拗不过朝廷,还是被青州的地望所吸引,他最终到青州上任。
虽然老想归乡隐居,但欧阳修终究是朝廷命臣,对政务还是不敢怠慢。到青州后,他奉行“宽简而不扰”的施政方针,刚刚三五天,官府事情已减去一半。两个月后,“官府如僧舍”。两年后,出现了“年时丰稔,盗讼稀少”的景象。
当然,欧阳修的“宽简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废驰政事,而是不扰民,不滋事,不苛急,不繁琐。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为政不求政绩,不求声誉,单求与民方便,休养生息。
欧阳修对政事删繁就简之后,更多的时间用于寄情山水,赋写诗文。他在府衙边建了一个“山斋”,作为静养之处。当然,他也经常外出观赏青州的美丽风光。一次,他料理完公事,来到东郊的水磨亭子,吟诗一首:
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荫百啭莺。载酒未妨佳客醉,凭轩仍见老农耕。使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
久病厌倦,出城郊游,看到春光明媚,万象更新,不觉心情舒畅;新荷出水,飞鹭成双,乔木成荫,莺歌鸣转,美景目不暇接;与好友对饮几杯,微醉后欣赏山林野趣,小桥流水,农家乐事,确实自有一番情趣。欧阳修还有一首《春晴书事》:
莫笑青州太守顽,三齐人物旧安闲。晴明风日家家柳,高下楼台处处山。嘉客但当倾美酒,青春终不换颓颜。惟惭未报君恩了,昨日卢公衣锦还。
表海楼附近有南楼,“南楼夜雨”是青州八景之一,当时这里四面白杨参天,风吹叶动,势若雨声,夜深人静,尤觉清晰,游子离客,羁旅他乡,常常到此寄托千里幽思之情怀。欧阳修也写有《留题南楼》诗二首:
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对潺湲。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
醉翁到处不曾醒,问向青州作么生?公退留宾夸酒美,睡余倚枕看山横。
欧阳修喜爱青州的美景,醉意青州的山水,但是年老体衰,仕途坎坷,归隐的念头挥之不去,时时萦绕心头。当朝廷调任他去太原府时,他深感自己体力不支,坚辞不就。就在此时,他写下了著名文章《泷冈阡表》悼念养育自己的父母,并用青州盛产的大青石,刻成一丈余高的石碑,运回江西老家,置于父母的墓前。 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