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四松斋赠言》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木刻本,牌记为篆体“四松斋赠言”和楷体“乾隆壬辰”;序言全文为杨峒手写体,署“乾隆壬辰十月己丑书岩杨峒序”,钤“杨峒之印”和“书岩”两枚印章;书末有跋,署“乾隆壬辰冬子婿张濬谨跋”。该书共51页,收录乾隆时期名人李文藻、朱廷基、刘若愚、朱承烈、高士强等40人诗歌65首,对研究乾隆时期青州文化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该书青州市百壶斋和青州一中有藏,迄今未发现再版或影印,现将“叙”、“跋”和所收录诗歌的作者简介抄录、点校并考证如下:
叙
投赠之诗,寔肇于三百篇,穆如(和美貌)之诵,所以登诸雅什(指高雅的诗文)也。降及春秋,士大夫赠人一言,皆援引成句,鲜有出于自作者。盖自苏李河梁(苏指的是苏武,李是李陵,“河梁别”为生死离别的典实)以后,赠答诸篇。于是乃溢缥囊而盈缃帙矣。
赠诗之体不一,或以美或以规,斯二者古人皆有之。然规者妙于婉而美者贵于肖。何谓肖?今有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名士,耿介正直,人品高尚)陶元亮(陶渊明,字元亮,“隐逸诗人之宗”)于此,而以世俗之言进,则水火也,善乎?李供奉(李白)之赠孟襄阳曰“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又曰“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闻襄阳之风者,可以想见其为人矣。此肖之说也。
四松谢二丈少以病为灵素(指的是中医学)之学,遂为国手。其后读《周易》而嗜之,又旁及濂溪(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宋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康节(邵雍,字尧夫,谥康节,北宋理学家)诸贤之书,每有会心,不求甚解,且以其间率意为诗,歌皆古朴有天趣,非夫雕琢曼词者比也。邑之学士名诗者多从之唱和,而一时贤守宰令往往造庐谈咏,赠篇盈箧。先生积抄为一卷,常置几案。余尝得而读之,不必尽与古人者合,而其高风异致固于先生有甚肖者,则予惟仰高山挹清芬而已。执徐(古时以干支纪年,岁在辰为执徐)岁秋交游中,多请先生以赠言,付剞劂(jī jué,雕版,刻书)而重华。孙君所以从臾之者,尤力且偿其锓(雕刻)梓之直,要非尽先生意也。刻成属峒为之序云。乾隆壬辰十月己丑书岩杨峒序。
跋
四松谢先生,余之外舅(即岳父)也。精岐黄,好吟咏,构室四松树下,每春和秋爽、风清雨霁之时,偃仰其中,俯唱遥吟,悠然自得,盖理趣深而服习于有宋诸儒者久也,以故名公学士慕其高风频为过访,至则憩息树下,往往诗兴勃发,形诸吟咏,积久成帙,为一册。同人见者,往往怂恿付梓,先生歉然不敢安。壬辰仲冬,会余家有《四书图考》之役,先生意始决,工竣,颜之曰“四松斋赠言”。庶诸君之锦囊佳句与先生之硕德懿行不致久而就湮也已。乾隆壬辰冬子婿张濬谨跋。
诗歌作者40人
本诗集共收录40人诗歌,在每一位名人的诗歌标题之下,都有对该名人的简介,如下:
王来轩,复臣,河南永城人,郡司马;傅孟和,保,郡太守;张仲思,述孔,陕西洛川人,邑侯;素菁崖,玉,镇守山东,副都统;成城山,城,浙江仁和人,戊午举人;金韵言,学诗,江南吴江人,壬午举人;费扬武,丕烈,江南震泽人,文学;童师维,溥,江南吴门;窦先生,维溥,东武文学;冯端礼,愿邑人,池州府别驾;朱圣武,承烈,郡文学;高抑斋,士强,乾隆丙子举人;邓纯公,世忠,邑文学;曹光远,鉴,己卯顺天举人;李万锡,恒祚,辛酉科拔贡;李茝畹,文藻,乾隆庚辰进士;张乔年,嘉锡,壬申科举人;朱朴士,廷基,辛巳科进士;朱雯斋,廷奎,邑文学;刘若愚,文远,邑文学;郭景尼,希圣,邑文学;杜兰谷,芳年,邑文学;解国彦,钟岳,邑文学;李寿章,文世;王奠邦,治国,邑文学;马健翮,兆鹍,郡文学;张星若,焕,郡文学;夏天文,经,郡文学;杨君,士良;王若镜,心鑑;宋子步,瀛洲,郡文学;张睿思,希圣,邑文学;刘景侨,惠;刘傅野,良弼,邑文学;姜梅邻,若兰,邑文学;王对山,峤;张文思,嘉会;李惠南,之棠,邑文学;冀北野,程远;刘仲山,汝弼,郡文学。
一、本诗集的来历及内容
综合“序”和“跋”的信息可知,该书编者为四松斋主人谢子超,“精岐黄”,即精通中医,“为国手”,“好吟咏”,嗜《周易》,又读理学诸贤之书,“每春和秋爽、风清雨霁之时,偃仰其中,俯唱遥吟,悠然自得”,率意为诗,淡永可味,“古朴有天趣,非雕琢曼词比也”。序文作者杨峒先生揖敬他高山似的品格、芬芳的道德光华,赞其“高风异致”可与古人相比。乡里的“名公学士慕其高风,频为过访,至则憩息树下,常常诗兴勃发,吟咏赠诗,积久成帙,为一册”。为使“诸君之锦囊佳句与谢先生之硕德懿行”流传于世,不致于久而湮没,壬辰仲冬,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仲冬,借女婿张濬家印《四书图考》之机,谢子超将这些赠诗合成诗集《四松斋赠言》一并刊刻成功。
二、四松斋和主人谢子超

青州古南阳城内,历史上曾存在过两处皇家园林:一为原衡王府东花园“奇松园”,即偶园;二为西花园“紫薇园”。“紫薇园”又名“四松园”,始建于明朝中后期,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圮废,前后存世三百余年。旧址在今心寺街中段路南,与“心寺”斜对面。据咸丰《青州府志》记载:“四松园在府治西南隅心寺街南。咸丰八年,青州知府毛永柏,益都县知县徐顺昌修,有碑记。”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紫薇园在府治西南隅,旧有六松,衡藩所植。北二株长髭,俗名油松,南四株身白,叶似针有籽,相传为宋时物,不始于衡藩也。”据青州《谢氏族谱》载,其谢姓先祖,曾在衡宫内干过数年御医,明末衡王府衰败后,紫薇园也逐渐荒废。至乾隆年间,谢氏后人谢子超将四松及隙地以二十六两纹银买下。更名为“谢家花园”,四株白皮黑斑的奇松也改称“谢家宝树”,并在园中增建“四松斋”等。
四松斋主人谢子超:字仲升,乾隆年间城内心寺街一位处士、名医,号“四松先生”,襟怀高旷,与当时的诸多名人有交往,著《四松斋诗文集》,谢氏“自序”云:“余幼感膝风,闭户静养,取性理诸书,探索而玩味之。于大《易》之阴阳进退略得其妙,不觉名利两忘,于是从事吟哦。旧庐西隅有古松四株,构室其间,名曰四松斋,最足助人诗怀。当夫月晨花夕,偶吟一首,逸兴遄飞,初何计词之谫陋也云云。”叙述了自己在四松斋探索玩味性理诸书和吟诗抒怀的高雅之趣。
三、题序者杨峒和作跋者张濬
序文的作者杨峒(1748-1804),字书岩,又字嵩室,山东青州人,回族。清乾隆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主讲青州松林书院,为山长,被尊为一代“通儒”,代表了山左乾嘉学派的较高水平。咸丰《青州府志》评价他“平生淹贯经史,工古文词,韵学尤精”。著述颇丰,有《律服考古录》《齐乘考证》《汲古堂稿》《师经堂存诗》《书岩剩稿》《杨书岩先生古文钞》《毛诗古韵》《周两塍先生行状》等,近年有杨峒裔孙杨福利先生编写《杨峒诗文集》流传。作跋者张濬,谢子超的女婿;又据杨滇《邑先辈纪略》载:“张舆京先生,名云会……著有《四书图考》……次子濬,邑庠生。”与本诗集“跋”中“会余家有《四书图考》之役”相互印证,推知,谢子超的女婿张濬正是张舆京的次子,生员身份。张舆京,是松林书院名师,亲受业者有包括李文藻、朱廷基、张希贤、杨峒在内的“三进士、六举人,为生员食饩者不计其数”,四松斋的主人谢子超与名师张舆京是亲家关系。
四、谢子超交往的“名公学士”
与谢子超交往的“名公学士”,既有“邑之学士名诗者”,又有造庐谈咏的“贤守宰令”,考证如下:
李茝畹(1730-1778),名文藻,字素伯,一字茝畹,晚号南涧,山东益都人,乾隆年间藏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方志学家。早年读书松林书院,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山东第二名举人,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官至桂林府同知。生平以藏书、读书、刻书、著书为乐,藏书数万卷,在清代乾嘉之际,山东藏书以李南涧为最,翁方纲赞其为“北方之朴学,岭南之循吏”。一生交游广泛,所至必结交贤豪长者,与纪晓岚、翁方纲、戴震、王昶等硕师大儒交往甚密,而与“一代儒宗”钱大昕谊属师弟,同气相求,情好尤笃。《四松斋赠言》中录有李文藻五言律诗两首,表达对四松园主人的敬仰之情。其实李文藻早在松林书院读书时,便与四松园主人谢子超交往颇多,因书院距四松园较近,李文藻读书之余经常到此喝茶,他在考取举人之前写的《四松记》中云:“予向读书其内(指松林书院),暇则过隐君(隐居者谢子超)试茗四松下。四松偶立,亭亭不阿,如端人正士,不可干犯。……而君独号四松先生者,爱松也。”称赞谢子超“恬静有至性,须貌奇古,日手一帙哦其间,寒暑阴晴无少间”,沉迷于读书的形象与古松“坚心劲节者历雪霜而不改”的形象“深有合焉”。
朱圣武,名承烈,府学生,青州府益都县西建德村人,封吉水知县,赠文林郎。与兄承煦并知名于时,有大小朱之目。生子三人,长廷基,即荆园;次廷奎(字雯斋),次梅林。与世无忤,足迹所至,形诸吟咏,性和易,善书法,庭训有方,奕世绍其家学。事亲以礼。邑人丧葬不作佛事,自朱氏始。所著有《楚游草》。
朱朴士:名廷基,号荆园,朴士为其字,朱承烈长子,“少与李文藻、张石渠、毕子长、张志伊、刘湘皋、刘若愚、王周山同肄业矮松园”(杨滇《邑先辈纪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选吉水县知县,调临川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充乡试同考官,后知湖南永定县。为官深得民心。有诗稿《字江吟》,蒋士铨《序略》曰:“荆园以名进士出宰江右,历治岩邑,御烦于简。民爱而弗狎,畏而弗怨,其治日醇,而其怀日旷。是以政无废坠,而口不绝吟。如是,荆园之诗即荆园之治谱也。”今青州丁氏百壶斋藏《荆园课士稿》,为朱廷基考核士子学业的文稿,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刘若愚,名文远,号北桥,北关人,李文藻同学,乾隆年间岁贡生,《益都先正诗丛抄》云“美风貌,喜度曲,屡困场屋,竟以明经终老”。
刘傅野,名良弼,字梦赍,又字傅野,城内人,松林书院诸生,有《髻山集》传世。
刘仲山,名汝弼,刘良弼弟,松林书院诸生,有《鹤露草》。松林学子朱沅云:仲山家贫,舌耕所赢,多购异书,殆有志于古者。惜年未半百,卒于乙巳之疫。《四松斋赠言》中收入仲山的诗歌最多,有《七言律》二首、《咏四松斋八景》八首。
成城山,名城,字卫宗,号城山,浙江仁和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曾任松林书院山长,与山东按察使沈廷芳多有交往,彼此间有多首诗文传世。
高抑斋,名士强,城内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举人,先于甲子中副榜。有诗《四素堂诗钞》一卷,以孝廉终。
曹光远,名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顺天举人,曾任东平州学正。
李寿章,名文世,嗜古善鉴,于书画古器物,审定真赝,品骘佳恶,无所失。好金石文字,能别白汉唐分隶源流。性高洁,而不为孤高,与人和易,后辈咸乐就之。
张仲思,名述孔,陕西洛川人,进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益都县知县。
素玉,字菁崖,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山东副都统,兼辖德州满营。
王复臣,字来轩,河南永城人,拔贡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任青州府同知。
傅保,字孟和,郡太守,即知府;冯端礼,池州府别驾,等等。
综上,本书所涉名人,从身份看,大部分或举人或秀才或贡生,也有多名进士;从籍贯看,大部分为青州府益都县本地人,也有河南、陕西、浙江、江南(清代江南是一个行政区域称谓)等外地人在青州为官者;从职业取向看,有文人雅士,也有都统、知府、同知、县令、别驾等官员。可以说,谢子超的“朋友圈”,组成了乾隆二三十年代青州名流、文人社会的缩影。
五、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所载清代乾隆年间青州处士、名医谢子超交往的众多当世名人,有的名气较大,有据可查;有的名气不算大,一般文献少有记载,本诗集所记正可补文献之缺。所以本书除诗歌固有的文学价值外,对于研究清代乾隆年间青州地方名人、青州当地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照片:闫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