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1版:人文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2版
综合

第3版
副刊

第4版
专版
 
标题导航
中百
青州荣登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
青州历史上的割据政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州历史上的割据政权

  

 ◎本报特约撰稿 张启瑞

青齐之地,左有富海之饶,右有山河之固,易守难攻,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许多有野心的人觊觎的地方,尤其是战乱时期,在此独居一偶,不失为称霸一方的宝地,青齐之地的中心,就是今天的青州市。青州历史上,共有5次政权割据,分别是:段龛克广固自封齐王;慕容德叔侄广固称帝(因当时“五胡乱华”,国家四分五裂,中国的北方都被少数民族统治占领,定都青州广固城的慕容家族就是以南燕国国家的形式存在,在此不作详细介绍);李正己父子称霸青州;李全李璮占青数十载;毛贵破南阳横扫山东。这些乱世枭雄,称雄青州达119年。
段龛克广固自封齐王
段龛是段部鲜卑首领段兰之子,其父段兰死后接管其部众,继任段部鲜卑首领之位。永和六年(350年),冉闵杀死后赵皇帝石鉴,灭亡后赵,建立冉魏政权,当时中原地区大乱,段龛趁此机会率领所部南下,据守陈留(今河南开封)。同年七月,段龛带领士兵东进,占领广固城(今青州市尧王山东侧),自称齐王。
永和七年(351年)正月,段龛请求以所据的青州归附东晋。二月十三日,东晋朝廷任命段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但仍保持一定独立的地位,其势力在山东半岛一带颇为强盛。
永和十一年(355年)十月,段龛给前燕皇帝慕容俊写信,谴责他称帝的行为。慕容俊见信后大怒。十一月,慕容俊任命太原王慕容恪为大都督、抚军将军,以阳鹜作为他的副手,前去攻打段龛。
十二月,慕容恪分别派遣轻装部队先到达黄河岸边,准备渡河舟船,并观察段龛的动向,段龛的弟弟段罴,勇猛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他对段龛进言说:“慕容恪善于用兵,再加上他兵力众多,如果任凭他渡过黄河,进军城下,恐怕我们想请求投降,也不能被允许。请哥哥你固守城池,让我率领精锐部队在黄河抵御,如果有幸获胜,哥哥再率领大部队跟进,一定会大功告成。如果没有获胜,就及早投降,兴许还可以保住千户侯的地位。”段龛没有听从。段罴依然坚持请求,因此激怒段龛被杀。
永和十二年(356年)正月,慕容恪率兵渡过黄河,距离青州广固城只有一百多里,段龛率领兵众3万人在济水之南迎战燕军。作战过程中,段龛一度打退慕容恪,迫使慕容恪退到安平重整旗鼓。
正月三十日,慕容恪在淄水大败段龛的部队,抓获段龛的弟弟段钦,杀死右长史袁范等人,段龛士卒中有数千人投降慕容恪。段龛逃回广固城中固守,慕容恪进军将他包围。
二月,段龛的徐州刺史、阳都公王腾率领民众投降慕容恪。
九月,段龛派他的属下段蕰来东晋求救,东晋朝廷诏令徐州刺史荀羡统领军队跟随段蕰前去救援。荀羡到达琅邪(今临沂市)后,由于害怕前燕兵力强大而不敢继续前进。王腾进犯鄄城,荀羡便进攻阳都,将王腾擒获并杀死。
十月,慕容恪令兵将筑高墙、挖深壕,继续围困广固城。城中愈加艰难,发生了人吃人的情况。段龛只能放手一搏,调动全部兵力突围,结果突围不成,被慕容恪打败。段龛只好再次逃回城内。
慕容恪军筑营垒、垦田地,作长久围困计。青州民众运粮供应燕军。城中粮尽,人心换撒,败局已定。
十一月十四日,段龛将两手反绑于身后出城投降,被封为“伏顺将军”。慕容恪抚慰安定新近归附的民众,全部平定段龛辖境,将三千多户鲜卑族、胡族、羯族人迁徙到蓟城(今北京市),留下镇南将军慕容尘镇守广固城。
升平元年(357年)六月,慕容俊杀死段龛,并将其部众3000多人坑杀。
李正己父子称霸青州
李正己(733—781)高丽人,生于营州(今辽宁朝阳),初为平卢军的裨将,继为营州副将。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安史之乱,中原大地战火纷飞。时任营州副将的李正己与平卢将侯希逸是姑表兄弟,他拥护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坚守平卢,与叛军作战。但因势单力薄,无法在东北地区立足,便与侯希逸率所部于上元二年(761年)渡海到达青州,占领益都城。
侯希逸占领益都后,与朝廷军队联合,将安史叛军赶出山东。李正己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平卢军兵马使。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与女巫野外宿营,回城时,大门紧闭,将卒拒不开门,此时,他们已推举李正己为正帅,侯希逸只好只身逃走。当时,许多节度使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驱逐侯希逸后,朝廷承认既定事实,任命李正己为平卢淄青节度观察使兼青州刺史。这时,李正己已占有青、淄、齐、海、登、莱、沂、密、德、棣10州之地,实力非常强大。他收罗安史叛军,自行任命百官、不向朝廷纳税,实际上朝廷已经不能控制他了,仅仅是维系朝廷与地方名义上的关系而已。
后来,李正己为对抗朝廷,自己居郓州,亲临外线指挥,让儿子坐镇青州,任节度留后。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约定魏博镇田悦、成德镇李惟岳等三镇一起反唐,带兵驻守济阴,并屯兵徐州,扼守江淮,伺机进攻唐王朝,可就在这时,猝发重病去世,时年48岁。
李正己死后,儿子李纳封锁消息,自领军政。八月始发丧,请求世袭父位,德宗皇帝不允。李纳率兵攻打徐州,徐州刺史李淆顽强抵抗,朝廷命宣武节度刘洽与神策将曲环增援李洧,李纳兵败城下,退守濮阳。刘恰穷追不舍,攻破外城,李纳登城见刘洽,请求悔过自新,但刘洽不给机会。幸亏幽州节度留后朱滔派兵马前去救援,朱李联军才得以共同击败刘洽。
建中三年(782年)底,朱滔自称冀王,田悦自称魏王,王武俊自称赵王,李纳自称齐王,四“王”歃血为盟,联合叛乱。朝廷命令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门讨伐李纳,但李希烈乘机率所部3万多人移居许州(今河南许昌市)。李希烈未讨伐李纳,反而暗中和李纳勾结,与河北三“王”也暗送秋波,往来频繁。
受利益驱使,四“王”各怀鬼胎,联盟最终破裂。兴元元年(784年)正月,李纳主动去除王号。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元八年(792年)李纳死,其子李师古继任。元和元年(806年)李师古死,其弟李师道继位。
元和十三年(818年),唐王朝调集了5个藩镇的兵马围攻李师道。第二年二月,部将刘悟刺杀李师道,这个以益都为中心,统治山东大部54年的独立王国宣告结束。
李全李璮占青数十载
李全是潍州北海(今潍坊市区)人,从小武艺超群,因母亲和长兄被蒙古军队杀害,为报家仇,聚众造反,很快聚集2000余人,形成一只武装力量。
后与另一支农民起义军汇合,并与其首领杨妙真结为夫妻。为避金军锋芒,南下转战海州(今连云港),并投靠南宋政权。
嘉定十一年(1218年),李全受南宋指令,率军北上,开疆扩土。攻克密州(今诸城市),活捉金兵悍将黄掴。6月,兵临青州东阳城下,说服金国元帅张林归顺,青州、济南等12州府全部纳入南宋版图。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成吉思汗为抢夺丢失的地盘,率大军包围青州东阳城,李全多次突围不成,只好死守。蒙古军筑长围、断粮道,企图困死李全。南宋朝廷早就对李全不放心,认为这是歼灭义军的最好机会,于是便落井下石,断绝对李全另一个大本营——楚州(今江苏淮安市)的粮草供用,并挑动内部发动兵变,将李全全家数百人杀害。
李全在东阳城城苦苦支撑一年之久,粮食吃光,战马杀尽,最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此时听说一家老小被朝廷设计杀害,一怒之下,便投靠了蒙古军,并被元朝任命为山东、淮安行省丞相。李全发誓报仇,带兵南下,一路攻城略地,杀回楚州,平定兵乱,山东、淮河一带又变成了李全、杨妙真夫妻的天下。当时投靠蒙古,出于形势所迫,并非真心,此时的李全夫妻仍心系南宋,并有归顺之意。南宋剿灭义军,是怕他们做大,威胁到朝廷政权。但现在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蒙古铁骑来势汹汹,大兵压境,如果有人在北面顶着,相当于为南宋设了一面“屏障”,解除了“北顾之忧”,也不是坏事,于是,便对李全夫妻伸出了“橄榄枝”,除加以封赏外,还按时足额拨付粮饷。
但“蜜月期”一过,南宋朝廷又开始对李全夫妻不放心,免去他们的一切官职。绍定三年(1230年),李全运送粮草的船只被盐城宋军夺走。李全大怒,起兵数万进攻盐城,两军在扬州城外大战,李全坐骑陷于泥潭,兵败被杀。紧接着,宋军10万人马攻陷楚州,杨妙真力战得脱,率领养子李璮及残部逃回青州东阳城。后归顺蒙古元朝,继李全管理山东、淮北一带,名义上受蒙古招安,事实上保持独立。绍定六年(1233年),杨妙真将官职和军队交由儿子李璮掌管。
李璮接管权力后,继续与蒙古元朝貌合神离,除了伸手要钱要粮外,其他一概不听调遣。当时蒙古正在西征,无暇顾及青州,对李璮只能一再迁就。
元中统三年(1262年),李璮乘忽必烈评定阿里不哥之机,突然发动兵变,尽杀蒙古戍卒。忽必烈闻知李璮叛乱,下令调集17路兵马讨伐李璮。李璮趁蒙古大军未到,迅速从出兵攻占济南。五月,蒙古17路大军先后抵达济南,中书省右丞相史天泽负责全权指挥各路兵马。史天泽采用围困战术,开三河,筑三城,将济南城围得水泄不通。李璮无力出战,只好困守济南。
李璮坚守四个月,粮尽援绝,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七月,许多士兵出城投降,李璮见大势已去,无力左右形势,便亲手杀死妻妾,投水大明湖,水浅没淹死,被蒙军俘获。最后,李璮及全家被杀。至此,李全及子李璮统治青州41年的历史宣告终结。
毛贵破南阳横扫山东
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韩山童、刘福通等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红巾军农民起义在淮河流域爆发,并且迅速扩及到全国。提起红巾军的将领,人们会如数家珍般地说出刘福通、徐寿辉、朱元璋……可有一个人的名字,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他在整个红巾军,尤其在山东地区红巾军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他就是毛贵,一位在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著名将领。
不满元朝的统治,刘福通、韩山童领导的白莲教首先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发动起义,他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很快建立了龙凤农民政权。
至正十六年(1356年)九月,刘福通为减轻元军对宋政权都城亳州的压力,扩大战果,开始分兵出击,遣李武、崔德经潼关入陕、毛贵入山东。其中,毛贵在山东取得辉煌战绩。
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毛贵攻取海州(今江苏东海),夺取海船,率军由海道进至山东半岛。进入山东后,毛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攻取城池。
二月二十七日,攻下胶州。
三月十二日,攻下莱州。
二十六日,攻占青州南阳城,益王买努兵败自杀。旋即又占领山东淄州(今淄博市淄川区)。
二十九日,攻占滨州。
四月,攻占莒州(今山东莒县)。
短短的两个月里,毛贵率红巾军跃马扬鞭、奋勇冲杀,一路上所向披靡。山东半岛大部分州县被红巾军占领。
由于毛贵在山东一路进展顺利,战果辉煌,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以毛贵为主力,由东路进攻大都;派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等率领中路军北攻河北、山西一带,以形成对大都的包围;李武、崔德的西路军由于在陕西受阻,增派白不信、大刀傲、李喜喜等前往增援。三路红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元政权发起强大攻势,各自转战数千里,遥相呼应,将红巾军农民战争推向新高潮。
按照部署,毛贵率军北上,直趋大都。至正十八年(1358年)二月,毛贵率军迅速插入河北境内,连续攻下清(今河北青县)、沧(今河北沧县)二州,一直进抵长芦镇。可惜各路红巾军没有能够作有效地配合,以致毛贵孤军深入,粮草供给困难,不得不班师回山东,并于二月二十九日攻占济南,打死元朝守将爱迪。济南为当时山东西道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占领济南,为红巾军在山东获得完全胜利奠定了基础。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毛贵从山东二次率军北上,占领蕲州(今河北蕲县),紧接着攻占郝州(今河北通县南),至枣林,斩元枢密副使达国珍,进围柳林(今河北通县西),逼近大都。此时,大都城内以元顺帝为首的元朝统治集团慌作一团,有的主张北逃,有的主张迁都。而毛贵此次仍是孤军深入,其他各路红巾军这次仍未及时给毛贵有效的支援,致使他在柳林被元将刘哈剌不花打败。与此同时,毛贵闻听山东的残敌又在蠢蠢欲动,于是退师济南。
鉴于山东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控制,龙凤政权在青州设行中书省,任命毛贵做平章。
毛贵不但军事有才,还是治理地方的好手,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到官兵拥护、农民称颂,山东地区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正当反元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谁也没有预料到,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从淮安投奔到青州的赵君用,卑鄙地杀害了毛贵。
赵君用原为毛贵的上级,惯于争权夺利,玩权弄术。早年在亳州城,就曾喧宾夺主夺了郭子兴等五帅的权,此次来青州,看到山东形势一片大好,便有把山东地区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想法。毛贵对自己的老上级,不加堤防,以礼相待,并设宴招待赵君用。酒至半酣,赵君用乘其不备,将其刺杀,并将其部归于自己麾下。毛贵的被害,使山东红巾军失去了最有力的领导,并引起了红巾军内部的重大分裂。正在远征辽阳的毛贵部将续继祖得到这个消息,立即从海道回师山东,在青州杀了赵君用,随后又与赵部互相仇杀,青州、济南一带于是陷入各种番号不同的红巾军互相攻伐的混乱状态。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田丰自称花马王,王士诚自称扫地王,这二人之间也曾经相互攻伐。从此,山东红巾军可以说是一蹶不振,给元朝统治者进军山东以可乘之机。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六月,元朝统治者闻悉山东红巾军相互内讧,急派察罕帖木儿进攻山东的红巾军,先后攻陷了冠州(今山东冠县)、东昌(今山东聊城)。田丰、王士诚等义军首领被迫投降。十月,济南陷入元军之手。至此,在山东,红巾军仅剩青州、莒州两个孤立的据点。
攻陷济南后,察罕帖木儿立即率军围攻青州。此刻坚守青州是毛贵部将陈猱头等率领的红巾军,他们英勇抵抗,誓死坚守青州城,同时急忙派人向刘福通求援。九月,当刘福通派遣的援军进至火星埠时,遭遇到了元将关保的阻击,援军败。此时的青州城内,红巾军已陷入了寡不敌众,援军不至的恶劣境地。就在紧要关口,山东各处又发生严重的蝗灾,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百姓大饥,红巾军军粮困乏。形势极端困难,但红巾军将士们依然坚守城池达两个多月,一直到十一月六日,元军攻破义军统治五年青州城,陈猱头等20多位红巾军将领被俘送到大都,其余红巾军的将士全部被杀。接着莒州也被元将关保攻下。至此,山东又落入元兵之手。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