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彬彬)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云门山街道在辖区内开展“红石榴”文化议事机制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红石榴”文化议事机制的方式,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盲区问题,把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变为“最前一公里”。
居民提事,畅通渠道“说”。通过网格员走访、微信群、“百姓管”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收集居民文化需求和问题,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积分制度,提出诉求和意见采纳落实对网格治理带来积极变化的,给予一定积分,居民可凭积分兑换便利服务。
网格听事,分门别类“汇”。聘用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网格长,聘用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担任网格员,协调处理所辖网格内居民反映的文化需求,区分类别,分类办理,确保居民文化需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解决。今年以来,共收取文化服务各类意见建议120余条。
社区议事,解决问题“论”。由村(社区)党组织、网格长、党员中心户、相关人员等参加,着重挑选具有典型性、关键性的问题来议。通过拉呱、聊天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问题大家提、办法大家想、主意大家出、决策大家定,依此讨论制定解决问题意见。目前,共组织召开议事会20多场,解决群众文化需求30余个。
民主定事,倡导百姓“管”。及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吸纳村干部、乡贤、退休干部教师、在职有志愿的干部教师等组建文化服务理事会,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做到以需求为“靶心”,按“需”开方,靶向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
及时办事,落实决议“干”。健全群众诉求事项首问负责、服务承诺等制度,问题解决方案确定后,由各社区党委与文旅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街道党工委督促各承办单位合力组织实施,尽快把群众反映的文化需求解决好、落实好。同时公开工作进度,确保居民的知晓权和监督权。
群众评事,强化回访“验”。建立重要事项落实情况居民评议评价制度,居民反映的文化需求落实后,由各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对满意度高于90%的事项,落实长效维护监管机制;对满意度低于90%的事项,及时将群众意见向有关单位反映,由社区党委督促整改完善。满意度测评情况,通过召开会议、公示栏张贴、网络平台发布等形式进行通报,让居民群众知晓,推动健全完善精准化、定制化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