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庆滨通讯员宫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州市提出金融兴市,全面强化金融思维,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近日,记者从市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今年第一季度,青州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3.42亿元,较年初增加41.83亿元,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增长6.1%。各项存款余额1095.17亿元,较年初增加86.63亿元,增长8.6%。其中,人均存款首次突破九万元,达到91388元。贷款增多说明经济在良性循环,经济发展富有活力。在受新一轮疫情冲击,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为千年古城新崛起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撑。

银企对接会上企业与银行现场对接
年初以来,青州市各金融机构坚持“工业强市、金融兴市”战略不动摇,实施“信贷投放扩容”工程,持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展政银企对接,每月通过组织银企对接、金融辅导等措施,创新业务办理方式,加大普惠贷款支持力度,因企施策,精准滴灌,定期调度产品政策推进情况,助力企业实现平稳有序发展。
最近,房地产老板李洪涛在房地产银企对接群众咨询长期经营性物业贷款哪个银行有业务。齐商银行副行长陈艳艳与他做了解答,并实现线下对接。高效快速地对接,这得益于青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的银企交流微信群。
聚焦银企信息共享,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动银企对接交流。建立全市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发动镇街区力量,建立起全市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企业信息每月定期汇总报送,入库企业信息及时推送银行对接。融资需求一时得不到解决的,组织金融机构制定融资方案,长期跟踪。着力增强中长期金融供给,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确定融资成本和费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多方式开展银企对接。围绕文旅康养、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等优势产业,对各银行进行专题调度,全面掌握各银行行业政策、业务情况,协调组织召开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房地产行业等专题银企对接会,建立各行业银企交流微信群,为银企双方搭建高效融资平台。
针对个别金融机构类型相对单一,缺少基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保理等新型业态短板,青州修订银行考核评价办法,信贷投放突出对制造业、国有企业的投放,由年度考核变为季度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和促进信贷投放高质量发展领域。青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安排专人对各银行分工进行包靠,帮助解决银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将任务分解到月,抓好存款和贷款、等重要指标。
青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多次开展政银企对接,银行和企业有了双向选择。该局以制造业为重点筛选100家企业,组织银行跟踪培育,提高企业承贷能力,挖掘新的信贷投放增长点,力争全年新增贷款达到120亿元。
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每月通过组织银行送贷上门、银企对接活动、金融辅导等措施,实现金融进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截至3月末,通过“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为343家企业办理首笔经营性贷款2.5亿元,通过“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为98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6.72亿元。
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牵引带动作用,全年确保争取央行政策资金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无感授信等特色金融业务,切实提升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今年3月,山东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着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从邮政储蓄银行青州支行获得为期五年年利率4.98%的700万元贷款。截至一季度,发放绿色金融贷款2.8亿元,发放“无感授信”专项贷款7.3亿元,各银行机构发放利率优惠贷款14.51亿元,累计减费让利3181.96万元。
据青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介绍,青州持续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合力,力争2025年,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400亿元、10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实现北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