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日青州》电子版 - 青州人文 - 青州书画 - 青州风光 - 青州房产  
 
  第2版:翰墨青州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人文

第4版
综合
 
标题导航
丁宁原孙爱华作品家乡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与作品选登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今日青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宁原孙爱华作品家乡汇报展暨学术研讨会与作品选登

  

 

开幕式现场嘉宾合影

学术研讨会现场

编者按:金秋的古城,繁花争艳,翰墨飘香。在全国人民喜迎国庆,翘首期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喜迎二十大·丁宁原 孙爱华作品家乡汇报展”在位于青州市南阳湖畔刚刚落成的丁宁原孙爱华艺术馆盛大举行。本次展览由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山东画院、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中共青州市委宣传部、青州市文旅局、青州市文联主办,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州市山水画院、丁宁原孙爱华艺术馆承办,青州市美术家协会、青州市书法家协会、青州市画廊协会协办。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望,山东师范大学原校长赵彦修,山东省美协副主席、潍坊市美协主席王居明分别致辞,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尹忠显致辞并宣布画展开幕。画展开幕之后,在丁宁原孙爱华艺术馆学术大厅举办了“丁宁原孙爱华作品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大家围绕着本次画展,对丁宁原孙爱华两位老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从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创新与发展等几个方面,高度评价了两位老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并祝愿两位老先生艺术青春不老,继续创作出不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新作品。现将部分发言选登如下以飨读者。

魏白勇(主持人)(山东省美协秘书长):今天,我们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领导班子是全部出动,张望主席,以及我们驻会常务副主席张宜,还有办公室主任,加上我,我们全部来了,说明对这个展览重视程度之高。特别是在近期国庆节期间美术活动特别多的情况下,张主席昨天还在枣庄出席活动,但是我们必须来,因为丁老师孙老师桃李满天下,学生多,成果多。张望主席刚才在开幕式上讲过了,下面有请各位围绕丁宁原孙爱华作品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吴永福(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教授):今天有幸来参加丁老师和孙老师在自己艺术馆的首个个展,感到非常荣幸。我在展厅现场看了很长时间,看的很震撼。首先,4000多平米的个人艺术馆,不仅在山东,在全国也算比较大的。我搞过好多次大展,丁老师也参加过一次。我在山东美术馆搞画展的时候,丁老师也参加过。因为我老家是威海,所以非常喜欢丁老师作品的风格。丁老师他画的海草房,我看画得太劲道了。因为什么呢?画海草房的也很多,大部分都是画油画的比较多,但是用国画的形式来表现海草房的,我感觉丁老师在全国来说应该是第一。丁老师还给我送了一幅海草房作品,四尺斗方,我也一直保留在我的手机里边。很早以前丁老师和孙老师都是画人物的,我刚才看了看他的速写、连环画、人物画应该说画得太好啦。孙老师的这个工笔画大家看到了,就是画花儿啊,牡丹的、荷花题材,还有海棠,题材很多,画得很到位,很大气,也是很好。我看丁老师和孙老师画的作品对中国的绘画来说,还是有大贡献的。第一就是在色彩上我感觉比较好。丁老师他的绘画,色彩比较雅,清秀,孙老师的工笔画也是大气,厚重,再加上构图也好,既注重传统的传承,又注重生活气息,吸收了很多西画和现代手法,赋于工笔画的现代感。
张宜(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很高兴,很激动。作为美协驻会的工作人员,并且作为丁先生孙先生在教育领域里的一个晚辈,又来到我们青州这个文化古城,我内心当是带着一份敬畏,带着一份崇敬,来到今天丁先生孙先生的展览现场。刚才听了省高级法院原院长尹院长在开幕式最后做的总结,对青州文化历史重镇的这种定位,让我重新对青州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梳理。包括我们张望主席,把对丁先生的文化教学这个传统传承的理念上,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诠释。我就突然想,在今天这个地方学术研讨会我谈什么?从工作角度呢,刚才秘书长说了,美协驻会的班子人员陪着我们张望主席全体出动来到青州,是源于对丁先生这个山东乃至全国的美术大家,更是对一个美术教育家的一种尊重和一种敬畏。更近一点儿说,就是作为一个晚辈后学带着一份心情来聆听诸位大家对丁先生孙先生的教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度思考。所以说觉得今天是很兴奋,也很觉得内心当中也很激动。
我是89年考入的山东艺术学院,但是当时考学的时候是可以考很多学校,我记得我89年考过山师,也过线了。我为什么要把这个镜头拉到当时的90年代来,当我们作为一个莘莘学子,背着我们的画板,在去艺考的路上来到了山师大院时。我突然就想到那时候,年轻的50多岁的应该是丁宁原系主任。那时候整个山师的考场是在那个体育运动场,按着号一组一组进去考试。当时我们的丁先生作为系主任,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家、美术组织者,拿着这个话筒在召集整个招生的现场,为我们全省各地的这些考生进行这种美术的组织和梳理。这一下30多年了为什么把镜头拉到当时呢?就说山东美术发展到今天的这种在全国地位和状况,包括刚才我们张望主席很谦虚的说,现在我们是山东美术大省,没敢说强省,我们山东美术大省正在向强省迈进的这个征途上。我想我们今天在做一个回忆,就是真正使山东美术的这种强大与所敬重的这些山东美术界的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付出,是有着他它的真正的历史渊源。丁先生孙先生现在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现在二位先生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学生都在山东美术的重要岗位上。或者是在全国的美术的这种阵地上,领域上,都在发挥着山东齐鲁大地美术教育的这个传承。所以说呢,我又觉得山东师范大学的这种美术教育和现在张望主席探索的这个新水墨的探讨,它都是一脉相承的,他都是在每个领域当中作为一个美术研究、美术探讨,它其实是有那个根脉的。这就是我们怎样去作为美术工作者重新研究探索山东的这种艺术,传承美术文脉是我们这代人的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所以说我们对丁先生的他的教育理念、教学的成就,我们觉得研究得不够。所以说呢,我给秘书长说,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一个是代表协会表示祝贺,更一个深层的意义就是在今后研究、探索、挖掘、树立山东美术的这个全脉络的广过程当中,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科学状态,科学的方式方法,把丁先生孙先生的这个教育理念更加地推广到社会当中,全国的体系当中。
丁先生、孙先生以他们精神矍铄的状态和他们的画面体现出来的这种勃勃的生机,让我们感觉到两个老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里边是属于年轻的。他们是与这个时代的脉搏相吻合的。可见丁先生和孙先生他们的创作的状态和理念是符合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同这个时代同呼吸、同命运”。他们的这个作品当中确确实实是体现了我们这个齐鲁文化,特别是海洋文化。所以说我觉得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生命力就源于此,他对这个河流啊,山川呀,齐鲁文化,他真正个人的一种状态的理解。从我个人角度觉得就是,张主席刚才提出的一种对山水画的一种思考,也应该纳入到我们今后的一种探索。不要把山水画固化成一种模式一种再延续。我们应该重新在这个新的时代呼唤出新的伟大的作品。以像丁先生孙先生这样对艺术的这种真诚,这种执着。对他们体现出的这种勃勃的生命力,用这种状态去感召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这些中青年用一种什么样的这种独特的这种艺术视角,重新来完成这个前面老师给予我们赋予的新时代的一种新的课题。这是我发自肺腑的从工作角度、从学术角度谈点儿个人的体会。真诚的谢谢丁先生和孙先生对我们年轻一代的这种新的启发,真诚地谢谢,谢谢!
李晓雯(山东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非常开心。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就是画界的同仁和前辈,我们都齐聚青州。在这一共同让人喜悦的时刻,让我们见证了丁老师和孙老师的艺术馆的落成和画展的举行,我呢,作为孙老师和丁老师的学生,刚才张望主席在那个开幕式的致辞上已经讲得非常全面了。作为这二老的学生,从我们求学期间开始,丁老师和孙老师就给予了我们这些后辈们非常无私的帮助。就在我们出版界吧,从我们已经退休的好几任的社领导到一些资深的编辑,都是那个孙老师和丁老师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刚才张望主席、张宜主席也说到了,就是二老先生首先是这个美术教育家,然后才是这个艺术家,这个双重的身份。
我觉得从我这个角度上来讲啊,两位老先生对这个山东的出版事业也做出了一个很大的贡献。从80年代的时候,我们出版事业发展历程当中,就是有一个时期从年画、连环画到那个挂历。整个的连环画时期,那时候丁老师和这个包括山师大还有山东艺术学院很多的老教师,都是我们连环画的优秀的创作作者。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就是把这些艺术造诣很深的老师集中到一个创作基地。可能连续画一些连环画,那个时期就是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他们是为我们的出版事业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另外呢,就是我刚刚从这个展览的三个展厅看到,这么多年来,我们两位老师积累的作品这么多,就感到一种震惊。作为我们,总认为工作当中忙,也没有作为专业的画家,老觉得没有时间去创作。现在看来,觉得这是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看了这个二老的这个作品近展以后,我觉得我们也有这个信心,以后,不是说退休以后才做这个事,从当下,这就是给我们一个激发我们这种创作的动力。祝愿二老身体健康,然后永葆艺术青春!
霍晓惠(大众日报主任编辑、大众书画主编):昨天吃完饭以后夜游青州,我们就说这个青州这个名字就非常棒。青就是一个很中国的一个字,青州文化历史底蕴非常的深厚。也难怪能孕育出、能培养出像丁老,像孙老那么优秀的艺术家,这个因为有很深的底蕴在里面。今天丁老和孙老的这个艺术馆开馆,我就又想起这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一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个太棒了,这个彩霞漫天,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激励。在展览当中,我们也在议论说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二老退休以后来创作的。我们想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人一个惊讶,我甚至是有些惭愧。我们总是找借口,就是说这个没有时间画画,没有时间干什么。这样跟丁老孙老比起来,我们觉得年轻人就没有办法去躺平,必须得向二老学习。再说丁老,我和丁老相识比较早,得相识二十多年了,对丁老的艺术比较熟悉。包括丁老去年刚出的那本《留住乡愁》,乡愁的那个速写集,我也认认真地去拜读了。并且我写的那篇文章,丁老收入了他的作品集当中,给我很大的鼓励。孙老的画,我第一次去观看就认为,他这个审美品格非常高。我们《大众日报》从2019年开始,大众报业集团创立,报纸创刊八十周年的时候,就请丁老过去创作作品,然后和丁老朝夕相处十几天的时间,一直看着他现场创作。所以今天特别激动,就觉得丁老他不光是老师辈的人,还是我们一个非常可亲可敬的一个长辈,内心感到特别的温暖,特别的尊敬,特别的佩服。今后继续向丁老和孙老学习,我们也继续奋斗,谢谢!
徐绍田(潍坊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我作为丁老师孙老师的学生,首先祝贺丁老师孙老师的艺术馆开馆及画展的圆满成功。每当和外地画家和普通人士谈起青州,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古青州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当然这个文化底蕴深厚,和近代或者说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个新青州的这个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与青州历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还有各级美协的支持关心,还有以丁老师为代表的青州籍的一大批老中青画家,他们这个积极耕耘也分不开的。这是一代经过一代的传承,也就是我们古青州,或者说,到现在的新青州文化繁荣长盛不衰。丁老师、孙老师可以说是一生荣誉,成绩斐然,虽然两位老师从40岁以前在基层文化单位创作和文化普及工作,那个时侯就已经名声在外了。40岁以后,到山师大从事高教绘画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绘画人才,可谓是桃李遍天下。
不管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还是连环画、速写,二老的作品非常的严谨,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并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两位老师敢于融合和不断创新,比如说,丁老师从俄罗斯访问采风回来以后又画了一批这个作品,给人耳目一新。昨天我又看了好多幅丁老师画的大笔泼墨,山水画以大笔泼墨为主,中间有穿插用线勾了这个相关的这个建筑物、人物。又给人一种新的感觉。他们这个作品始终在不断的创新,有风格,但是不断创新。总之吧,这两位老师从新的时代到现在一直在潜心地研究,这个不断创新作品,大多数都是精品佳作。两位老师勤奋的创造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的。
冯聚成(青州市美协名誉主席、青州市山水画院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省美协的二位张主席,以及省美协来的领导以及潍坊的王主席,新闻媒体、出版界等等各方面老师们,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丁老师孙老师作品家乡汇报展学术研讨会,我感觉到非常有必要。
刚才各位领导谈的这些见解,都有高度也有深度,给予丁老师孙老师高度的评价,我作为家乡青州一个美术工作者,这么些年来,我也亲历了青州美术事业的发展和见证了丁老师、孙老师对青州美术事业的这种助力。因为我干美协主席十年,这期间正好是美术大繁荣的时期。所以在今天这个节点我也非常感动。从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从各位领导发言当中也足以看出丁老师他的人品、他的艺品等等各方面确确实实令人敬佩,令人感动。我们的美协主席张望作为一个学生谈了内心的这种情感,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丁老师首先是一个艺术家,但是张望主席说他首先是一个教育家,为山东美术事业人才的这种培养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这种个人的作用。
借此机会我想讲三个方面:一是从丁老师、孙老师的艺术成就这个角度谈点儿个人看法。二是艺术馆的建设前后它的动力以及它的今后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效益。第三个呢,我想讲作为家乡青州的丁老师从艺术成就上对青州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首先这个艺术成就我就不展开说了。因为这些年我也是丁老师的学生,我也画山水。这些年来,丁老师给我非常大的教诲与指导,孙老师多次跟我说,你画的画那些值得肯定,同时也给我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教诲下,我本人才有所提升。所以在他们的艺术成就方面,我经常作为例子,对我们青州的这些画家、美术工作者来作为一种学习的范例特别是写生方面,丁老师多次对青州艺术的创作提出自己的要求,他们亲自做示范来指导我们。所以从艺术学术上,在座的可以说比我更加清楚,我就不说了。我想讲一讲这个艺术馆建设方面,丁老师倾注了毕生的经历。青州市政府七八年前,为推动青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书画方面来作为一个示范效应吧,就决定建名家艺术馆群,实际当初预定是十几个,后来经过再三的筛选以及种种原因,最后确定三个艺术馆。现在建成的就是丁老师和曾先国老师的。从建馆过程当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周折,前提是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经历了很多的曲折磨难,前前后后这么些年才有了今年的模样。当时二老从济南到青州,丁老自己开着车,无计其数地来回于济南青州之间,执着地付出了大量心血,我感觉到特别受感动,不容易啊。作为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动手来建设这么一摊子与本职业务不相符的这种活儿,所以就有难度,没有一种精神是绝对办不到的。何况二老都八十多岁,所以是他们的老有所为,它是一种大爱大义。如果单纯为个人的角度,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多啊,没有必要受这些难为。但是丁老师对艺术这种真诚,对家乡这种深情厚谊,这个乡亲乡恋,所以在这种前提下,他毅然决然坚定不移地来建艺术馆,把所有的积蓄,所有的这种家底都投进去,所以才有今天这个艺术馆。他是为了对艺术的追求,是为了青州今后的发展,对艺术的传承是在做出他个人的毕生的贡献。今后,丁宁原孙爱华艺术馆它永远在这里。政府已在艺术馆鉴定的协议当中签了,只能做艺术馆,不能做其他用途。所以这样它永远是个艺术的领地。所以今后不管从文化发展还是从旅游的角度,它都对青州是有好处。我说这个他的付出,这是一种大爱大公,所以值得敬佩。第三点呢,我想对丁老师感谢。这些年来青州的美术事业之所以到今天,大家都知道青州的美术事业方面还是比较好,不管从创作人才还是创作成果都是领先于其他县市区。在这十余年当中,青州美协会员由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五十来个人了吧。所以这种发展横向比较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所以取得这些成绩,永远不要忘记丁老师、孙老师的这种背后的助力。刚才我也讲了,从一开始丁老师就提出要求和厚望,说青州书画市场开展的还不错,在全国影响很大,这个经营画家啊,包装画家,但是青州的美术创作是个短板,这就说是十余年前吧,他语重心长地提出要求狠抓写生、抓创作。所以这些年来呢,在丁老师的助力下,我们坚持写生,坚持创作,坚持人才的培养。所以才有青州美术事业的一个良好的结局。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丁老师、孙老师对家乡这个美术人才、美术事业的发展的这种贡献。所以就借此机会,我也祝愿丁老师、孙老师今后立足美术馆,要把青州的文化产业、美术创作作为一个最好的平台和阵地。要很好地带动我们青州书画事业的发展。丁老师孙老师艺术馆要进行艺术培训,就是他们要授课,要带领青州这些书画爱好者、地方画家要办班。孙老师特别讲青州这个工笔还是个短板,需要很好的来学习提升。所以我相信今后,我们这个艺术馆会在今后的经营发展方面会为青州文化事业、美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世洲(青州市画廊协会常务副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张主席、王主席以及在座的各位艺术家,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丁老师、孙老师艺术馆开馆也是两位老人这个家乡汇报展。这也是我们青州收藏界、画廊界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在此,我仅代表青州市画廊协会对丁老师和孙老师的展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丁老师和孙老师的艺术成就我就不用讲了。张望主席,张宜主席、我们王主席、还有其他的艺术家都讲得很到位了,讲得也非常好。我就说说我们青州市画廊协会,从89年开始到现在简单的一个历程。89年有那么几十个画廊,到发展最昌盛的时候,我们有六个艺术区约1000家画廊了。
其中,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画廊及收藏家占30%左右,青州当地的占70%左右。每年最多的展览也在700场左右,最好的时候700场,每天展览最多的时候也有七场和八场展,上午是五场,下午三场。我讲的最强盛的时候也是这个展览比较多。但是最为令我感动的还是今天这个丁宁原老师和孙爱华老师的这个家乡汇报展,因为丁老师,孙老师都八十多岁的高龄了,我20多年来参加过八十岁以上老人的画展共4次,这是其中的一次。特别是丁老师和孙爱华老师他们这个艺术馆建成,我一直关注着这两位老人,就像刚才冯主席说的一样,从济南自己开着车一趟一趟趟的奔波。特别是这次展览,也是两位老人把一生的作品拿出来展给大家。我看了看,我认为这次展览的作品是非常的到位,特别是底楼的小品,小品扇面,我觉着虽然是个扇面儿,但是见大景啊,把所有的景观在很小的这个扇面上展现出来,虽然艺术讲究黑白灰点线面,我觉着丁老孙老在这个基础上发挥的非常积极。毕竟他们两个都是教授,但是基于传统,在这传统基础上我觉得创新大啊,这是我个人认为。我相信,丁老孙老他们这次的展览和艺术馆的落成将会对我们青州艺术界、收藏界,特别是对我们画廊界是一个很好的振奋和启动。那么对我们也是一个坚定信心把书画市场搞好坚持下去的鼓励。特别现在一直在低度调整期,我们有信心把我们这个事业做好。我们也会把二老的这种对艺术执着精神在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当中传达宣传。最后我们祝两位老人的艺术生涯越来越辉煌,祝我们在座的所有领导身体健康,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王孔华(青州市美协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张望主席,各位同仁们,大家上午好。刚才大家讲的很多,也讲的非常全面,我作为一个青州美术家协会的主席,一定为大家服好务。以后我们将把全国学术性的大家尽量地引领到我们青州来,让我们青州的文化事业跑步发展。就说今天,这么多的书画大咖云集丁先生孙先生的这个作品家乡汇报展。从他们这里便看到了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深厚博大精神的那种状态,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是说,第一是这个画画的是人品,真正的你要是没有传统的这个功底,你人品也是做不好的。所以说我们大家一定要去追随传统,你没有传统的基础创新是非常难的。我的感觉,丁先生和孙先生这个年龄画的东西既要有传统,还有现在的语言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别是他的墨色用的这一块儿是非常讲究,线条功底也非常扎实。特别是工笔画,工笔画的线条真的拉得像钢丝一样,包括这个画也画得非常新。既要有心,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在将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好服务工作,为大家服务好,争取把我们青州市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陈铸(青州市书协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第一次见到丁宁原老师的作品是上个世纪初期。当时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才吴永福老师也讲过,就是他画的那海草房。后来呢,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就是多次到海边儿去到荣城海岛那边儿去,见到了很多海草房,所以说我感到非常亲切,就是因为我在这个丁宁原老师的画中早就见过。这说明丁宁原老师他是深入传统、深入生活。而且对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它的独特的笔墨语言,它的线条是很独特的,既有线又有各种各样的点儿。再就是虽然丁老师、孙老师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为人又非常的平易、低调。所以说这些年我虽然是搞书法的,但是这个丁宁原老师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他的这个人品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好,谢谢大家。
丁宁原(山东美协原副主席、山东师大教授):今天参加从开幕式到现在,感觉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个难得的这么个日子。不论是在开幕式尹院长的讲话还是其他领导们讲话,还是刚才谈到一些非常好的意见,像省里的一些画家,还有青州美术界的领导,这些意见都非常好。所以我们来说,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创作这个形式上,我们不排斥其他画种,像西画这些。但我们不赞成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坚持。就是中国山东山水画或者工笔画,或者院体画等等,它让人有一种这个源于生活,又能够体现出画家独特的感受。我觉得艺术是创新的,没有什么捷径好走,我们也时时在探索着。但是也就是迈出了一些小步伐,但我觉得最根本的来源就是要享受自然,那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它给你不同感受。
我给学生讲的是,无论如何不要用你学会的一套计划去套用各种各样的景,这样一来就很难出现你那种个人感受,没有个性化,而且在每一幅作品当中这是一个很头疼的事。中国画它具有这个问题,因为中国很多画它有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甚至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画面构成因素。但是真的要想创新首先要有各种理论支持,各种理论大家去探讨,但最根本一点还是艺术专业生,我们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坚持这个信仰。我觉得有些意见其实很好,今后,我们虽然时间已经到了这个节点,这个艺术馆修建过程拖得太长,原来我们的心愿是总得能够为青州市书画发展做点贡献。那么现在看,这个时间上不是很充裕了啊。但我总希望把最后余热奉献给家乡,奉献给对这个世界的追求。谢谢大家!
孙爱华(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首批美术学硕士生导师):我画工笔,我原来是画人物的,后来画工笔是因为全国美展直接又选了一张画,这鼓舞了我,所以就画工笔了。我跟丁老师就是都是一样的。艺术观就是从生活当中来,生活给了感受我才去画,每一张画都是现实这个生活触动我有这种欲望要表现。我的艺术观,就是我上美学课上那个上课的老师讲的,真善美就是包括了世间所有的事物。真,就是自然科学的规律性,善,就是社会科学类的事物,美,就是艺术的责任。艺术讲的美,包括那个感官上的美、感性的美、理性的美,反正实践上的美这三方面都包括了。你看美就包括世间所有的事物,这个美是艺术的责任。我就是这种艺术观,就是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发现美、表现美,为这个社会,为人民服务。这是我的艺术观。我画的花,跟病人差不多,都是生活当中有感受了,我才画。拿剑麻来说吧,我们山师当时那个园里全是剑麻这种花卉吧,我才考虑这种花。但是我画的时候我追求就是我那个工笔画,我要继承传统,选我没有的这种花,选我毫不含糊的,一定得够水平。但是要有我追求的是现代感,就是那画要有现代感,就是你现代人嘛,你不能画的给我画。所以我就吸收了那个西法一些东西,是并且吸取了一些那个现代手法。再就是像美国人说的,就是那个画一定要形成系列,不形成系列,就像没有走上正道。就是这样,所以我就需求这些东西吧,我也要追求花鸟画的现代感,所以最后就画成那样的工笔画。就根据这个观点吧,一个是要尊重传统,再就是系统吸收西画的色彩跟那个它一些观点吧。
还是要有现代的一些东西。所以因为我要追求现代感,感觉是现代人画的就是我的追求。所以说我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艺术观,再就是反正从生活当中来,每一种画都是生活有感受我才画。但是我画的时候我就觉得是我应该跟别人不一样。要追求现代感现代人画的,所以说就是这种观点。这是我最后的,就是从那个89年的第一张工笔画创作以后,不去画人物了,我就一直画到最后,就是彻底工笔画创作,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追求吧。画了这些画也是还在孤单的创新、吸收。最后那种画是吸收点新的东西,一开始就要追求的现代感,那有些西法的东西吸收了,再就是吸收的西法的色彩。再就是现代一些手法我也吸收了,因为我要追求现代感,这就就是我创作的一种思考吧。

丁宁原作品

丁宁原作品

孙爱华作品

丁宁原作品

丁宁原作品

丁宁原作品

丁宁原作品

丁宁原作品

丁宁原作品

孙爱华作品

孙爱华作品

孙爱华作品

孙爱华作品

孙爱华作品

孙爱华作品

孙爱华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联系方法】- 【投稿信箱】- 【《今日青州》电子版】-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今日青州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服务热线:0536-3233110 邮箱:qzjrqzw@163.com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市委院内 邮编:262500

版权所有 今日青州网 鲁ICP备09049827号